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电针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及IFN-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及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Ⅰ级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电针组大鼠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以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其余方法相同。采集大鼠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结果:①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电针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电针组组间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降。②正常组、模型组同期正常饲养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在观察期间没有变化(P0.05);氯雷他定组、电针组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模型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水平迅速下降、IFN-γ水平显著升高。③治疗后氯雷他定组与电针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及上调IFN-γ水平,维持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此可能为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上迎香、上星、足三里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对Th1/Th2的平衡失调的调控作用,以期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客观依据,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针灸治疗组(30例),设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2)治疗前、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进行以下项目的观察: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②采用鼻额镜观察鼻黏膜。(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1)针灸治疗组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的IL-4、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针灸治疗组的GM-CSF水平与IL-4呈正相关(P<0.01),与IFN-γ呈负相关(P<0.01)。(3)针灸治疗组经治疗后IL-4和GM-CS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IL-4、GM-CSF、IFN-γ水平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灸上迎香、上星、足三里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加强机体免疫力。(2)针灸上迎香、上星、足三里穴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晓屏 《新中医》2010,(1):82-8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观察组在基础疗法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IFN-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0%,对照组5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IFN-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IL-4、IFN-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敷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对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单纯型和肾阳虚复合型2种不同变应性鼻炎模型,探讨小青龙汤对2种变应性鼻炎模型Th1/Th2失衡作用的异同。方法:将105只雄性豚鼠随机分7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模型对照组(B1组),小青龙汤干预单纯模型组(B2组),息斯敏干预单纯模型组(B3组),肾阳虚复合模型对照组(C1组),小青龙汤干预肾阳虚复合模型组(C2组),息斯敏干预肾阳虚复合模型组(C3组)。B1、B2、B3组进行单纯变应性鼻炎造模;C1、C2、C3组在单纯变应性鼻炎的模型上进行肾阳虚复合模型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进行用药观察,记录各组局部过敏反应;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IL-2和IL-10等细胞因子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测脾组织中IFN-γmRNA、IL-4mRNA、T-bet mRNA、GATA-3 mRNA等转录因子的相对含量。结果:变应性鼻炎单纯模型和肾阳虚复合模型均出现IFN-γ降低(P0.01),IL-4升高(P0.01),IFN-γ/IL-4比值降低(P0.01),IFN-γmRNA降低(P0.01),IL-4 mRNA升高(P0.01),IFN-γmRNA/IL-4 mRNA比值降低(P0.01),T-bet mRNA降低(P0.01),但可使GATA-3 mRNA升高(P0.01),因而T-bet mRNA/GATA-3 mRNA比值也相对降低(P0.01)。小青龙汤可使单纯模型IFN-γ升高(P0.01),IL-4降低(P0.01),IFN-γ/IL-4比值升高(P0.01);升高IFN-γmRNA(P0.01),降低IL-4 mRNA(P0.01),使IFN-γmRNA/IL-4 mRNA比值升高(P0.01);使T-bet mRNA升高(P0.01),但可使GATA-3 mRNA降低(P0.01),从而使T-bet mRNA/GATA-3 mRNA比值也相对升高(P0.01)。小青龙汤可降低肾阳虚复合模型中IL-4的含量(P0.01),对IFN-γ作用不明显,升高IFN-γ/IL-4比值(P0.01);可使IFN-γmRNA升高(P0.01),但对IL-4 mRNA变化不大,IFN-γmRNA/IL-4 mRNA比值升高(P0.01);对T-bet mRNA作用不明显,但可使GATA-3 mRNA降低(P0.05),因而T-bet mRNA/GATA-3 mRNA比值也相对升高(P0.01)。结论:小青龙通过调节IFN-γ/IL-4比值、IFN-γmRNA/IL-4 mRNA比值和T-bet mRNA/GATA-3 mRNA比值,来调节Th1/Th2平衡,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模型的过敏反应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袁颖  郭忻 《江苏中医药》2008,40(6):78-79
目的:通过研究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鼻炎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喷雾的方法致敏造成大鼠AR模型,经鼻腔给予鼻炎喷剂治疗后,分别用放免法及酶免法测定大鼠血清IL-4、IFN-γ的含量。结果:OVA致敏模型组动物血清IL-4含量升高,IL-4/IFN-γ也明显升高;鼻炎喷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IL-4含量降低,且各剂量组IL-4/IFN-γ均显著降低。结论:鼻炎喷剂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医药》2015,(4):59-61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对照组应用辅舒良喷鼻治疗,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显效率以及治疗前后Th1型细胞因子产物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特征因子IL-4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升高IFN-γ含量、降低IL-4含量,纠正Th1/Th2比例失衡,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其可能是通过纠正Th1/Th2比例失衡以调节机体免疫能力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护卫汤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h1、Th2细胞因子产生及调节影响.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玉屏风散组及益气温阳护卫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于诱喘后24小时采集标本,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5(IL-4,IL-5);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BALF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益气温阳护卫汤各剂量组均能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4,IL-5水平.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IL-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IL-5水平虽低于地塞米松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各组均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IFN-γ浓度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剂量组、玉屏风散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这四组均高于哮喘组(P<0.05).BALF NO水平,以高剂量组最低,但与中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者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温阳护卫汤可以促进Th1细胞分泌IFN-γ,抑制Th2细胞分泌IL-4,IL-5;调节Th1、 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可能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降低NO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IFN-γ水平变化,探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针刺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干预治疗,氯雷他定组用按0.9 mg/kg氯雷他定糖浆灌胃,1次/d。针刺组采用针刺干预,1次/d。ELISA法检测干预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①正常组与其余各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造模后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降。②正常组、模型组在观察期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雷他定组、针刺组干预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意义(P0.05),IL-4水平迅速下降、IFN-γ水平显著升高。③治疗后氯雷他定组与针刺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具有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及上调IFN-γ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变应性鼻炎(AR)缓解期小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中医在AR缓解期“治未病”的可能机理。方法 建立肾阳虚AR小鼠模型,实验分肾阳虚AR组、金匮肾气丸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和组胺,并观察小鼠鼻黏膜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金匮肾气丸能改善肾阳虚AR模型小鼠鼻黏膜的变态反应症状;降低肾阳虚AR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IFN-γ、IL-2水平,降低组胺含量(P < 0.01)。结论 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AR小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小鼠血清IL-4,上调IFN-γ、IL-2水平,纠正失衡的Th1/Th2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克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 60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随机分为克鼻敏汤治疗组(治疗组)和辛芳鼻炎胶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黏附分子(sICAM-1、P-选择素),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5)进行了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黏附分子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黏附分子和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克鼻敏汤通过抑制血清黏附分子的产生和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泻火养阴散对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50例初发GD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他巴唑治疗组25例(A组),泻火养阴散联用他巴唑治疗组25例(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GD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初发GD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GD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FN-γ水平降低(P<0.01),血清IL-4水平降低(P<0.05);IFN-γ/IL-4比值降低(P<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治疗后血清中IFN-γ水平(7.87±1.62)vs(8.96±1.87)ng.L-1及IFN-γ/IL-4更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泻火养阴散可使Graves’病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1.53±0.11)vs(1.61±0.18)ng.L-1降低,IFN-γ/IL4比值降低,通过调节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平衡,改善GD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Lewis荷瘤小鼠血清Th 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血清Th 2型细胞因子IL-10的影响,为麦粒灸在今后肿瘤治疗方案中的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雄性C 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麦粒灸组、荷瘤组、空白组,每组10只。采用Lewis肿瘤细胞悬液皮下接种复制Lewis荷瘤小鼠模型。麦粒灸组予麦粒灸治疗"后三里",治疗10次后,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采用MTT法检测刀豆蛋白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麦粒灸组荷瘤小鼠与荷瘤组小鼠瘤体体积与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荷瘤组血清Th 1型细胞因子IL-2表达降低(P0.05),血清Th 2型细胞因子IL-10增加(P0.05);与荷瘤组比较,麦粒灸组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P0.05),血清Th 1型细胞因子IL-2表达增加(P0.05),血清Th 2型细胞因子IL-10表达降低(P0.05)。结论:麦粒灸可有效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荷瘤小鼠Th 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有效纠正荷瘤导致Th 1/Th 2的失衡,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止咳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止咳平喘合剂大、中、剂小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以卵白蛋白(oval albumin,OVA)复制哮喘大鼠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L-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IFN-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存在IL-4/IFN-γ失衡;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药大剂量与中剂量组IL-4含量降低(P〈0.05),而IFN-γ含量均有升高(P〈0.01~0.05);并且血清IL-4与IFN-γ呈明显负相关(r为-0.974,P〈0.01)。结论:IFN-γ/IL-4的失衡参与哮喘发病过程,止咳平喘合剂可能通过下调IL-4的水平和提高IFN-γ的含量,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进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哮喘传统上认为是以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Thl/Th2细胞功能失衡所致。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Thl7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人们对哮喘有了崭新的认识。大量研究表明Thl7与Th2共同参与哮喘发病,Thl7/IL-17不仅介导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也调节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黏液分泌和激素抵抗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肺癌患者Th1、Th2的失衡状况及中药益肺抗瘤饮的治疗作用 ,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液IFN γ和IL 10含量 ,结果治前与健康人相比 ,IFN γ明显降低 (P <0 0 1) ,IL 10明显升高 (P <0 0 1)。益肺抗瘤饮治疗后 ,19例中晚期肺癌的瘤灶部分缓解及稳定率与化疗组相仿 (P >0 0 5 ) ,但生活质量改善较明显 (P <0 0 5 ) ,IFN γ水平有所上升 (P <0 0 5 ) ,IL 10水平降低 (P <0 0 5 )。提示益肺抗瘤饮对肺癌Th1、Th2失衡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当归配伍对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大鼠鼻黏膜、肺组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及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芪归配伍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OVA)皮下及腹腔注射致敏、OVA喷雾激发的方法造成大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用黄芪、当归、黄芪当归配伍水煎液及曲尼司特水溶液灌胃给药。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及肺组织中IFN-γ、IL-4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FN-γ降低,鼻黏膜中IFN-γ变化不明显,而血清、鼻黏膜、肺组织中IL-4均升高;黄芪组可增加鼻黏膜及血清中IFN-γ,当归组可降低肺组织、鼻黏膜及血清中IL-4。芪归配伍组可增加肺组织及血清中IFN-γ,降低鼻黏膜、肺组织、血清中IL-4。相关分析显示,鼻与肺之间IL-4、IFN-γ呈正相关。结论黄芪当归配伍可能通过调节气道变应性炎症中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对气道变应性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17细胞是有别于传统Th1、Th2细胞分化途径的Th细胞亚群,是近期发现的以产生IL-17主要特征的一种CD4+T细胞亚型。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国内外近年来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以及胞外细菌感染的防御等免疫应答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阐明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宪伟  孙杭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12-1615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方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部分调节机制的研究。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00例延性腹泻的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50例患儿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止泻方,观察2组患儿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水平,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2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呕吐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中IL-6、IL-17、IL-2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IL-17、IL-6、IL-23水平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患儿明显(P0.01);3)随访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Th17细胞表达增加,功能亢进,自拟止泻方可以明显下调Th17细胞表达频数及功能,该效应可能是自拟止泻方从机体免疫方面改善迁延性腹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苦参水提取物(Sophora flavescens aqueous extract,SFAE)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分离豚鼠淋巴结获取原代淋巴细胞,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初始CD4^+T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SFAE对T细胞活力的最佳抑制浓度。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建立初始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模型,并以SFAE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h17细胞比例,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视黄酸相关的孤儿受体γt(RORγt)、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FAE浓度在0.01 mg·mL^-1时对初始CD4^+T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P<0.01),选择该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能明显上调CD4^+IL-17A+T细胞的比例(P<0.001),上调RORγt、STAT3、IL-17A、IL-17F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SFAE干预后模型处理组的CD4^+IL-17A+T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0.05),STAT3、RORγt、IL-17A、IL-17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SFAE能够抑制Th17细胞分化,降低Th17细胞比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RORγt及STAT3的活性,降低IL-17A、IL-17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中药止咳平喘方对支原体诱发哮喘患儿Th亚群和IgE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止咳平喘方对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Th亚群细胞因子和IgE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8例支原体诱发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止咳平喘方治疗组59例和西药对照组59例,分别采用中药止咳平喘方、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h亚群(IL-12、IL-4)和IgE的含量变化。结果:中药止咳平喘方治疗组血中IL-12显著高于对照组,IL-4和Ig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止咳平喘方对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具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儿IL-12水平、降低IL-4和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