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发作性心悸、气短1年,加重3个月入院。既往无吸烟史,高血压30年,糖尿病10年,高脂血症4年。查体:体温36.6℃,心率7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70/60mmHg(1 mmHg=0.133kPa)。左右两侧颈部血管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左心房轻大,左心室内径正常,射血分数为69.5%。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超声:右颈总动脉分叉处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外动脉起始段中度狭窄。冠状动脉(冠脉)CT(外院)提示:冠脉起源异常(AOCA,左冠开口于右冠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口)伴冠脉多发斑块及严重狭窄。冠脉造影提示:左冠开口于右冠窦(图1A),回旋支未由左冠发出(图1B),起源于右冠口,开口处狭窄80%(图1C、1D),前降支近段狭窄90%伴钙化,第一对角支狭窄90%;右冠近段狭窄80%伴全程钙化,后降支狭窄90%。无介入治疗指征,给予扩冠、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和心率等对症治疗后择期行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9岁。主因间断发作心前区不适10年、加重15d入院。入院后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心电图可见前壁导联普遍的T波倒置(V1~6)。因持续有劳累后心绞痛症状,遂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术中常规采用F6JL4和JR4造影管,左冠脉造影显示左回旋支缺如(见图1),前降支管腔未见>50%的狭窄。多体位造影未发现回旋支开口。再行右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粗大,远段左室后侧支走行于回旋支供血范围,并可见类似钝缘支的分支,全程未见>50%的狭窄。为防止回旋支过小而被忽略,或导管超选入前降支使回旋支不显影,又行升主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3年,再发胸痛10d于2015-02-22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胸痛4h至我院就诊,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于我科行急诊冠脉造影示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均为完全闭塞病变,并可见右冠至前降支侧支循环形成,rentrope血流3级,结合心电图改变,考虑此次罪犯血管系回旋支,遂于回旋支植入Nano 3.5mm×18.0mm支架1枚,1个月  相似文献   

4.
本文3例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回旋支为缺血相关血管,而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段压低,酷似冠脉前降支病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7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6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16年前诊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予药物治疗,1997年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入院前1天患者发作胸痛,症状发作时心电图示V1~6ST段广泛压低0.3~0.6 mV,缓解后ST段恢复至基线,因患者拒绝急诊介入治疗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仍有反复的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心衰)发作,行冠脉造影,结果示左主干70%狭窄,前降支近端100%闭塞,回旋支开口90%狭窄,第一钝缘支90%狭窄,右冠脉100%闭塞,左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其余桥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5.
1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4月”于2017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2016年4月就诊我院,行冠脉动脉(冠脉)造影术,术中可见:左主干中段斑块,前降支远段80%狭窄,第一对角支70%狭窄,回旋支、右冠脉无明显狭窄(图1A)。考虑为前降支远端病变,管径较细,且为患者保留必要时的后续治疗机会,故选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治疗。首先选用cutting Balloon 2.75×6 mm对前降支病变处预扩张(12atm×10 s),后予SeQuent please2.5×30 mm药物涂层球囊(12atm×60 s)治疗(图1B),术后局部可见NHLIB A型夹层。术后规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 1/d)、氯吡格雷(75 mg 1/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服用满1年后停药。2017年7月患者再次出现胸痛,于当年11月15日就诊我院,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远段见动脉瘤形成(6.10×3.57 mm),伴瘤体开口95%狭窄,瘤体远段节段性狭窄90%(图2A);右冠近段斑块、远段斑块,回旋支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Zhang LR  Xu DS  Liu XC  Wu XS  Ying YN  Dong Z  Sun FW  Yang PP  Li X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2):1117-1123
目的 在冠状动脉CT图像上分析测量成人血管直径与血管分叉的生体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冠状动脉应用解剖的认识.方法 选择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优秀、血管完全正常的526例成人为观察对象,测量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自开口至直径2 mm处每间隔1 cm处的管腔直径,计算管腔渐变率;测量大的对角支、钝缘支、锐缘支、后降支、左室后支(直径大于2 mm)开口直径,与同平面交角的主支血管直径和其上方1 cm处主干血管的直径以及分叉的角度.结果 前降支管径从开口的平均3.92 mm经过13 cm后移行为2.10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7.7%(男性7.0%,女性8.4%),管腔在距开口3 ~5 cm处变化率最大,达8.0%~10.0%;回旋支管径从开口平均的3.57 mm经过13 cm后移行为2.10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9.7%(男性9.6%,女性9.7%),开口至近端3 cm处管径变化率约3.0%,其后各点变化在8.3%~10.7%;右冠状动脉管径从开口平均的3.97 mm经过18 cm后移行为2.15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5.1%(男性4.9%,女性5.3%),开口至10 cm处管径变化率<4.0%,其后变化率加大,在6.1%~15.2%之间.前降支与对角支、回旋支与钝缘支、右冠状动脉与后降支(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与锐缘支的夹角分别约为50°、55°、66°和76°.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在生体上测量冠状动脉,获取三支主干血管的渐变率与最大渐变部位以及冠状动脉血管分叉的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冠状动脉应用解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前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估计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对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程分别为10年和3年),在反搏前后进行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造影,观察冠脉侧支循环的变化。例1于1986年5月31日造影示三支病变,狭窄程度:前降支90%,回旋支99%,右冠脉3处狭窄均为75%,伴少量侧支。经每天1h(共87h)反搏后,在同一医院于1986年9月13日进行第二次造影,前后对比三支狭窄程度无改变,但增加许多网状侧支循环。例2第一次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狭窄程度前降支为75%,回旋支75%,右冠脉90%。立即进行体外反搏94h后,第二次冠脉造影,前后对比狭窄处无明显改变,侧支增加。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4岁。因阵发性胸痛4年入院。体检: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由于多家医院怀疑冠心病、心绞痛,故人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所见,左冠状动脉未见回旋支,只见左主干及其分出前降支,未见确切狭窄;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型,未见确切病变。左回旋支直接开口于右冠窦的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发出后,在主动脉后穿出走向左房室沟,其后走行与常人左回旋支走行相同,该回旋支亦未见狭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5 8岁 ,因反复胸前区闷痛 1年入院。 8个月前曾出现胸部剧痛 ,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 10余年。入院查体 :血压 170 70mmHg ,心界轻度向左扩大 ,心率 80次 分 ,律齐 ,无杂音。血清心肌酶谱、血脂和血糖均正常。心电图示V1 ~V3导联呈QS波 ,ST段不抬高 ,T波倒置。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前间壁心肌变薄 ,前间壁和下壁运动减弱 ,LVEF为 6 6 %。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 ,左回旋支正常 ,右冠状动脉近端 4 0 %~ 5 0 %狭窄 ,后侧支完全闭塞 ,右冠状动脉中段见长线条形充盈缺损 ,并形成假腔 …  相似文献   

10.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行介入治疗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84岁。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于2004年3月10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左前降支(LAD)近-中段长节段不规则管腔狭窄,最严重处达90%(图1A),左旋支(LCX)发出8 mm后完全闭塞,用多种导管反复尝试无法进入右冠状动脉(RCA)开口;非选择性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1例疑诊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行CTA检查,并与CAG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出CTA对冠脉阳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75.76%、阴性预测值为97.89%。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右冠脉66.67%、回旋支80.00%、左前降支93.00%、左主干100.00%;特异度右冠脉97.22%、回旋支96.55%、左前降支96.67%、左主干95.00%;阳性预测值右冠脉75.00%、回旋支66.67%、左前降支82.35%、左主干50.00%;阴性预测值右冠脉95.89%、回旋支98.24%、左前降支98.86%、左主干100.00%。结论 CTA可以作为冠脉狭窄的辅助诊断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患者男性,66岁,因"阵发性胸闷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闷,伴憋气,呈阵发性,持续5~10 min,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LAD)近段和远端钙化并中-重度狭窄,回旋支(LCX)近段中-重度狭窄,右冠(RCA)中度狭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差,上述症状仍有发作,遂来我院.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例1,男,6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栓塞病史,胸痛2周入院,入院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68次/min,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有Q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择期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LM)正常,左回旋支(LCX)近段以远完全闭塞,左前降支(LAD)近中段斑块,狭窄70%左右,右冠脉(RCA)散在斑块。LCX为罪犯血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胸闷1年,加重伴胸痛1小时入院.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其中前降支近段狭窄约90%,回旋支近段以远100%闭塞.右冠状动脉近段以远100%闭塞.考虑右冠状动脉为罪犯血管.经与家属商量后行右冠状动脉PCI术.成功开通右冠状动脉后,10天后择期行前降支及回旋支PCI术.其中回旋支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开通时间长达1.5h,照射剂量达1.96Gy.术后患者无不适.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如图1.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5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年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急性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冠脉造影示前降支多处狭窄,伴狭窄后扩张,左回旋支轻度狭窄,右冠状动脉多处狭窄,伴狭窄后扩张。而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取大隐静脉行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搭桥,左内乳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后未再发作心绞痛,能胜任日常工作。入院前一个月因劳累再发心绞痛,每次持续10余分钟,休息或含消心痛可缓解,入院前3周频繁发作,每天2~3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余,无糖尿病史。入院时血压20/12kPa(150/90mmHg),一般情况好,双肺正常,叩诊心脏浊音界不大,心率70次/…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搭桥术最常使用的材料是自体大隐静脉。其后有人利用自体胸廓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等均获得满意效果。但后两者对需要作多支搭桥的病人在使用上常感困难。作者利用自身腹壁下动脉游离移植,配合胸廓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作三支病变搭桥,获得满意效果。患者男性、64岁,因心肌梗塞入院,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狭窄。作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术后情况尚可。三周后冠脉造影复查发现冠脉左前降支狭窄90%,回旋支狭窄90%,右冠狭窄90%而决定作冠脉搭桥。手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利用左胸廓内动脉与  相似文献   

17.
冠脉分叉病变是指冠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冠脉严重狭窄的病变,主要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和左主干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分支血管直径较大≥2.5mm,病变累及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或近段时,主支和分支均置入支架,即双支架技术。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5 3岁 ,1999年 9月 9日入院。入院前 8小时突发胸闷 ,头晕伴晕厥 1次 ,无胸痛 ,约 4小时后送到本院急诊 ,当时测血压为 80 6 0mmHg ,心率 38次 分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房颤 ,Ⅲ°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给予对症处理及静脉溶栓治疗 (尿激酶 15 0万U)后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无再通迹象 ,转入CCU。病情稳定后第 11天行冠脉造影术 ,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无明显病变 ,反复寻找右冠 ,尝试过JR3 5 ,JR5 0及ARI导管均未找到其开口 ,遂行非选择性冠脉造影 ,结果示右冠脉中段有严重狭窄 ,但右冠开口…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太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患282例放置了398个冠脉内支架,其中Denove支架198例,Bail-out支架84例,放置血管,左冠前降支231个,左冠回旋支39个,右冠动脉128个,结果: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或严重出血性并发症,随访20天至1年亦无血栓形成,除1例病人有活动后胸闷外,其余患心绞痛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对于提高PTCA成功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PTCA中充盈球囊,可短暂阻断冠脉血流,导致该支冠脉供血区心肌缺血。115例患者的145支冠脉施行PTCA。术中记录体表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J点后60ms处ST段压低≥0.lmV)。扩张左前降支时选用I和aVL导联,扩张左回旋支对选用I和aVL导联,扩张右冠脉时选用III和aVF导联,作为标准肢导联。球囊扩张30秒钟,12导联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总检出率高于标准肢导联(130/145对61/145,即90%对42%,P≤0.001)。就各支冠脉而言,12导联心电图对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供血区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标准肢导联(35/43对11/43,即81%对26%,P≤0.001;59/62对25/62,即95%对40%,P≤0.001),对右冠脉供血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