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朱一浩,魏健,邱贞琴,杨俊志糖尿病患者93例,男64例,女29例;年龄11~73岁;病程30天~20年;空腹血糖6.1~21.3mmol/L(1mmol/L=18mg/dl,正常参考值3.9~5.6mmol/L)。...  相似文献   

3.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NCV可发现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周围神经呈损伤性改变,总异常率达25.33%,同时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且NCV改变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NCV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28-230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V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47.23±3.79m/s、47.12±3.56m/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6±6.78m/s、42.23±6.12m/s,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V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48.98±3.12、36.78±5.11m/s)高于对照组(45.26±3.26、33.12±2.16m/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川穹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川穹嗪联合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感觉正中神通经、腓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 V )、内膜中层厚度(IM T )、管径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穹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6.
微波治疗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和肌肉萎缩。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将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目的:观察微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探讨其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北京市康复中心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对象:选择1998—10/2002-06北京市康复中心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均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所拟糖尿病诊断标准及郑白蒂等提出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确诊。所有患者按意愿分为微波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微波治疗组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52-72岁,平均64.2岁。药物治疗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3-73岁,平均64.3岁。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70岁,平均63.3岁。对照组与两治疗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血糖及血压控制良好[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治疗期间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和降压治疗药物的应用保持相对稳定。微波治疗组采用国产TMA-A型双频热疗机,局部照射,频率915MHz,功率为30~40W,辐射器为圆形,直径16cm,与体表距离3~5cm。对多发性神经病变者按病变部位分别照射。各部位每次治疗15min,1次/d,1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d。药物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0.25g,口服,3次/d,服用30d。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疗效评定:参照樊东方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恢复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恢复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见明显好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相似文献   

7.
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和肌肉萎缩。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将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目的:观察微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探讨其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北京市康复中心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对象:选择1998-10/2002-06北京市康复中心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均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所拟糖尿病诊断标准及郑白蒂等提出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确诊。所有患者按意愿分为微波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微波治疗组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特点,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55例显示出DPN症状,为有症状组,17例无明显DPN症状,为无症状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有症状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P0.05)。结果有症状组患者均检测出SCV或MCV异常。无症状组患者中,检测出8例(47.1%)神经传导异常。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的神经传导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症状组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P0.05),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以对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可以发现临床下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琰  吴海莉  韩云 《全科护理》2016,(31):3281-328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采用计算机编号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增快,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时,配穴方法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01/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能够完成治疗所需疗程的10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每满25例一组,分别为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治疗组Ⅲ和对照组。治疗组Ⅰ取穴:第1组: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胃腧、肾俞、悬钟、太溪、行间、然谷。第2组:关元、中府、期门、章门、中脘、京门、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组Ⅱ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1组腧穴。针具选择及针刺手法同治疗组Ⅰ。治疗组Ⅲ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2组腧穴。操作同治疗组Ⅱ。对照组:仅药物治疗。检查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Ⅰ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0.6&;#177;3.4)m/s,胫后神经(37.0&;#177;3.2)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46.4&;#177;3.6)m/s,胫后神经(37.0&;#177;3.9)m/s】明显高于治疗前【(34.7&;#177;2.9),(30.2&;#177;3.0),(41.1&;#177;3.1),(32.4&;#177;3.3)m/s】(t=6.556,7.753,5.579,4.51,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组Ⅰ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组Ⅱ,Ⅲ治疗后(t=3.115—4.390,P&;lt;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时,配穴方法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01/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能够完成治疗所需疗程的10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每满25例一组,分别为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治疗组Ⅲ和对照组。治疗组Ⅰ取穴:第1组: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胃腧、肾俞、悬钟、太溪、行间、然谷。第2组:关元、中府、期门、章门、中脘、京门、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组Ⅱ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1组腧穴。针具选择及针刺手法同治疗组Ⅰ。治疗组Ⅲ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2组腧穴。操作同治疗组Ⅱ。对照组:仅药物治疗。检查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Ⅰ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犤正中神经(40.6±3.4)m/s,胫后神经(37.0±3.2)m/s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犤正中神经(46.4±3.6)m/s,胫后神经(37.0±3.9)m/s犦明显高于治疗前犤(34.7±2.9),(30.2±3.0),(41.1±3.1),(32.4±3.3)m/s犦(t=6.556,7.753,5.579,4.5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I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组Ⅱ,Ⅲ治疗后(t=3.115~4.390,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能有效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治疗组),与36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为对照(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尿激酶治疗组3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5例;对照组36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6例。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尿激酶治疗组治疗后正中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某院102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接受西药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1例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血...  相似文献   

14.
陈天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41-114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治疗组),与36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为对照(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3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5例;对照组36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6例。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lt;0.01)。尿激酶治疗组治疗后正中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银杏达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DPN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连用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测定四肢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银杏达莫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降纤酶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肢体感觉障碍4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3-113
  相似文献   

17.
0引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积全身多部位的神经如周围神经、植物神经、中枢神经、颅神经等,产生多种功能障碍如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表现为疼痛、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发凉、步态不稳等。经过常规的降糖、降压、降脂、理疗等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遗留有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本文观摩了降纤酶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的功能障碍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纳入标准:(1)按1985年WHO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四肢感觉异常(包括对称性或不对称性肢体麻木,自发性疼痛,肢体末端发凉);腱反射减弱;肌…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三磷酸胞苷(cytridini triphosphatis,CTP)主要用于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脑震荡,脑血管硬化,老年性痴呆等的治疗,而该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又如何呢?目的:观察CTP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作用,并评价该药作用效果及神经电生理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的验证性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对象:1999—09/2000—02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符合纳入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知情同意。方法:治疗组25例用CTP 6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D,1次/d。对照组25例用维生素B1 100mg和维生素B12 500μg,1次/d,东莨菪碱(654—2)20mg加人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D,1次/d,疗程均为14d。神经传导速度采用的是表面电极顺行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CTP治疗14d后,双上肢及下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0.01)。治疗组患者经过三磷酸胞苷14d治疗后.神经症状、神经体征评分(1.4&;#177;0.5,3.0&;#177;0.5)明显低于对照组(2.6&;#177;03,4.0&;#177;0.3)(t=3255,2.005,P&;lt;0.05)。结论:三磷酸胞苷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三磷酸胞苷(cytridini triphosphatis,CTP)主要用于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脑震荡,脑血管硬化,老年性痴呆等的治疗,而该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又如何呢? 目的观察CTP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作用,并评价该药作用效果及神经电生理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的验证性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对象1999-09/2000-02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符合纳入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知情同意.方法治疗组25例用CTP6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D,1次/d.对照组25例用维生素B1 100 mg和维生素B12 500 μg,1次/d,东莨菪碱(654-2)2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维生素D,1次/d,疗程均为14 d.神经传导速度采用的是表面电极顺行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CTP治疗14 d后,双上肢及下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患者经过三磷酸胞苷14 d治疗后,神经症状、神经体征评分(1.4±0.5,3.0±0.5)明显低于对照组(2.6±0.3,4.0±0 3)(t=3.255,2.005,P<0 05).结论三磷酸胞苷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评价疗效.方法 40例DPN患者予依达拉奉60mg/d,静脉滴注2周,检测治疗前后氧化和抗氧化系统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总体症状评分(TSS).结果 治疗后DP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显著增快,T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抑制DPN患者氧化应激,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