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中病人体温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仲侠 《护理学杂志》1991,6(3):117-118
在手术期间,病人可因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法,手术室环境的温度、湿度,病人本身病理生理状况,输血输液多少等而对体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体温的升高或降低可加重病情,增加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为此本文分别讨论机体体温的维持,术中影响体温的因素,体温改变对机体的危害以及所采取的相互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急性药物中毒病例逐渐增多,其特点为:毒物种类多样化,吞服剂量大,毒性复杂,多数分布在救治条件较差的地方。尽管传统的治疗措施挽救了部分病人的生命,但对于就诊晚,毒性强和毒物不明的患者目前仍无良好的办法,临床死亡率较高,我院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线体温监测和位置跟踪传感器(下称传感器)在ICU重症监护患者体温测量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180例入住ICU的重症监护患者,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使用传感器和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比较测温结果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种测温方法每日所需护理耗时。结果各时间点及不同年龄患者传感器与水银体温计所测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日测温所需护理时间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传感器测温准确、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节省了护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5.
6.
脾手术后病人的体温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7例脾手术病人近期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脾切除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发热,长者可达1月之久;病理性脾切除病术后的体温较外伤性脾切除病人的体温高,且持续的时间长;行自体脾移植病人体温升高程度低,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药物中毒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4年以来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血液净化技术 ,即血液透析 (HD)、血液灌流 (HP)及灌流透析技术抢救治疗急性药物中毒 46例病人 ,获得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资料 急性药物中毒共 46例 ,其中男 18例 ,女 2 8例 ;年龄 13~ 6 0岁 ,平均 (30 .15± 9.7)岁 ;安眠酮中毒 3例、安定中毒 3例、眠尔通中毒 2例、氯氮平中毒 3例、DDV中毒 2 4例、乐果中毒 3例、久效磷中毒 1例、酒精中毒6例、硝酸汞中毒 1例 ;其中重度中毒 32例、中度中毒 14例 ;并发肺水肿 4例、呼衰 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例 ;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9.
沈奇英 《护理学杂志》1999,14(5):272-272
1990年1月至1998年11月我科抢救精神药物中毒病人160例,经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0例中男62例,女98例,男女为11.58。年龄17~81岁,平均(41.94±14.55)岁,<20岁6例,~30岁39例,~40岁35例,~50岁41例,~60岁22例,>60岁17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7例,高中38例,大学5例。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10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43例,其它15例。家属史阴性125例,治愈156例,死亡4例。1.2 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胆道外科手术患者核心体温围术期全流程智能监测方法,为围术期体温监护创新提供实证方案。方法 在胆道外科病房及麻醉手术中心建设基于穿戴式无线体温传感器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对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全流程连续体温监测。结果 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共监测胆道外科手术患者3 383例,与仅监测术中体温相比,围术期监测到更多低体温事件(35.74%vs.44.37%)、更低的体温最低值(36.13℃vs.35.98℃)、更大的体温跌幅(0.29℃vs. 0.47℃)、更长的低体温时间(81.00 min vs.165.00 min),均P<0.05。结论 患者核心体温围术期全流程智能监测可实现围术期全程体温监测,真实、动态、连贯地反映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有助于指导精准、个体化的围术期体温管理。  相似文献   

11.
ICU病人测量背部体温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晏晓颖 《护理学杂志》1999,14(5):294-294
体温是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对体温的观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和分析疗效。因此,测量体温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临床多采用腋温或口温法监测病人体温,对消瘦或不能合作的病人则难以取得准确的数据。笔者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通过对100例病人自身腋温和背部体温(简称背温)测量观察对照,探讨测量背温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可行性,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100例ICU病人,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20~83岁。1.2 方法 采用病人自身对照法将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治疗急性药物中毒非常有效的方法。199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药物中毒患者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儿腹部手术中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术中体温的影响,探讨新生儿腹部手术过程中、术毕时影响体温的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新生儿腹部手术的护理质量及临床治疗质量.方法:将12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按术中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测量并记录进入手术室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体温.术中对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为干预组,共68例;术中对患儿采用腹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共52例,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天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中、术毕的平均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中、术毕平均体温与术前相比较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11.8%,对照组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体温改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采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术中、术毕时低体温发生率,保证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正> 我院胰腺疾病研究治疗中心自2001年元月~2003年元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410例,均给予无创性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改变了传统临床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的弊端。而采用的持续无创监测,动态地观察缺氧情况,及时发现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低氧血症,预防并早期发现ARDS的发生,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了依据,同时避免了多次采动脉血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护土的工作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410例,男性290例,女性120例,年龄在18~66岁之间。所有病人采用国产HRI~800I多参数监护仪,除1例病人住院时已形成  相似文献   

16.
急性毒药物中毒在临床上单靠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中毒剂量大、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时间长及伴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更难取得满意的疗效,我院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抢救急性毒药物中毒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4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4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伤患者的体温变化,发现死亡和治愈好转组体温升高程度和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入院20h内体温〉39℃,死亡组为83.33%,治愈志组为16.67%。  相似文献   

18.
从410份体温单动态分析看护理标准化管理的作用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喜娥,董淑彦体温单在填绘过程中重复项目较多,涉及到每个班次和每名护士,体温单填绘质量不仅反映护理管理水平,而且也体现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自身素质。1991年以来,我院实施了护理质量目...  相似文献   

19.
非转流肝移植术中的体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转流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体温保护的效果。方法对18例非转流肝移植术患者术中采用体表覆盖预热后的毛毯、手术床铺变温水毯、加温输注液体、温盐水冲洗腹腔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结果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出手术室时的最低食管温度分别为(36.6±0.2)、(36.4±0.4)、(35.2±1.1)、(35.7±0.6)及(36.4±0.6)℃。术中发生体温过低(体温低于36.0℃)11例;1例最低体温为33.2℃,发生在无肝期。发生室性早搏4例,仅1例发生室性早搏时体温过低,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恢复,无心跳骤停发生。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术中极易发生体温过低,使用积极的体温保护措施可减少体温过低的发生率、减轻发生低体温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新入院非发热患者不同体温测量频率的结果进行比较,为制订合适的体温测量频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计量统计法,对100份非发热入院患者入院第1~3天体温记录完整的病历进行逐份统计,比较连续3d每天测量3次体温和测量1次体温发热检出率。结果每天测量3次体温和测量1次体温发热检出率分别为7.0%和4.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发热患者入院第1~3天测1次体温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