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无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氟西汀)22例和治疗组(氟西汀联合奥氮平)25例,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和第4周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不良反应以TESS评分为标准。结果: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TESS评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剂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圣约翰苹提取物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以氟西汀为对照,圣约翰草提取物组为40例,给予圣约翰草提取物片300mg,tid;氟西汀组41例,给予氟西汀胶囊20mg,qd,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HAMD,HAMA及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HAMD与HAMA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67.5%,对照组显效率为70.7%,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氟西汀治疗,且复发率低,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较为理想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CCMD》勘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氟西汀的对照研究,其中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组34例(300mg/d),氟西汀组32例(20mg/d),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6w治疗后,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氟西汀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HAMD,HAM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分析,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头昏、失眠、出汗、食欲减退、便秘等。结论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氟西汀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隽  王向群 《中国医药》2008,3(4):219-220
目的探讨小剂量喹硫平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氟西汀合并喹硫平组(30例):给予氟西汀(20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喹硫平(25~50mg/d),实际完成试验者28例;氟西汀组(30例):单用氟西汀(20mg/d)治疗,实际完成试验者26例,2组持续治疗观察期为6周。于入组前、入组后第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用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氟西汀合并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61%,痊愈和显效占50%;氟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27%,痊愈和显效占15%,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难冶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安全性较好,是临床治疗中可选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开齐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56-1457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1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和盐酸氟西汀两组,其中西酞普兰组26例,盐酸氟西汀患者25例,分别接受每R20-60mg西酞普兰或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分别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抑郁症的治疗,西酞普兰的总有效率为88.5%,盐酸氟西汀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西酞普兰组的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盐酸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7.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氟西汀平行对照研究。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组30例与氟西汀组30例,分别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150mg/d或氟西汀20mg/d,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为评估临床疗效的工具。结果: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均显著减少(P〈0.01);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组与氟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70.0%与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Λ=0.1,α=0.05进行等效性检验,u=1.97,P〈0.05。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失眠和食欲减退,发生率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和氟西汀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潘桂叶 《中国药业》2008,17(15):63-63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盐酸文拉法辛(博乐欣胶囊)口服,起始剂量75mg/d,治疗剂量75~225mg/d;对照组用氟西汀胶囊口服,治疗剂量为40mg/d。两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少而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氟西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颖  张琥  刘晓城 《医药导报》2006,25(2):135-137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并发抑郁症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PO,qd,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进行常规卫生宣教。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评定两组生活质量,同时采用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组SD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2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DQOL-SF分值明显升高(P〈0.05);氟西汀不良反应主要有早期一过性轻微胃肠道不适。结论氟西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的患者具有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波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瑞波西汀与氟西汀对14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随机对照试验,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瑞波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相当(P〉0.05),其显效率分别为72.3%和75%;瑞波西汀致口干、便秘、皮肤异样感等不良反应较氟西汀多,而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等不良反应较氟西汀少。结论:瑞波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凌征梅 《北方药学》2016,(8):136-137
目的:观察分析氟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氟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55%,高于对照组的4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采用氟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瑞波西汀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瑞波西汀片和氟西汀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中瑞波西汀片组22例(8mg/d),氟西汀组24例(20mg/d),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不良事件量表评定安全性。结果经6周治疗后,瑞波西汀片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57%,氟西汀组为76.00%,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HAMD,HAM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分析,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出汗、恶心、便秘等。结论瑞波西汀片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75mg/d治疗,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75mg/d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第1周、2周、4周、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项评定疾病严重程度;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2周、4周、8周的抑郁情绪、精神焦虑、睡眠不深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项目分情况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认知障碍项目在治疗后第2周、4周、8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体质量治疗后8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4周、8周精神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4周睡眠不深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总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痊愈率为15.00%,总有效率为68.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WHOQOL-10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在心理领域、生活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起效快,抗焦虑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0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每组各52例,分别进行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氟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2.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而且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4、6周后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出现乏力、便秘、恶心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的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更早,且安全性更好,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瑞波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瑞波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氟西汀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多中心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瑞波西汀胶囊8mg·d-1或氟西汀片20mg·d-1。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分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作为次要疗效指标;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共收集符合意向治疗抑郁症病人(ITT)222例,瑞波西汀组(试验组)109例,氟西汀组(对照组)113例。符合研究方案病人(PP)213例,瑞波西汀组104例,氟西汀组109例。治疗6wk后,瑞波西汀组HAMD总分减分值为(16±s7)分,氟西汀组为(16±7)分,与治疗基线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瑞波西汀组有效率(HAMD减分率≥50%)为81.7%,氟西汀组为77.9%,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瑞波西汀组临床治愈率(HAMD总分≤8)为62.4%,氟西汀组为58.4%,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CGI,HAMA评分上,2组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安全性分析显示,2组不良反应的症状和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瑞波西汀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文拉法辛组与氟西汀组,每组50例.文拉法辛组给予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氟西汀组给予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文拉法辛组从治疗第1周末HAMD评分开始显著下降,并且持续治疗至第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治疗第1周末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第1周末时,文拉法辛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无差异,但文拉法辛起效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匹维溴胺50 mg/次,3次/d。对照组加用谷维素30 mg,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3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消化道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且在联合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正常,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5.4%,氟西汀组为7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末HAN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TESS评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西酞普兰具有起效早、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阿米替林片联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初始剂量20 mg/次,1次/d,依照病情变化情况适当增加剂量,最大剂量6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75 mg/d,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0%、9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碘甲状原氨酸素(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显著降低,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米替林片联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HAMD评分,改善甲状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130例单项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3%与对照组的87.69%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6%与对照组的21.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SDS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DS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项抑郁症采用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起效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