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将活动前后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10.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升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规范了输液操作流程,在保障护理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与活动计划,分析外周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由圈员共同制定有效的对策,对比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骨科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评估骨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与静脉治疗效果,以确认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从7.99%降至3.34%,骨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的认知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骨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意识,规范静脉输液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静脉输液情况,根据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外渗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外渗率为9.73%,护理质量评分为(80.4±4.21)分,活动后,外渗率为2.49%,护理质量评分为(92.3±4.18)分,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运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并对于化疗药物外渗方法提出建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实施外周静脉输液出现外渗的100例患者资料,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尿病、癌症患者、外周血管性疾病均为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结论:实施外周静脉输液时需要根据患者以及药物的基本情况加强护理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输液外渗几率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儿科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河南省某医院儿科行静脉输液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给予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护理效果、输液不良事件、静脉炎分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输液药物外渗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静脉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干预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输液药物外渗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对该院2018年1-12月儿科病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18年1-5月100例实施普通儿科护理常规,观察组2018年6-12月100例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两组患儿输液渗出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理论考试及操作成绩。结果外渗发生率降低,观察组为12.0%,对照组为2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0,P=0.004)。家属满意度,观察组为94.0%,对照组为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两组患者不同环节满意率比较:在环境舒适、流程便捷、服务态度、宣教等方面满意度均有提高。两组患者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对照组分别为:(71.64±8.34)分、(79.06±10.26)分;观察组分别为:(91.26±4.57)分、(94.37±5.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7、4.087,P=0.000、0.000)。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质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上半年至下半年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在2013年上半年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品质圈活动。对比实施品质圈活动前后半年内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和护患关系的变化。结果与上半年对比,下半年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下降,护惠满意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品质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出现输液外渗的原因及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配合;对出现输液外渗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6月1日—8月31日普外科静脉输液的7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出现静脉输液外渗,将患者划分为外渗组、无外渗组,统计两组输液相关护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7例患者中,54例发生静脉输液外渗,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7. 5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动、对药物适度加热是静脉输液外渗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普外科应根据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QCC活动实施前的30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QCC活动实施后的3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不成功、药液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的使用比例,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考核成绩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不成功(3.65%)、药液外渗(2.97%)及静脉炎发生率(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29%、8.33%及5.00%),留置针使用率(20.09%)明显高于对照组(1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78、23.372、21.726及21.293,均P0.05)。QCC活动实施后,医务人员理论考试成绩[(94.38±8.05)分]、留置针考核成绩[(93.24±4.97)分]及钢针考核成绩[(95.47±6.34)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86.34±6.28)分、(83.53±5.33)分及(87.35±4.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7、3.281及2.998,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7,P0.05)。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等不良医护事件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3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静脉输液患儿839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2014年3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静脉输液患儿841例作为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风险因素,探讨管理对策,制定解决方案。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实验组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减少了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了护理效果,保证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卜铃铃 《时尚育儿》2016,(3):206-20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项目,对静脉输液渗出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降低了静脉输液渗出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选定“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改善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4.29%降至5.95%;形成了包括3 L静脉营养专用输液架使用方式等8项标准化作业书。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降低了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规范了操作流程,节约了患者费用,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采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方法:我科品管圈小组于2013年7月13日成立,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对我院特需病房病人静脉穿刺失败率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失败率由8%下降到3.3%。经过解决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特需病房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率降低,提高了护士自信心。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降低了特需病房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促进了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陈愉  马小霞  王佳丽 《现代养生》2014,(22):168-168
目的:通过采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方法 :我科品管圈小组于2013年7月13日成立,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对我院特需病房病人静脉穿刺失败率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失败率由8%下降到3.3%。经过解决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特需病房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率降低,提高了护士自信心。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降低了特需病房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促进了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后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PICC置管术后导管感染率"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影响PICC导管感染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与措施,并将干预前后情况相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PICC置管术后导管感染率(15.3%)较活动前(35.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5,P=0.002);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4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PICC置管术后导管感染率,有效防范了PICC置管术后导管感染风险,增强了导管维护能力,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病区呼叫铃的使用次数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高的原因有:换袋(包括微泵)、输液完毕拔针、输液外渗,患者找医护人员询问,呼叫医护人员时重复按铃,出现病情变化等,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多部门合作,减少间接护理工作,护士有更多时间巡视;简化护理记录,缩短护理书写时间;落实责任护士床边工作制;使用智能输液监控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设计固定患者输液时的约束固定工具。结果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病区呼叫铃从1283.75次/周下降到239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病区呼叫铃的使用次数,营造安静、和谐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以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按品管圈的步骤来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按照品管圈的活动完成后,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9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健康教育的完整率,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最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对急诊小儿静脉输液等待时间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2018年1-7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急诊输液596例患儿的具体输液等待时间进行现况调查,剖析导致小儿输液等待时长的要因,分析总结后采取相应对策并组织活动加以实施。结果实施此活动后,输液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由原来14 min缩短至目前的7.4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急诊小儿静脉输液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