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和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肩部疼痛与肩峰下滑囊组织中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因肩袖损伤或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肩袖损伤患者25例(肩袖损伤组),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21例(肩关节不稳组)。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定所有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术中取肩峰下滑囊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分别对两组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及肩峰下滑囊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对46例患者的肩部疼痛VAS评分与肩峰下滑囊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肩袖损伤组的疼痛VAS评分及肩峰下滑囊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高于肩关节不稳组[(7.07±1.06)分,(5.03±0.74)分,t=7.648,P=0.003;(189.61±40.46)pg·100 mg-1,(115.91±17.32)pg·100 mg-1,t=8.252,P=0.000;(4.40±0.88)pg·100 mg-1,(2.67±0.62)pg·100 mg-1,t=7.561,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肩部疼痛VAS评分与肩峰下滑囊组织中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呈正相关(r=0.952,P=0.000;r=0.945,P=0.000)。结论:肩峰下滑囊组织炎症反应是引起肩袖损伤患者和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肩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与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相比,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峰下滑囊组织炎症反应更显著,因此肩部疼痛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8例,于肩峰下滑囊区注入参麦注射液1~2mL,每周1次,连续4周。结果 58例全部获得随访,最长随访12个月,最短4个月,平均8个月,采用UCLA标准;优31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总有效率为89.66%。结论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IL-6、TNF-α、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nstant评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肩峰下三角肌滑囊厚度及IL-6、TNF-α、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constant评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肩峰下三角肌滑囊厚度及IL-6、TNF-α、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肩峰下三角肌滑囊厚度及IL-6、TNF-α、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周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处炎症,较常规治疗更能改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与肩峰下三角肌滑囊厚度,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肩峰下滑囊炎属现代医学病名,约占肩周炎发病率的50%。发病初期症状以肩峰外端疼痛为著。逐渐波及三角肌,引起臂不能外展。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出现肩峰下滑囊、关节囊及肩袖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肩关节粘连,活动受限,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痛苦,有关笔者对本病的治疗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肩峰下滑囊炎又称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是因肩部的急慢性损伤,炎症刺激肩峰下滑囊,从而引起肩部病变的一种病症,临床以肩部疼痛和外展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1],严重者可出现肩部广泛压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触诊可于肩峰下三角肌隆起处发现明显压痛及条索样肿块[2],部分患者急性期疼痛剧烈,影响夜间睡眠,肩部活动严重受限,极大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治疗以患肩制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局部注射治疗及肩关节功能康复训练为主,如出现冈上肌腱断裂及肩峰下撞击因素者,则推荐手术治疗[3]。  相似文献   

6.
肩峰下滑囊滑膜软骨瘤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膜软骨瘤病是一较少见的良性滑膜疾病,多发生于髋、膝、肩、肘等大关节,肩峰下滑囊(SAB)滑膜软骨瘤病则非常少见。Symeotfides在1966年报道了第1例肩峰下滑囊的滑膜软骨瘤病,此后陆续有一些单侧发病的报道,Ogawa和Kawasaki则报道了双侧SAB发病的病例。而在国内仅有张明华报道过1例,我们近期电收治了1例,病理变化典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结合臭氧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结合臭氧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患者40例。记录治疗前、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CMS)、疼痛模拟视觉量表(VAS)评分、超声下肩峰下滑囊的厚度;统计临床有效率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改善,治疗后CMS为(91.58±4.51)分,VAS为(1.95±1.10)分,滑囊厚度为(1.61±0.32)cm,治疗有效率为9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结合臭氧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具有可视化、靶向治疗优势,见效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为代表的常见病。临床上可占肩关节疼痛患者的44%~65%。肩关节在上举、外展等系列活动中,由于机体机能退变引起解剖结构或长期重复劳动引起动力学原因会造成肩关节稳定性下降引起肩峰下组织反复发生撞击,进而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等病理变化,对此,笔者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采用温针灸配合肩胛骨贴扎治疗肩峰下撞击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与症状改善。方法:将2012~2016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封闭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肩关节功能改善及疼痛改善。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5个月后的VAS评分及UCLA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但研究组治疗后的每次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上,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效果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钝痛的症状,提高肌肉力量与肩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5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疗程3周。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Fug l-Meyer运动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MBI)及患侧肩关节被动外展、外旋的关节活动度(PROM)测量。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肩关节PROM(外展、外旋)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以对运动疗法起到协同作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肩峰下滑囊炎以肩部外侧疼痛、上臂外展外旋疼痛加剧和活动受限为主症,是一种滑囊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在临床上,常将其与肩部的关节、韧带、肌腱等病变统归于肩周炎范畴进行治疗,缺乏针对性,以致于部分患者日久不愈而出现滑囊壁内粘连,甚至肌肉萎缩的严重后果。笔者运用透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评价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肩峰成形术治疗的112例肩峰撞击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UCLA评分法及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对术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7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5~9分,中位数7.1分;术后第2天2~6分,中位数4.2分;术后3个月以后的最后随访0~6分,中位数2.7分,F=384.67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评分:术前7~ 14分,中位数11.6分;术后最后随访,25~35分,中位数31.5分,F=3675.61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最后随访的时候都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结论:通过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肩峰撞击征患者疼痛并改善活动度,患者对肩峰下成形术耐受较好,术后康复快,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关节周围肌肉、肩袖肌腱、肩峰下滑囊的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腱鞘囊肿及韧带、关节滑囊粘连,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或是无菌性炎症渗出,造成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产生以疼痛和功能活动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笔者采用分期推拿结合火罐方法治疗92  相似文献   

14.
高红  王昕 《新疆中医药》2006,24(4):44-46
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是以肩外侧面疼痛、上臂外展外旋时痛甚为主症的一种滑囊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在针灸临床上,常将其与肩部的关节、韧带、肌腱等病变统归于“肩周炎”范畴进行治疗,缺乏针对性,以致于部分患者日久不愈而出现滑囊壁内粘连、甚至肌肉萎缩的严重后果。肩峰下滑囊炎临床表现分为3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笔者运用透刺法配合小针刀分期治疗本病36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36例均来自针灸门诊,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年。全部病例均经伤科确诊。其中由肩部…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保军 《河北中医》2007,29(7):601-601
1998—2005年,笔者应用小针刀加术后曲安奈德注射、推拿、理疗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4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8例,女3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5岁,平均50岁;左肩38例,右肩9例,双肩1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2个月。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1.3治疗方法1.3.1小针刀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采取坐位或侧卧位,以痛点阿是穴为治疗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注入预先配制好的阻滞药液(药液的配制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决定)。2%利多卡因2 mL痛点局部浸润麻醉,随后施以针刀术,小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进针,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滑囊、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等6个可能出现疼痛的位置,选择好治疗点,分别做切开剥离或纵行疏通剥离,在肩峰下滑囊做通透剥离。5日后如未愈,可再进行1次针刀治疗。针刀术后,取曲安奈德20~40 mg术部注射。1.3.2推拿治疗[2]针刀术后,推拿治疗。①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局部施推法和扌衮法,手法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同时做患者肩前屈等被动...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超声引导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和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都行超声引导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和肩峰下滑囊注射,对照组联合穴位电刺激肩髃和肩贞穴位,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7次。分别于治疗前(T_0)、治疗后第1天(T_1)、第7天(T_2)、第14天(T_3)对2组患者进行VAS评分及肩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 VAS评分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T_2、T_3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T_2、T_3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治疗以及与穴位电刺激联合治疗在缓解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注射治疗与穴位电刺激联合使用在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均胜于单纯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和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总结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应用指征。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56例(按Allman分型,Ⅰ、Ⅱ、Ⅲ型),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随访半年观察术后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56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复查X线:肩峰下间隙骨质无明显改变51例,出现肩峰下切割5例;肩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4例,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适合于年轻患者及肩峰扁平型者,对老年人、肩关节退变及肩峰呈钩型者,易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肩周炎患者X线与MRI的影像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100例进行X线检查,其中21例患者同时接受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总结肩周炎影像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15例瘀滞型、26例风寒湿型、59例气血亏虚型。肩峰下脂肪线模糊且部分消失者34例,肩部软组织内片状或斑点状钙化者31例,肩峰下滑囊增厚者3例,肩关节退行性变者46例,包含21例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改变者及25例关节面边缘骨质增生者,X线正常15例。21例MRI检查提示肩袖损伤4例、肩盂关节积液16例、肩峰下关节滑囊积液1例。结论肩周炎患者的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能为疾病分型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34~68岁,中位数53岁;左肩20例,右肩2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根据Neer分期,Ⅱ期28例、Ⅲ期18例;均在门诊接受3~6个月非手术疗法治疗,症状无缓解。病程1~8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观察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2.18±10.17)min,术中出血量(110.23±11.29)m L,住院时间(5.41±1.50)d。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量表评分由术前(48.59±4.08)分升高至(88.54±5.28)分。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术后1个月,优24例、良19例、可2例、差1例;术后3个月,优26例、良19例、可1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创伤较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肩袖损伤多因肩关节长期反复旋转或过度活动,致使肱骨头与肩峰或喙肩韧带不断摩擦、挤压、牵扯肩袖肌腱及肩峰下滑囊所致,临床以肩关节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1])。我科在多年治疗该病的基础上,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采用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肩袖损伤,观察其对患者肩关节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丹江口市第一医院针灸骨伤科住院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