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喉癌的手术治疗(1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5-1996年129例喉癌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手术方法为全喉切除50例、水平垂直(3/4)喉部分切除10例、声门上喉部分切除8例、额侧喉部分切除3例、垂直部分喉切除术50例和声带切除8例。结果 喉部分切除全部病例术后恢复发音功能,2-3周拔除鼻饲管,67例拔除气管套管,12例不能拔管。喉部分切除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70.8%,全喉切除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2.0%。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是保留喉功能的根治性手术。喉癌患者经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如何列好地用颈前带状肌瓣对喉癌手术患者行喉功能重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7例垂直半喉及扩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或3/4喉切除术后的喉功能,其中71例用单蒂舌骨肌瓣修复喉腔,46例用双蒂带状肌瓣修复喉腔、重建喉功能。结果 舌骨肌瓣组69例(97.2%)可发哑声,术后拔胃管时间12~28d,平均15.6d,气管套管拔除率:T2期病人92.3%,T3期79.3%。双蒂带状肌瓣组46例(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修复喉部分切除、扩大部分切除及次全喉切除术后缺损,恢复喉功能。方法:应用颈前双蒂转门肌皮瓣,对6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同时进行Ⅰ期喉功能重建。结果:全部患者恢复了发音功能,语音近乎正常,均能拔除气管套管,吞咽防护功能全部恢复。结论: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的预后和喉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癌垂直半喉切除的术式和利用正常组织重建修复残喉,恢复喉功能的方法。方法对T1,T2声门型,会厌未侵及,无转移的53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并用双肌蒂瓣进行残喉修复。结果 53例手术全部成功。51例14~25 d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恢复自体喉呼吸,均能较清晰发音。2例未能拔管。无1例呛咳、误咽、咽漏等。结论 T1N0M0及部分T2N0M0病例,在垂直半喉切除术后,保留甲状软骨,利用患侧甲状软骨表面的胸骨舌骨肌形成双肌蒂瓣翻入喉内进行残喉修复,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尤小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3):308-308,310
目的:观察部分喉切除的疗效及喉功能情况,方法:总结各种喉部分切除术并获得随访资料4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喉癌,其中声门上癌4例,声门癌38例,共6种术式,即声带切除术3例、垂直部分切除术34例,额例切除术2例,声门上水平部切除术后2例,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1例,同期颈廓清术3例。结果:全部病例恢复发音功能,7-14天克服误咽,拔掉鼻饲管,全部病例9天-3个月拔除气管套管,3年、5年生存率为88.09%(37/42)、85.71%(30/35)。结论:喉部切除术是保存喉的根治性手术,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完善的修复技术是提高生存质量及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治疗声门癌的价值。方法:总结32例声门癌行改良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2N0M026例,T2N1M02例,T3N0Mo2例,T3N1M0 2例。结果:32例病人均在术后14~20d内拔除鼻饲管。发音量在正常的1/3~1/2,且声音清晰。32例病人1月内拔除气管套管4例,放疗后拔除气管套管28例,拔管率100%。3年存活率93.4%。结论:改良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具有恢复好生存质量高,易掌握的优点,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192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就喉次全切除术后喉功能恢复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总结行喉次全切除术192例,按1997年国际抗癌协会(UICC)分型:声门上癌48例(T3N0M0 24例、T3N1M0 24例),声门癌108例(T2N0M0 60例、T2N1M0 18例、T3N0M0 18例、T3N1M0 12例),跨声门癌36例(T2N0M0 18例、T2N1M0 6例、T3N0M0 6例、T3N1M0 6例).共6种术式,即垂直侧前位喉次全切除术30例,垂直前位喉次全切除术54例,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术36例,保留会厌的喉次全切除术18例,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36例,Pearson′s近全喉切除术18例;同期颈廓清术66例,均为单侧.结果 192例均恢复发音功能,12~30 d全部克服误咽拔除鼻饲管.162例术后10 d至3个月拔除套管,12例因喉狭窄不能拔管,18例Pearson′s手术除外,拔管率为93.1%.192例已随防3年,生存率为100%(192/192);132例随访5年,生存率为86.4%(114/132).结论 喉次全切除术是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扩展范围采用适当的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将喉的正常部分准确安全地保留下来,经过整复恢复喉全功能或部分功能,是保存喉功能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1例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樊晋川  王少新  王薇  陈建超 《四川医学》2005,26(12):1371-1372
目的 回顾21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对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进行探讨。方法 1999~2004年行喉次全切除环-舌骨固定术或环-舌骨-会厌固定术21例,声门上型8例(T2N0 1例、T2N1 2例、BN0 2例、T3N1 3例),声门型13例(T2N0 2例、T2N1 4例、T3N0 5例、T3N1 2例)。其中行环-舌骨-会厌固定术12例,行环-舌骨固定术9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3~42天(平均26d)拔除鼻饲管。术后的发音情况也令人满意。术后随访1~6年无局部复发。结论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适于部分声门上型和声门型喉癌,在行喉次全切除时能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92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就喉次全切除术后喉功能恢复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总结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行喉次全切除术192例,按1997年UICC分型:声门上癌48例(T3N0M0 24例、 T3N1M0 24例);声门癌108例(T2M0M0 60例、 T2N1M0 18例、 T3N0M0 18例、 T3N1M0 12例);跨声门癌36例(T2N0M0 18例、 T2N1M0 6例、 T3N0M0 6例、 T3N1M06例)共6种术式,即垂直側前位喉次全切除术30例;垂直前位喉次全切除术54例;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术36例;保留会厌的喉次全切除术18例;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36例;Pearson's近全喉切除术18例;同期颈廓清术66例,均为单侧。结果 192病例均恢复发音功能,12-30天全部克服误咽拔除鼻饲管。162例术后10天-3个月拔除套管,12例因喉狭窄不能拔管,18例Pearson's手术除外,拔管率为93.1%,已随防3年192例,生存率为100%(192/192)随访5年132例,生存率为86 .4%(114/132)。结论 喉次全切除术是根据肿瘤的厡发部位,扩展范围采用适当的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将喉的正常部分准确安全地保留下来,经过整复恢复喉全功能或部分功能,因而是保存喉功能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舌骨肌在声门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例T2声门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术后用胸舌骨肌修复喉腔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术后2~8周拔除气管套管,气管套管拔除率98.1%(50/51);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51/51)、92.2%(47/51)、86.8%(33/38),3年局部复发率为5.9%(3/51)。结论胸舌骨肌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在肿瘤根治的同时,能恢复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邱阳  熊刚  杨康  廖克龙  曾会昌  王明荣 《重庆医学》2008,37(4):357-358,360
目的探讨和总结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1例,术中行右上肺叶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3例,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置换2例,右上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袖式切除加上腔静脉部分置换2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加上腔静脉置换1例,右全肺切除加隆凸成形3例,右袖形全肺切除加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2例,左全肺切除加胸主动脉部分切除成形3例,左全肺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4例,左全肺切除加胸段食管切除1例。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4.76%。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例,1例术后出现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14.28%。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38.5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5.7%、23.2%。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扩大手术治疗显著地提高和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其手术适应证必须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1995年11月-2007年11月我们收治的11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中,慢性不全梗阻有89例(79.5%),急性完全性肠梗阻23例(20.5%)。112例均行手术探查,其中98例一期切除吻合术,9例切除后肠造瘘二期吻合术,5例一期近端造瘘二期切除吻合术;一期手术切除率95.5%,术后并发症12例(10.7%),死亡2例(1.8%)。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绝大多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结肠癌是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工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有效的结肠灌洗可提高工期根治切除手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发性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行外科治疗的气管及隆突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20例行气管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例行袖式右全肺切除术(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2例行隆突切除及气管与支气管吻合重建隆突。体外循环辅助3例。术后病理示腺样囊性癌15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气管切缘均未见肿瘤残存。全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5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4.3%),生存至今22例(95.7%),生存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及隆突肿瘤的有效方法,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有很大影响,合理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王兵  曹德钧  邓超 《西部医学》2014,(6):731-732,736
目的 观察“气管导管外给药管”(专利号:201320589265.0)在全麻神经外科手术中预防气管插管和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外给药管组(L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插管前,在L组气管导管上装上气管导管外给药管,C组气管导管表面涂上无菌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2min、拔管前1分钟、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呛咳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前的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L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min、拔管前1min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呛咳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均P<0.05).结论 气管导管外给药管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可减轻患者插管后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减少呛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本研究共选择病例82例,应用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不同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手术组38例,非手术组44例。结果 82例患者获得4~23个月随访,按UCLA评分系统进行肩关节评分,82例全部骨性愈合,其中,手术组优19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为92.1%;非手术组优27例,良14例,差3例,优良率为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判断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合理选择早期康复治疗,两种方法均可得到较高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张绍平 《河北医学》2013,(11):1688-1691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创伤性肠破裂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特点及保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上述保守治疗后,治愈53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1%,中转手术1例,无死亡病例。治愈后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保守治疗是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应及时发现手术指征给予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雪莲  刘蕾  李丝  史源 《重庆医学》2012,41(26):2736-273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38例NRDS患儿进行PS联合NIPPV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整体护理,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NIPPV与PS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采用PS联合NIPPV治疗能有效减少气管擦管机械通气的使用比例,对于部分可能需要气管插管的NRDS患儿,避免了因气管插管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苏惠芹 《四川医学》2013,(8):1203-1205
目的比较一次性带气囊硅胶气管套管与金属套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11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60例,使用金属气管套管,另一组52例,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痰痂堵管、出血、反流误吸3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硅胶套管组与金属套管组在痰痂堵管率、误吸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伤口感染率等无明显差别。结论术中及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气管套管。  相似文献   

19.
A nesthesia for low tracheal tumor surgery presents many challenges: conventional anesthetic techniques would be catastrophic if one attempts to insert a tracheal tube which may cause a complete obstruction of the airway;  相似文献   

20.
丛慕 《中外医疗》2016,(29):98-100
目的:对创伤骨科治疗中外固定架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整群选取该医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4例,采用常规内固定的8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利用外固定架治疗的82例划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都少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观察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9例、36例、12例、5例,治疗有效为79.27%(65/82),对照组优、良、可、差分别为19例、29例、22例、12例,治疗有效率为58.54%(48/8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8%(4/82)低于对照组10.98%(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的引入,对提升创伤骨科治疗效果可起到突出作用,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