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确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该病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归纳5 例EVD确诊患者流行病学、症状、体征、及治疗、转归情况,总结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5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平均年龄46岁,男:女为2:3,重症患者3例,轻症患者2例;起病前21天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2例来自同一传播链;1例为医护人员。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或虚弱、厌食、腹泻、结膜充血等为主,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均首次RT-PCR EBOV RNA 检测即为阳性。经尽快、早期采取严密隔离、退热、补液、预防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3 例患者治愈出院,2 例死亡,治愈率 60%。结论 尽早隔离传染源、管理接触者可有效阻断传播链;RT-PCR核酸检测是诊断EVD的快速、方便、有效方法;尽早采取对症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2.
埃博拉病毒的实时反转录PCR检测结果是目前确诊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的金标准。EVD患者的血液、多种体液和分泌物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EVD待检者(包括:EVD疑似病例、EVD可能病例和EVD确诊病例)临床样本的采集、转运、检测和结果解读等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防控均十分重要。本研究就作者在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的工作实践与经验,探讨了EVD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相关的诊断标准、操作流程、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为制定EVD实验室检测的标准或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以往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EHF),是迄今发现的凶猛烈性传染病之一。自1976年发现于非洲的扎伊尔和苏丹后,至今已有8次较大规模的人群流行,均发生在非洲,平均病死率高达67.98%。EVD的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虽然其自然储存宿主尚不完全清楚,但EBOV能造成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猴等)感染,并具有致死性。EBOV在分类上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属(Ebolavirus),属内有5个种。各种间的毒力存在差异,以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EBOV)致病性最强,也是引起2014年西非大规模流行的元凶。EBOV呈丝状,形态多样,以长丝分枝状为常见;病毒体由核心、核衣壳和包膜3部分构成,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可编码7种结构蛋白,在病毒复制、感染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EBOV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目前对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EBOV为生物危害度最高的4级病原体,与活病毒相关的检验和实验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BSL-4)实验室中进行,其感染的临床诊断以检测血清中抗体、抗原和核酸为主,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阳性可作出诊断。EV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疫苗尚在研制之中,临床上以辅助性支持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是迄今发现的最凶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EVD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感染后能够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反应,对宿主出现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缺陷是EVD 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埃博拉病毒对人体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对策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在非洲流行已近40年,2014年3月开始的在西非三国大暴发流行是最严重的1次,截至2015年1月14日西非三国确诊病例为13 427例,其中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病死率为41.03%(4 226/10 300)。同时大量病例的积累也丰富了我们对EVD的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在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工作2个月,对EVD有了感性认识,发现目前治疗存在诸多困难,提出了病情轻重程度的分型标准及以疾病进展速度为依据分为"快速进展型"和"平稳型"的观点。后者有利于预后判断和及时施治。结合文献资料对未来防治EVD提出几点建议:在高流行国家建立具备临床检验实验室的长久性ETC,加强病理研究,提高床旁快速检验能力,加强生命支持,研制特殊专用设备,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及研发无害、高效消毒剂等。  相似文献   

6.
刘丁 《重庆医学》2015,(5):577-578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是导致人类发生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 )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从去年在西非流行以来,目前全球已导致22092例感染,死亡8810例,其中仅西非三国医务工作人员就有816例被感染,死亡488例(截至W H O 2015年1月28日报道),工作人员成为感染和死亡的高危险人群[1‐2]。因此,埃博拉诊疗中心(ET U )的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保护医务工作者免受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EVD的发生;还能预防医患双方发生其他潜在的医院感染。作者赴利比里亚期间,就ET U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2014年在西非暴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量儿童被埃博拉病毒感染且病死率极高。儿童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临床特征,早期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RT-PCR检测是儿童EVD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治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23日WHO宣布西非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 EVD)疫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3国迅速蔓延,成为人类健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EVD 爆发[1-2]. 2014年9月中国政府组成了包括临床诊疗、实验室检测、公共卫生培训等在内的军地联合医疗救援队前往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展开EVD医学救援.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最严重的西非3国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医疗援助请求.受中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受灾国派遣医疗队并运送医疗援助物资及装备;6批次共500余人的解放军医疗队先后奔赴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展开临床病例诊治、感染防控及医疗卫生培训工作.解放军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分别建造和独立运营了2所各有78张床位和100张床位的EVD留观与治疗中心,截止2015年3月20日共收治EVD疑似患者883例(确诊患者295例),实现所有队员“零感染”.作者重点介绍了解放军医疗队执行援非抗埃任务过程中,在行动筹备、EVD临床管理、感染防控等方面的探索及收获,为今后执行类似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China Ebola Treatment Unit, China ETU),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埃博拉阳性患者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14年11月14日至2015年3月15日期间,中心共收治住院患者101例,送检172份标本,通过实验室RT-PCR检测病毒RNA及CT值。结果 共有10例埃博拉阳性患者,死亡4例,治愈6例,4例死亡病例中,PCR CT值均较低,表明其体内病毒载量较高,在6例治愈病例中,随着病情的好转,其埃博拉病毒核酸PCR CT值逐渐升高,表明病毒载量逐渐降低。结论 实验室检测结果及PCR CT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埃博拉病毒病(EVD)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2014年初至9月,EVD已在非洲6个国家流行,且在美国本土已确诊首例EVD病例。爆炸性的疾病过程、高病死率、无特异治疗方法和特效疫苗使EVD已成为非洲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在其分子生物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EVD的流行特征作一综述,以期为EVD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Unit,ETU)4级防护隔离条件下对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4至3月14日利比里亚中国ETU留观收治的32例疑似或可能EVD患者为研究对象,医生在4级个人防护隔离条件下查房,以询问病史为主要诊断疾病依据,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 片,1次/d)、左氧氟沙星(0.5 g,1次/d)、多维元素善存片(1片,1次/d)、口服补液盐Ⅲ(2包,3次/d)、全能营养素(40 g,3次/d)为基础用药联合对症处理的经验性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治疗措施、疾病转归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年龄(40.53±13.89)岁(14~83岁),男22例、女10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中位数4.5(1~30) 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36±1.01)℃。主要伴随症状包括乏力25例(78.12%)、关节肌肉酸痛22例(68.75%)、恶心呕吐17例(53.12%)、头痛16例(50.00%)、食欲下降15例(46.88%)、腹泻14例(43.75%)、腹痛14例(43.75%)、咳嗽12例(37.50%)、胸痛10例(31.25%)、呼吸困难5例(15.62%)、吞咽困难4例(12.50%)、呃逆3例(9.38%)、消化道出血2例(6.25%)。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4±2.29) d。出院诊断包括急性胃肠炎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原因待查、肝癌可能1例,黄疸原因待查、肝炎可能1例,哮喘急性发作1例,疟疾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好转率81.25%(26/32)。体温恢复到正常者23例,平均发热恢复正常时间(3.51±1.60) d。患者未出现治疗无法耐受现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ETU对疑似或可能EVD患者进行密切医学观察并熟练扎实地应用问诊、查体等医学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经验性口服药物治疗联合对症处理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秀兰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1):50-50,59
目的了解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MS)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18例非典型麻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确诊后经支持、对症治疗,皮疹于3~5天消退,其中14例LDH增高8、例ALT增高、9例AST增高患者均于皮疹消退后2~3周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非典型麻疹综合征与典型麻疹的最大不同是患者皮疹出现的顺序、分布及形态,而且全身症状较轻,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李晓琴  宋彩萍  罗春梅 《重庆医学》2015,(22):3090-3092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5例确诊 EVD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根据护理评估的结果确定护理诊断,对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期目标和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针对5例 EVD 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3例 EVD患者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和社会效益。结论对 EVD 患者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系统护理可帮助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王明桃  罗安云  周智 《重庆医学》2004,33(9):1360-1361
目的为提高晚期肝病患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诊治水平,取得更好疗效,改善预后.方法以肝硬化、重症肝炎伴发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腹部症状、体征以及血象、腹水中多核细胞数和腹水培养情况.在输注血浆、白蛋白等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药敏试验和临床经验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观察患者体温、腹部症状及体征的转归情况.结果同期收治的晚期肝病患者175例中确诊或疑诊为原发性腹膜炎患者106例(1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为确诊,87例腹水培养阴性但有临床症状体征,为临床诊断或疑诊),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和张力增高等症状体征,感染率约60.6%.体温大于37.4℃78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56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80% 77例;腹水中多核细胞计数大于250/ mm3 63例.腹水培养结果仅19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腹膜炎治愈52例, 好转17例,无效、恶化18例.发生肝肾综合征死亡的1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7例.结论晚期肝病伴发腹膜炎的症状体征不够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早期诊断使用合适的抗菌素,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患儿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本院隔离收治的6例COVI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6例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患儿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1b抗病毒、中药清热解毒、对症支持等治疗,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治愈出院,无1例患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结论:COVID患儿主要通过肺部CT及病毒核酸检测确诊,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1b等抗病毒治疗联合中药及对症支持治疗,能有效治愈COVID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其安全性尚需大量临床病例长期随访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EBOV)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死亡率为50%~90%。 EBHF于1976年首次出现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很快以其高度传染性的暴发流行和高度致死性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1-2]。迄今为止,尚无任何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人类商用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12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埃博拉疫情已导致20206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905人死亡。本文将主要从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对EBHF的诊治新进展做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妮  胡云  吴亚亭 《吉林医学》2011,32(14):2917-2918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7岁,因咳嗽、咯痰1周,发热6 d于2009年12月17日19时0分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咳嗽,以干咳为主,自行口服药物3 d未见明显好转。入住外院治疗,予以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治疗3 d,病情无明显好转,高热一直不退,并出现活动后气喘。检测报告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重型甲型H1N1流感后转本院治疗,入院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  相似文献   

19.
埃博拉病毒病确诊病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埃博拉病毒病确诊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经验. 方法和结果 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中国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中心收治的4例埃博拉病毒病确诊患者的护理过程.我们遵循严格的个人防护流程,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对症护理、无缝的心理护理、精益的基础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及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1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 针对目前无特效药的埃博拉病毒病,及时正确的对症处理和高效优质的精心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战胜这一高度致死性的疾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归纳截至2020年2月12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结果 6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5例,女1例。青年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28、29岁;中老年患者4例,年龄分别为45、62、71、75岁。6例患者起病前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2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6例患者经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5例正常,1例略降低;淋巴细胞计数3例减少,3例正常。未见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证据。6例患者CT检查结果均具有磨玻璃样或双侧斑片状影等典型病毒性肺炎特征。结论 COVID-19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尽早识别感染者并隔离传染源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史仍然是COVID-19诊断的重中之重,CT联合病毒PCR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