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尊量表对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有考试焦虑者EPQ的精神质因子标准分(51.60±9.66)和情绪稳定性因子标准分(51.57±10.75)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48.07±8.62和45.65±10.14),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50.76±11.09)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53.68±11.60);TAS总分与EPQ的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呈显著负相关;具有内向个性特征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72.3%)显著高于外向个性者(53.2%),情绪不稳定者和精神质倾向明显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81.4%和84.1%)高于情绪稳定者和无精神质倾向者(41.0%和57.7%)。考试焦虑者的自尊量表总分(29.12±4.41)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30.29±4.25);TAS总分与自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和自尊水平低的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应付方式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或P〈0.001),而无考试焦虑者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有考试焦虑者(P〈0.05)。同时TAS总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01),而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面对考试等应激事件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高中男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同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莹 《中国校医》2010,24(5):358-358,360
目的探讨高三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为预防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中原油田某中学864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结果考试焦虑的检出虑为70.3%。内向、情绪不稳定和精神质倾向明显的学生考试焦虑率显著高于外向、情绪稳定和精神质倾向不明显者(P<0.01);有无考试焦虑在精神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AS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密切有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的学生考试焦虑检出高。  相似文献   

4.
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玮琳  陶建青  黄玲  业明 《中国校医》2006,20(2):163-164
目的探讨学生考试焦虑与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将初中三年级和大学五年级共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试前2周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中组和大学组重度考试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和30%,平均发生率为28%。不同焦虑程度(低、中、高)学生EPQ的N量表分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AS总分与N分量表分数呈正性相关(r=0.651,P<0.01)。结论应在考试前对N分较高、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问卷了解现阶段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探讨高中生人格特质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从而给出可行性建议,帮助高中生缓解或减轻考试焦虑.方法: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二、高三四个班级共170名学生进行团体测验.结果:考试焦虑总分与E(内外向)分量表呈负相关,与P(情绪稳定性)分量表、N(精神质)分量表呈正相关;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普遍存在,高二、高三学生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班级学生考试焦虑总分显著高于重点班级学生;高考试焦虑组在内外倾和神经质上的得分与低考试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与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述情障碍女学生的健康焦虑与人格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对382名高述情障碍和382名无述情障碍女学生的简式健康焦虑量表(SHA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结果进行比较,并对高述情障碍女学生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分与SHAI和EPQ各维度评分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述情障碍组TAS-20总分为65.94±4.88分,显著高于低述情障碍组的45.47±5.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06,P<0.001);高述情障碍组与低述情障碍组比较,健康焦虑发生率(x^2=58.770)及SHAI和EPQ各维度评分(t=-5.161~8.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AI总分及2个因子分与TAS-20总分及F1、F2呈显著正相关(r=0.106~0.306,均P<0.01)。TAS-20总分及F1与EPQ的P因子和N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22~0.160,均P<0.05);TAS-20总分及F1与EPQ的L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0.136,均P<0.01)。结论高述情障碍女学生存在显著的健康焦虑,人格特征为内向、高神经质和精神质、低掩饰性。述情障碍中的难以识别和描述自已情感的2个因子与健康焦虑、人格特征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7.
不育妇女状态-特质焦虑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育妇女状态-特质焦虑状况及其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精神质(P)、情绪的稳定性(N)、内外向(E)和掩饰性(L)。采用Sp 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焦虑状态测评。结果不育症妇女状态焦虑分与特质焦虑分高于一般女性人群均值(P<0.01)。状态焦虑分和特质焦虑分与EPQ各维度相关分析:状态焦虑分与EPQ-N呈显著正相关,与EPQ-E呈显著负相关;特质焦虑分与EPQ-P、N呈显著正相关,与EPQ-E、L呈负相关。结论不育妇女状态焦虑分与特质焦虑分高于一般女性人群,其状态-特质焦虑与个性特征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张佳 《中国校医》2013,27(3):166-168
目的考察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某工科大学4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因子中的问题解决等呈显著正相关。(2)焦虑水平高低群者在应对方式和家庭功能因子上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家庭功能对焦虑水平有直接预测作用,同时通过应对方式对焦虑水平起到间接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民工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在广州市番禺区抽取5家企业和4所高等学校食堂的农民工518名,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结果]调查农民工518名,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偏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EPQ量表的P分、E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N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EPQ量表的N分和P分与SCL-90总分、各因子分呈正相关,L分与SCL-90总分、各因子分呈负相关,E分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呈负相关。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P分和N分均高于无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L分前者较后者低。[结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心理状况及其与个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医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3例孕中期孕妇的心理状况、个性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SAS及SDS总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057,P=0.000;t=2.381,P=0.019),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0.4%和27.8%。SAS和SDS总分均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呈显著正相关(χ2=0.307,P=0.001;χ2=0.496,P=0.000;χ2=0.416,P=0.000;χ2=0.321,P=0.001),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χ2=-0.208,P=0.030;χ2=-0.264,P=0.007)。结论:孕中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精神质、神经质的个性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缺陷与孕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在综合分析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中介机制的基础上,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孕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一新生中存在的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拟学校相关情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非常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有考试焦虑者在教师对成绩关注程度、学校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管理方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男女生与总体结果相似。结论高一新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和所在学校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某校人格特征、考试焦虑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考试焦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考试前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将温州市某校共1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试前2周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TAS评分≥20分为重度考试焦虑的标准,其重度考试焦虑平均发生率为52.56%;被试整体考试焦虑水平偏高,考试焦虑水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内外向E、和精神质两个维度的性别间差异显著;不同焦虑程度(低、中、高)学生EPQ的N量表分数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TAS总分与N量表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应在考试前对N量表分较高、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针对不同人格特点学生的采用不同的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春梅    崔继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5,(24):4462-4464
摘要:目的 了解高中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现状,探讨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交往焦虑量表为调查工具,在吉林省随机整群抽取2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为(42.50±9.406)分,高一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学生(t=-2.710,P<0.01);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2.018,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9.30±11.224)分,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507,P<0.01),高二学生社会支持总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学生(t=2.673,P<0.001);高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影响其社交焦虑水平,尤其是来自于朋友的情感支持与协助,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团体豁达放松治疗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 100例被试根据入组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3个月团体豁达放松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考试焦虑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进取豁达量表进行测评,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考试焦虑分值(17.13±5.44)较治疗前(27.61±4.12)显著下降(t = 6.446,P<0.001);两组治疗后考试焦虑分值出现差异(t = 3.931,P<0.05);干预组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因子分值(0.97±0.06;0.74±0.25)较治疗前(0.86±0.09;0.58±0.16)显著提高(t = - 6.258,P<0.001;t = - 4.722,P<0.001);自责和退避因子分值(0.58±0.77;0.59±0.11)较治疗前(0.67±0.15;0.65±0.26)显著降低(t = 4.973,P<0.001;t = 4.354,P<0.001);两组治疗后合理化、自责和退避因子分值出现差异(t = 3.994,3.923,3.934,P<0.05);干预组积极进取和豁达宽容因子分值(34.96±4.45、33.25±3.30)较治疗前(31.89±6.41、27.27±3.24)显著提高(t = - 9.217,- 6.421,P<0.001);两组治疗后积极进取和豁达宽容分值出现差异(t = 3.870,4.142,P<0.05);积极进取和豁达宽容因子与TAS呈显著负相关(r 值= - 0.258,- 0.242,P<0.001)。进取豁达心理特征对考试焦虑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 = 59.531,P<0.001)。结论 团体豁达放松治疗可以改善中学生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5.
霍斌  高岚  邱柏红 《中国校医》2010,24(4):247-248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926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采用SDS自评量表,被试者抑郁检出率为24.30%;采用EPQ个性问卷,初中男生较全国男性分低,高中男生较全国男性N分低,高中女生较全国女性E分高,EPQ与SDS得分间存在相关关系。学习成绩与SDS得分间呈负相关。结论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转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榆林市52所学校173名转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2名)和对照组(81名).干预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社会情感的培训,每周1节,共32周;对照组不参加.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进行心理焦虑的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转学学生的MHT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个学期后,干预组学生的MHT得分为(35.46± 14.01)分,低于对照组的(40.17± 12.97)分(t=2.29,P<0.05);干预2个学期后,2组学生的MHT得分差值进一步扩大(t=2.59,P<0.05).随着干预后时间的延长,干预组转学学生的心理焦虑水平持续降低.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转学初中生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18个月后灾区中学生焦虑情绪发生状况。方法抽取地震灾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2 729人,采用青少年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4.6%的中学生存在焦虑情绪;女生焦虑情绪发生比例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63,P<0.001);灾区中学生总体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4、14.695,P均<0.001);高中生广泛性焦虑得分高于初中生,高二学生社交恐怖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具有地震相关经历的学生焦虑情绪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χ2=20.419、5.155、5.994、38.5141、7.302,P<0.05或0.001)。结论震后18个月,灾区中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应重点关注女生、高中年级及具有地震相关经历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外语焦虑分布特征以及对外语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镶嵌图形测验(EFT),对11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文理科高中生的外语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场独立型高申生的外语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者;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场独立型高中生过高的焦虑水平会阻碍他们的外语学习,应针对性地开展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