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是否凋亡及凋亡率的大小。方法 阻断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建立家兔心肌缺血模型 ,达到预定的缺血时间后 ,使血管再通 ,建立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探针标记 ,图像分析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呈现明显的心肌细胞凋亡征象 ,TUNEL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出现心肌凋亡阳性细胞 ,平均凋亡率为 2 1 10 %。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凋亡机制有关 ,并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兔心肌缺血性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凋亡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时不同损伤区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心肌细胞是否凋亡。方法 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采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探针标记 ,对不同损伤区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中心缺血区心肌组织呈现缺血坏死征象 ,而梗塞交界区呈现明显的心肌细胞凋亡征象。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中心缺血区未见心肌凋亡细胞发生 ,而梗塞交界区有心肌凋亡细胞检出。结论 急性心梗时 ,中心缺血区和梗塞交界区损伤存在不同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验性不同时段的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是否致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的大小及不同的缺血时间与凋亡率的关系。方法 阻断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达到预定的缺血时间后 ,使血管再通 ,建立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探针标记、图像分析和统计处理对缺血灌注损伤区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电镜观察和原位未端标记 (TUNEL)检测发现在经历了不同的缺血时间后 ,再灌注均可致心肌细胞凋亡 ,但不同的缺血时间后再灌注致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不同 ,实验Ⅰ~Ⅲ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 3 2 7%、18 4 3%和 2 0 2 8%。缺血时间越长凋亡率越高。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凋亡机制有关 ,且凋亡率的大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能与心肌的缺血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兔心肌缺血性损伤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定位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国营  田素民  李永强  王守英  郭志坤 《解剖学研究》2002,24(4):268-269,272,I007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细胞凋亡的部位及凋亡率。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探针标记、透射电镜、自动图像分析仪和统计处理,对不同损伤区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中心缺血区心肌组织呈现缺血坏死征象,未见心肌凋亡细胞;在梗塞交界区存在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平均凋亡率为25.51%。结论急性心梗时,中心缺血区心肌损伤以坏死为主,心肌细胞凋亡参与梗塞交界区心肌的损害。这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塞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明  曾庆云  丁成萦 《解剖学报》2002,33(2):180-184
目的 为证实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初步研究心肌细胞凋亡与Bcl 2 /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抽提心肌组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Bcl 2 /Bax蛋白表达。 结果 缺血及再灌注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出现典型凋亡超微结构特征 ,TUNEL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阳性反应 ,DNA电泳显示在缺血再灌注 2h出现明显的DNA条纹图像 ,再灌注组较缺血组心肌细胞中Bcl 2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Bax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1)。 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能诱导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 ,Bcl 2 /Bax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银杏酮酯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36只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与银杏酮酯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穿线后不结扎,模型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银杏酮酯组大鼠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银杏酮酯(100mg/kg)。造模24h后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实时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Bax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银杏酮酯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Bax和caspase-3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论银杏酮酯预处理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可能与抑制Bax和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心肌缺血15h未见心肌细胞凋亡,但缺血35h或缺血30min再灌注lh已见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出现明显早于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指数(AI)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延长呈渐增趋势,分别以缺血48.5h(498%士17.27%)和缺血30min再灌注48h(38.15%±13.26%)最高。与心肌缺血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处理时间的大鼠的AI较低(P<0.05)。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心肌纤维收缩带区域及心肌梗死区周围。电镜示再灌注;0肌组织中有典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研究提示心肌细胞凋亡是持续性心肌缺血中早期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再灌注过程虽减少凋亡细胞数量,但却促进了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TUNEL法原位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但以往仍有TUNEL假阳性率高的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应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时增强其特异性的方法。方法: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石蜡切片(2 μm)和冰冻切片(3 μm)进行TUNEL染色。分为石蜡切片HE染色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使用荧光素(FITC)标记的dUTP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双重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UNEL改良法凋亡背景清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其凋亡检出率与石蜡切片HE染色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TUNEL组凋亡背景清晰度较差,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亦有大量阳性细胞出现,其凋亡率明显高于石蜡切片HE染色(P<0.01)。结论:冰冻切片改良TUNEL法可能是更适宜研究SD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心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法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伊文思蓝(Evan’s blue)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 TnT)血清含量检测小鼠心肌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3 h、24 h、72 h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IL-17A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和Caspase 3活力检测进一步反映细胞凋亡情况;原代分离培养心肌细胞,不同质量浓度(10、20、40、80 ng/ml)IL-17A处理细胞24 h,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Bax、Bcl-2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R后心肌梗死区与缺血区(I/AAR)比率显著增加(P0.05),而心肌缺血区与左心室的比率(AAR/LV)无明显变化,且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TnT)血清含量也明显增加;与Sham组(假手术组)相比,I/R后3 h、24 h、72 h时间点心肌组织IL-17A表达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 3活性亦明显增加;不同浓度IL-17A能够促进原代心肌细胞凋亡,诱导Caspase 3、Bax表达,抑制Bcl-2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IL-17A明显增加,高表达的IL-17A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研究白藜芦醇通过抑制TNF-α的释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梗死以及心肌细胞损伤的效应。方法对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构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Evans blue染料和TTC染色检测梗死区面积变化。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缺血心肌在第1天和第2天TNF-α的表达水平变化,缺血再灌注模型尾静脉注射白藜芦醇后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NF-α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离体实验中,对白藜芦醇预处理的H9C2细胞用TNF-α处理,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的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缺血区面积在第1、2天显著增大,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白藜芦醇处理后,缺血区的TNF-α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H9C2细胞用白藜芦醇预处理再用TNF-α刺激,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TNF-α等细胞因子发挥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aspase抑制剂对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Z-VAD-fmk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并分设缺血4-5min后再灌注3,6,12h3个时相点。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FasL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FasL基因mRNA表达均增高,caspase抑制剂预处理下调Fas/FasL表达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caspase抑制剂Z-VAD-fmk通过抑制凋亡和下调Fas/FasL表达,减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为吡格列酮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Wistar乳鼠心室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显色检测心肌细胞Caspase 3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总Akt、 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吡格列酮使离体培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Caspase 3阳性细胞减少,p-Akt活性增加,这一作用可被Akt抑制剂Ly294002阻断.结论:吡格列酮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NO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在缺血预处理(IP)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同时观察NO对缺血再灌注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IR组,IR+L-arg组,IR+L-NAME组,IP组,IP+L-arg组,IP+L-NAME组,观察分析心功能、梗塞面积、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TUNEL阳性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L-arg,L-NAME均明显减轻了IR引起的PMN浸润和心肌细胞凋亡。缺血预处理前给予NO前体L-arg增加NO生成或使用L-NAME阻断NO生成对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缺血前组予L-arg增加内源性NO生成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发挥保护作用;组予L-NAME可能通过减少再灌注其ONOO-的生成而减轻心肌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14.
Caspase-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spase-3是一种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酶。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状态和促进死亡受体及配体的表达激活Caspase-3,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加重心肌损伤。某些药物能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其心肌保护作用也涉及Caspase-3活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I)、丙泊酚组(Propofol)、贝那普利组(Benazepril)和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组(Propofol+Benazepril),每组8只。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损伤;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l和CK-MB水平;TUNEL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水平;ROS荧光探针检测大鼠心肌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凋亡相关蛋白Cyt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及FXR和SHP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FXR和SH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心肌ROS水平并抑制心肌FXR和SHP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ROS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损伤,这可能与其抑制FXR/SHP...  相似文献   

16.
Feng QZ  Wei LX  Yi J  Li TD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2):151-154
目的 探索心肌缺血后Fas、bcl-2的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10min—7d后取心脏标本做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细胞凋亡染色、Fas、bcl-2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法(ABC法)染色。结果 在时间上,心肌细胞凋亡从缺血后3h开始,36h仍较显著,7d时TUNEL法检测不到凋亡细胞;而bcl-2、Fas分别于缺血后10min和3h开始检出,持续到缺血后7d;在组织学关系上,凋亡的心肌细胞和Fas、bcl-2阳性细胞不在心肌同一区域,凋亡的心肌细胞在心肌缺血区,Fas、bcl-2表达在无明显缺血的心肌区域。结论 Fas、bcl-2的表达可能并不直接参与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规律。方法:以DNA电泳和TUNEL分析检测SD大鼠心肌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2 h开始出现DNA梯形条带和TUNEL阳性细胞,DNA条带和凋亡指数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1)。TUNEL阳性心肌细胞在缺血区散在分布,缺血边缘区凋亡指数显著高于缺血中央区(P<0.05),缺血区内膜下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外膜下(P<0.01)。结论:在本实验设定的时间范围内,急性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时间具有时效关系;调亡的心肌细胞在缺血区散在分布,以缺血区两侧边缘和内膜下心肌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方法 48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采用Naslund腹主动脉阻断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和损伤组(n=36),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的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及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变化的规律。结果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1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2h表达明显,1d损伤区域及周边出现表达高峰。Caspase-3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2h表达明显,2d损伤区域及周边出现表达高峰。TUNEL阳性细胞也在脊髓损伤后12h表达明显,2d出现表达高峰。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Caspase-1、Caspase-3免疫组化少有表达,少见TUNEL阳性细胞。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1、Caspase-3均参与损伤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高胆固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周建立高胆固醇大鼠模型,应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采用全心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在缺血前或再灌注即刻灌注含有尼可地尔的KH液10min以制备尼可地尔药物预处理(NIC-pre)与后处理(NIC-post)模型。通过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RISK通路p-Akt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R对照组相比,NIC-30pre组与NIC-30post组均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并显著上调p-Akt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论尼可地尔减轻高胆固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激活RISK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溶栓、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面,但这些治疗面临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损伤.炎性反应在心肌梗死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心肌微循环障碍、组织再灌注不良及白细胞浸润心肌等,最终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心功能损伤.近期研究发现氢气通过抗感染、抗氧化损伤、减轻凋亡等机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作用[1],并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肌功能障碍及细胞凋亡.本实验探讨炎性因子在饱和氢盐水治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