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发病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11年11例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5~12d ,1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3~8周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结论: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无力症的主要手段,非手术治疗是胃无力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尽量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胃无力症的病因。方法 对1990年1月~2004年4月1736例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胃无力症97例病人进行病因观察分析。结果 上腹部手术与胃无力症的发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且以高龄者居多(平均58岁)。结论 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胃无力症由综合因素引起,迷走神经损伤、胃的损伤、幽门功能紊乱、麻醉镇痛、机械通气、精神因素、全身情况、高龄、术后不合理进食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15例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胃无力症治疗尚无肯定的有效方法,均经非手术治疗10-35天后恢复胃动力而痊愈。结论术后胃无力症是由精神因素、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吻合口水肿及术式的选择综合因素引起。非手术治疗3~5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4.
俞卫军  杨力 《实用新医学》2002,4(6):490-491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无力症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12例胃手术后发生胃无力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献,结果: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胃手术后胃无力症是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措施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及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1999年12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486例及十二指肠肿瘤手术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发生率0.82%(4/486),十二指肠肿瘤术后4例,发生率57.14%(4/7),均发生于术后4-10天。经保守治疗后,6例治愈,2例胃癌术后2周行手术探查无明显梗阻,1例作吻合口粘连松解,另1例加作Braun's吻合后均治愈。全组病人25%在2周内治愈,3周内62.5%治愈,4周内75%治愈,5周内87.5%治愈。7周内100%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及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后均可发生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X线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有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胃瘫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可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疗程最短6d,最长46d。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7周以内恢复。结论 胃瘫的可能诱因很多,诊断必须除外机械性、器质性病变,采用支持保守治疗,辅助中医、中药等可有效的治疗胃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7年3月收治到16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5~12d。13例进行保守治疗后于手术后7~90d(平均25—43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1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后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死亡,另1例死于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机械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采用保守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陈才国 《广东医学》2001,22(7):620-62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15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内)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行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症状全部缓解,时间为1周至2个月,平均14.3d;32例中转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22例,8例术后再发肠梗阻,保守治疗2-4周治愈,平均18.6d,术后并发肠瘘2例, 术后死亡2例。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极少发生绞窄,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应尽量少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及上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17例食管及上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各2例,胃切除术后8例,门脉高压症术后4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1例,均发生于术后第5~8天,主要表现为上腹胀、呕吐、胃引流量增加,本组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均治愈,最短9d,最长50d。经过保守治疗后胃动力一般在术后4周内恢复。结论该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一旦诊断明确,采取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36例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需药镇痛3例(8.33%),治愈34例(94.44%),死亡2例(5.56%),平均住院时间为(8.63±2.41)d。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于第5d恢复胃动力,其余7例均于1周内恢复,夹闭胃管,进流食,给予拔除营养管后2月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机制较复杂,可能为多因素导致的结果,临床上以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加以其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在上腹部手术后5—14d,31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8。51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死亡。1例于手术后51d恢复胃动力,为再次手术患者。结论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是目前诊断胃排空障碍方便、可靠的方法,采用TPR、EN及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可有效治疗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9月~2005年6月收治的45例FDG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DGE发生于上腹部术后4~12d,经非手术治疗后于2~6周内恢复胃功能.本组45例患者中3周内胃排空功能恢复20例(44.4%),4周内恢复23例(51.1%).6周恢复2例(4.5%).结论 FDGE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1月~2007年3月术后及治疗的35例胃癌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胃癌手术后的4~12d,35例病人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3~48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周内治愈17例,4 周内治愈32例.结论 胃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林  陈秀英 《四川医学》2002,23(3):277-27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的发病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1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胸胃无力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9例中,经胃镜置入营养或空肠造瘘的5例均在术后3-4周缓解,另4例分别在术后第3,4,5,7周内各缓解1例;2例经保守治疗4周效果不佳,行手术探查,分别于术后8天和12天缓解。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是一种功能性自限性疾病,持续时间一般为3-7周,只要确诊,保守治疗完全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陈运龙 《西部医学》2009,21(8):1311-13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动力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腹部手术后动力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力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4~9天。34例(94.4%)经非手术治疗后7~30天恢复胃动力,2例自动出院而失访。结论腹部手术后动力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5~2005年20例腹部大手术后发生的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5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8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呕吐,胃引流量增多。非胃手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19例非手术治愈,1例再次手术加行胃肠或肠肠吻合仍未缓解,继续内科治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肠功能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肠内营养有助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3年12月11例腹部术后胃瘫诊疗.本组均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使胃充分休息,胃管内间断注入温盐水洗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病人均同时肌注胃复安10mg,每天2次;胃管内注入吗丁啉10mg,每天3次;静脉滴注红霉素0.5g,每天1次,并辅以腹部理疗、针灸等措施保守治疗。结果:本组有10例治愈,其中,恢复时间2~4周4例,4—6周5例,6—8周1例。1例术后7周未恢复,自动出院2周后死亡。结论:术后胃瘫的病例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赵海涛 《四川医学》2013,34(3):392-394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月2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17~40d全部治愈,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腹部症状体征消失,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对所有患者复查胃部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胃蠕动波正常,造影剂排空正常,造影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13例(54.17%)患者治疗2~3周后症状恢复;7例(29.17%)患者治疗3~4周症状恢复;3例(12.5%)患者治疗4~5周症状恢复;1例(4.17%)患者治疗后5~6周症状恢复。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不能完全排除机械性梗阻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2004年我院收治的13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12d。13例胃瘫中,1例术后32d恢复胃动力,2例24d恢复胃动力,其余20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