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分析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8表达情况及其与HBV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人、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CD4^+CD28^+、CD8^+CD28^+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肝功能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BV DNA≥107组CD8^+CD28^+T细胞百分率低于HBV DNA<107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D8^+T细胞上CD28的低表达与高病毒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s)数量并对其进行免疫抑制功能分析,探讨Tregs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不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CD3、CD4、CD25单克隆抗体标记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Tregs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用CD4细胞阴性选择磁珠分离CD4细胞,用抗CD25的磁珠分选CD25^+Tregs和CD25-Tregs的效应性T细胞(T responder cells,Treps),用体外细胞培养和3H-thymidine掺入法测定Tregs细胞对Treps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36例Graves病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中Tregs细胞分别为(6.96±1.98)%及(8.22±2.7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Graves病患者的Tregs细胞可以抑制自身Treps细胞的体外增殖,1∶1、1∶2、1∶4、0∶1比例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8.2±4.9)%、(29.6±7.1)%、(17.7±5.6)%、0,健康对照组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3.1±5.3)%、(51.5±5.8)%、(29.6±6.3)%、0。Graves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平均抑制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s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但其免疫抑制功能明显降低,提示Tregs细胞功能的降低与Graves病的致病机制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成人外周血、脐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检测其功能,以了解脐血CD4^+CD25^+T细胞的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脐血淋巴细胞中分离纯化CD4^+CD25^+、CD4+CD25-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纯度,胎盘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技术检测CD4^+CD25^+、CD4+CD25-T细胞中Foxp3的mRNA的表达;体外增殖实验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 MACS分离的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纯度达(92.7±1.6)%、(90.3±1.2)%,细胞存活率达(95.3±2.1)%;体外经抗CD3、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的脐血及成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同时得到扩增,而且高表达Foxp3;CD4^+CD25^+T细胞能有效的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当效靶比为1︰1时,其抑制效应T细胞的作用最强,成人外周血抑制率为(81.36±1.61)%、脐血抑制率为(90.74±2.43)%。结论脐血和成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与成人外周血相比,培养后的脐血CD4^+CD25^+T细胞比成人外周血有更强的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方法:静脉采集慢性乙肝患者普通肝素抗凝血2 ml,在植物血凝素(PHA)20μg/ml条件下进行全血培养,4 h后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结果:正常人外周血只有很少量CD4^+与CD8^+T淋巴细胞表达CD69分子,经PHA刺激后CD4^+与CD8^+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率明显升高,较刺激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样,慢性乙肝患者在激活前后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慢性乙肝患者在PHA刺激前有一部分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CD69分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能与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免疫紊乱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后两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一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百分含量和CD4^+和CD8^+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CD4^+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在HCV感染组轻度升高,而在HIV感染组及HCVIHIV合并感染组CD2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中国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分子表达水平和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到HIV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感染者69例及健康对照2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HCV感染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HCV无症状携带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慢性感染组(P〈0.05)。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及其高危人群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占T淋巴细胞的(2.96±1.34)%,高于EBV-VCA-IgA抗体阳性健康携带者及健康者(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EBV-VCA-IgA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明显降低,NK细胞水平高于EBV-VCA-IgA抗体阳性健康携带者及健康者(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明显降低,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Treg)变化的影响。方法:40例RA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正清风痛宁胶囊组(对照组)和新风胶囊组(XFC组),每组20例,同时设正常组20例。XFC组和对照组均治疗1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数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观察临床症状.DAS28评分及部分实验室指标(ESR、CRP、RF)的变化。结果: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数量及其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低于正常组;XFC组在总有效率、改善RA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对照组作用相似,但在上调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降低DAS28分值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XFC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促进免疫调节、维持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鲜分离及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的人外周血CD4^+T细胞CD25和FOXP3表达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分离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经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新鲜分离及混合培养14d的淋巴细胞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CD4,CD25和FOXP3的表达.结果: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约43.4%表达CD4,在CD4^+T细胞中,约5.8%表达CD25,而高表达的只有1.9%,约5.2%表达FOXP3,CD25和FOXP3均表达的占3.3%,CD25^hi FOXP3^+细胞占1.6%,CD4^-细胞几乎不表达FOXP3.经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总数均轻度增加(与未刺激组比较,平均增加21.0%,P〈0.001).CD4^+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上升(67.1%vs43.4%,P〈0.001),CD25^+,FOXP3^+及CD25^+FOXP3^+细胞的比例变化不大.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的比例及CD4^+CD25^hi FOXP3^+T细胞占CD4^+CD25^hiT细胞的比例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呈下降趋势(前者从59.8%降到52.0%,后者从86.3%降到77.9%,均P〈0.05).结论:CD25和FOXP3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CD25及CD25^hi均不能很可靠地标记人类的调节性T细胞,尤其是在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以后.肠道菌群抗原作为外来抗原刺激自身的淋巴细胞后,活化增殖的细胞中主要是CD4^+CD25^+FOXP3^-反应性T细胞,而不是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表达情况及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AML初发患者130例,采用三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CD34/CD13/CD45/CD19、CD34/CD56/CD33/CD45和CD34/CD2/CD33/CD45),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初发AML病人骨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在AML中CD19阳性表达率为2.31%(3/130例),CD56为3.75%(3/80例),而CD2为1.25%(1/80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无表达。结论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表达率很低;CD56、CD2可作为AM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指标;CD19在AML微小残留病检测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判断骨转移瘤患者经过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后免疫学指标CD4 ,CD8 及CD4 /CD8 的变化及该指标对治疗效果的监控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应用89SrCl2治疗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CD4 ,CD8 及CD4 /CD8 值。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后第2,4和6个月行全身骨显像,记录骨转移病灶数及计算平均值。结果正常对照组CD4 ,CD4 /CD8 值高于骨转移瘤患者,而CD8 值低于骨转移瘤患者(P<0.05)。89SrCl2治疗后病灶数随CD4 增加、CD8 降低、CD4 /CD8 增加而相应减少。第4个月89SrCl2作用达峰值,各指标也达到极限值。结论CD4 ,CD8 ,CD4 /CD8 可以灵敏反映89SrCl2治疗效果,客观反映骨转移瘤病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存档的36份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来源的肿瘤CD117和CD34阴性,间质瘤是Desmin和Actin阳性反应以外CD117、CD34均为阳性表达,神经来源的肿瘤NSE和S-100均阳性表达。结论: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的生物学特点与胃肠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不同,免疫组化常表达CD117、CD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105、CD14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5、CD14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型及预后的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105和CD14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不同组织学分型乳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93例,存活1年3个月者11例,2~3年发生转移27例,目前正在进行治疗者28例,存活5年以上27例,存活期短的患者CD105、CD146、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均明显高于生存者。结论:CD105和CD146参与乳腺癌的恶性发展和转移,并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 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 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的表达。随访至 2020 年9 月30 日,以患者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计算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癌组织CD10、CD133 和 CD157 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累积生存率 优于阴性患者(P <0.05)。年龄[R^R=1.628 (95% CI:1.218,2.940)]、临床分期[R^R=1.982 (95% CI: 1.435,3.495)]、浸润深度[R^R=2.653 (95% CI:1.782,4.213)]、淋巴结转移[R^R=3.287 (95% CI: 1.989,5.456)]、CD10 阳性表达[R^R=2.081 (95% CI:1.297,3.241)]、CD133 阳性表达[R^R=1.768 (95% CI:1.190,2.879)] 和CD157 阳性表达[R^R=2.463 (95% CI:1.797,4.165)] 是影响胃癌患者预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10、CD133 和CD157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人乳腺癌中CD20、CD45RO、CD6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2 0、CD45RO、CD68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为乳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服务。方法采用DakoEnvision法对 30例乳腺癌中的CD2 0、CD45RO、CD68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其中有淋巴结癌转移的 1 5例 ,CD2 0阳性 8例 ,弱阳性 3例 ,阴性 4例 ;CD45RO阳性 0例 ,弱阳性 0例 ,阴性 1 5例 ;CD68阳性 9例 ,弱阳性 5例 ,阴性 1例。无淋巴结癌转移的 1 5例 ,CD2 0阳性 4例 ,弱阳性 1例 ,阴性 1 0例 ;CD45RO阳性 4例 ,弱阳性 1例 ,阴性 1 0例 ;CD68阳性 7例 ,弱阳性 3例 ,阴性 5例。即有淋巴结癌转移组CD45RO表达低 ,CD2 0表达高 ;无淋巴结癌转移组CD45RO表达高 ,CD2 0表达低。X2 检验 ,CD2 0 :0 .0 2 5

0 .0 5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5RO低表达者往往有转移 ,提示乳腺癌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17.
王鹏  阚全程  余祖江 《广东医学》2007,28(2):183-184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CDZM)对正常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及CD4 /CD8 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设6组,对小鼠分别连续7 d注射胸腺肽(Thy)10 mg/kg、头孢地嗪(500,200,50 mg/kg)、头孢曲松500 mg/kg及生理盐水后,在第7,14,21天分别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4 /CD8 进行检测,观察头孢地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CDZM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地提高外周血CD4 /CD8 的比值,与Thy相比,CDZM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更为持久.结论 头孢地嗪可通过调整CD4 和CD8 之间的平衡,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CD8+CD28细胞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8+CD28-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CC病人CD8+细胞升高,CD8+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是异常的,即CD8+CD28-细胞数升高,CD8+CD28+细胞数降低;CD8+T细胞的升高是CD8+CD28-细胞亚群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