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含氟量对新型纳米树脂的挠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微拉伸粘结强度(μTBS)等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Z350和4种含氟量不同(质量分数为0%、10%、20%和30%)的新型纳米树脂,将5种树脂制作成规格为(25.0±2.0)mm×(2.0±0.1)mm×(2.0±0.1)mm的挠曲强度试验标准试件,每组5个,万能测试机三点弯曲法测试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取25颗人第三磨牙,随机分到各组,每组5颗。制备成截面为(1.0±0.2)mm2的条柱状试件,每组10个,使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件的μTBS,低倍镜观察粘结面断裂方式。结果:挠曲试验,各组试件挠曲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20%组试件弹性模量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5)。微拉伸试验,与含氟量0%组比较,含氟量10%和含氟量20%组试件μT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30%组试件μTBS明显小于含氟量0%、10%和20%组(P<0.05);与Z350组比较,含氟量0%和10%组试件μT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20%和30%组试件μTBS明显小于Z350组(P<0.05)。所有试件均为粘结面断裂。结论:树脂中含氟量不超过20%时,其对μTBS无影响;含氟量超过20%时,μTBS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义齿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FUMAT T200-4,按0%(对照组)、1%、2%、3%、4%、5%、7%、10%(V/V)比例添加在加热固化型义齿基托树脂中,按相关国家标准检测各组的挠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分析比较抗菌剂添加比例对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添加使义齿基托树脂的机械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除挠度无影响外,随抗菌剂添加比例上升,基托树脂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弯曲弹性模量上升.抗菌剂添加比例为1%,基托树脂冲击强度为(7.05±1.80)kJ/m2,较对照组的(10.01±1.86) kJ/m2明显下降;当抗菌剂添加比例达到4%,基托树脂的弯曲强度为(95.96±5.05) MPa,较对照组的(108.14±9.47) MPa明显下降;当添加比例达到5%,基托树脂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 594.00±40.21)MPa,较对照组(2 533.60±62.83)MPa明显上升.结论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添加比例要根据需要合理控制,以减小对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义齿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义齿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FUMAT T200-4,按0%(对照组)、1%、2%、3%、4%、5%、7%、10%(V/V)比例添加在加热固化型义齿基托树脂中,按相关国家标准检测各组的挠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分析比较抗菌剂添加比例对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添加使义齿基托树脂的机械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除挠度无影响外,随抗菌剂添加比例上升,基托树脂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弯曲弹性模量上升。抗菌剂添加比例为1%,基托树脂冲击强度为(7.05±1.80)kJ/m2,较对照组的(10.01±1.86)kJ/m2明显下降;当抗菌剂添加比例达到4%,基托树脂的弯曲强度为(95.96±5.05)MPa,较对照组的(108.14±9.47)MPa明显下降;当添加比例达到5%,基托树脂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 594.00±40.21)MPa,较对照组(2 533.60±62.83)MPa明显上升。结论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添加比例要根据需要合理控制,以减小对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锶和氮改性二氧化钛(Sr-N-TiO2)/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树脂,并对其基础性能、抗菌性能、再矿化能力和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阐明新型复合树脂的抗菌机制。方法:Sr-N-TiO2与n-HA组合作为增强填料,制备复合树脂,分为不含增强填料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根据实验组新型复合树脂中增强填料质量分数不同又分为2.5%增强填料组、5.0%增强填料组和7.5%增强填料组。采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别检测光固化60 s前后各组复合树脂的红外光谱,计算复合树脂双键转化率。使用直径4 mm、高10 mm的模具制备各组复合树脂试件,计算光照20 s后各组复合树脂试件固化深度。每组制备3个复合树脂试件,将各组试件与稀释的变异链球菌液共培养,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各组试件表面黏附细菌菌落数并计算抗菌率,采用活/死细菌染色法观察各组复合树脂试件表面活/死细菌比例及形态表现。将各组复合树脂试件于人工唾液中浸泡1、3、5和7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再矿化情况。小鼠纤维细胞(L-929细胞)接种于各组复合树脂浸提液中,采用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导致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抑制作用,阐明纳米SiO2颗粒致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选用粒径为68 nm的纳米SiO2颗粒,以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2、5、10 mmol·L-1)NAC预处理组、不同浓度(10、20、50、100 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和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以及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形态;荧光酶标仪检测NAC预处理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中ROS水平。结果:NAC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在5 mmol·L-1 浓度时达到峰值,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NAC能使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以5 mmol·L-1 NAC的作用最明显(P<0.05);与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边界较明显;随纳米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细胞中 ROS水平随之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50和100 mg·L-1浓度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纳米SiO2颗粒所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细胞中ROS水平升高是纳米SiO2颗粒导致人正常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含量稀释剂对新型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 is-GMA)与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的质量比8∶2、7∶3、6∶4合成三份树脂基质,然后与经过KH-570表面处理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按质量比为45∶55共混,制备成3组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分别记为A组、B组、C组,A2型卡瑞斯玛复合树脂为对照组记为D组,每组制作5个试件,测定各组固化深度、抗压强度和挠曲强度,用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随着稀释剂比例的增加,实验组的固化深度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压缩强度与挠曲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B组的抗压强度和挠曲强度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树脂基质B is-GMA与稀释剂TEGDMA的质量比为7∶3时,新型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较佳,固化深度能够达到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i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2O2 200 μmol·L-1)、SCL高剂量组(SCL 30 mg·L-1+H2O2 200 μmol·L-1,SCL1组)和SCL低剂量组(SCL 10 mg·L-1+ H2O2 200 μmol·L-1,SCL2组)。对照组PC12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PC12细胞用200 μmol·L-1H2O2孵育6 h造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SCL1和SCL2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SC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再用H2O2(200 μmol·L-1)继续孵育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12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NO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SCL1和S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上清中LDH活性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1),MDA和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SCL对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肝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肝细胞HL-7702的毒性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正常HL-7702肝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2.5、25.0、50.0、100.0 mg·L-1 SiO2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法对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征和粒径检测。细胞处理 24 h 后,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EM观察,纳米SiO2呈球形,颗粒大小较均匀一致,分散性较好,颗粒平均粒径为(65.87±9.02)nm;DLS法检测,纳米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明显增大,分别为(124.57±8.02)和(139.32±9.93)nm。HE染色,纳米SiO2颗粒能够导致HL-7702细胞形态改变,25.0和50.0 mg·L-1 SiO2组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100.0 mg·L-1 SiO2组细胞质皱缩、细胞排列稀疏,部分细胞呈凋亡的形态学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SiO2组HL-7702细胞存活率均下降,50.0和1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50.0和100.00 mg·L-1 SiO2组培养液中LDH 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其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中ROS的产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TiO2 NPs)对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HepG2)中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ibonucleic acid, 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iO2 NPs肝细胞毒性的潜在机制。方法:分别从粒径、形状、团聚状态等方面对TiO2 NPs进行表征,在暴露于0、1.56、3.13、6.25、12.5、25、50、100和200 mg/L TiO2 NPs 24 h或48 h后,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TiO2 NPs对HepG2的细胞毒性。以0 mg/L(对照组)和100 mg/L(染毒组)的TiO2 NPs处理HepG2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样本,提取RNA并进行测序。筛选出对照组和TiO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清洗对钛种植体表面阳极氧化TiO2纳米阵列涂层不同深度氟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NH4F、乙二醇溶液作为阳极氧化电解液,以纯钛为阳极,以铂为阴极,在40 V的直流电下形成100 nm管径的TiO2纳米阵列涂层。分为清洗组(NT-W组,制备好的TiO2纳米阵列涂层经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顺次清洗10 min)和未清洗组(NT-UW组,不做清洗处理,制备好的TiO2纳米阵列涂层室温下自然干燥)。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2组不同深度氟元素的含量分布。沿纳米管长轴方向每500 nm深度刻蚀分析得到NT-W组和NT-UW组的不同深度XPS能谱。截选氟元素重叠峰值数据片段,比较2组氟含量及各组不同深度氟含量。结果 XPS结果显示清洗组与未清洗组纳米管管口至管底都有氟元素分布。NT-UW组氟含量显著高于NT-W组(P <0.001)。NT-W组内管口位置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深度(F=25.231,P <0.01)。NT-UW组内不同深度氟含量无统计学差异(F=...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TiO2)亚急性经口暴露对大鼠肝、小肠、大肠及血液等组织、脏器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4周龄清洁级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4组,每组6只,以纳米TiO2每日灌胃,染毒剂量分别为0、2、10和50 mg/kg体质量,持续28 d。记录大鼠进食量、体质量和异常表现等一般情况,末次染毒后禁食12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离心收集血清,取肝、小肠、大肠组织制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及微板比色法测定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总巯基(total mercapto, T-SH)、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disulfide, GSSG)和丙二醛(malomdialdehvde, MDA);测定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脏器系数均未见明显差异,血清、肝、小肠、大肠中GSH、GSH-Px、T-SH和IL-6无显著改变。与各自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上升,中、高剂量组小肠中GSSG浓度显著升高,低、高剂量组肝MDA浓度显著升高,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TNF-α浓度显著升高。结论:纳米TiO2亚急性经口暴露可造成大鼠血液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肝和小肠氧化产物增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肝对纳米TiO2经口暴露毒性最为敏感,随后依次为小肠和血液组织,大肠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TiO2)亚急性经口暴露对大鼠肝、小肠、大肠及血液等组织、脏器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4周龄清洁级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4组,每组6只,以纳米TiO2每日灌胃,染毒剂量分别为0、2、10和50 mg/kg体质量,持续28 d。记录大鼠进食量、体质量和异常表现等一般情况,末次染毒后禁食12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离心收集血清,取肝、小肠、大肠组织制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及微板比色法测定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总巯基(total mercapto, T-SH)、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disulfide, GSSG)和丙二醛(malomdialdehvde, MDA);测定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脏器系数均未见明显差异,血清、肝、小肠、大肠中GSH、GSH-Px、T-SH和IL-6无显著改变。与各自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上升,中、高剂量组小肠中GSSG浓度显著升高,低、高剂量组肝MDA浓度显著升高,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TNF-α浓度显著升高。结论:纳米TiO2亚急性经口暴露可造成大鼠血液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肝和小肠氧化产物增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肝对纳米TiO2经口暴露毒性最为敏感,随后依次为小肠和血液组织,大肠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介孔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纳米粒在声动力学抗人肝癌HepG2肿瘤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采用软模版法合成介孔TiO2纳米粒,与HepG2细胞共培养后通过噻唑蓝还原法评估毒性,应用荧光探针测定其介导声动力学治疗在HepG2细胞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情况。采用血液凝集实验测评血液相容性,并通过静脉注射后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组织切片HE染色来评估安全性。昆明小鼠与HepG2种植瘤裸鼠静脉给药后,在指定时间取脏器及肿瘤于王水中消化,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绘制药物脏器分布图。结果 介孔TiO2纳米粒具有高度分散性和均一性,细胞共培养后显示无毒性,联合超声在HepG2细胞中产生ROS。血液凝集实验所有指标、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组织切片(最高剂量150 mg/kg)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给药后主要分布于肝脾,8 h达峰(含51.32%),1 h时肿瘤组织的药物分布达6.74%,并于24 h内显现出维持浓度。结论 介孔TiO2纳米粒作为声敏剂能有效产生ROS,具有良好静脉注射安全性,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代谢,能蓄积于肿瘤组织内为声动力学治疗提供良好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消化道微生态体外模拟系统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对人源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TiO2 NPs进行粒径、形状、晶型和团聚程度的表征。通过模拟胃、小肠、结肠的液体环境和物理条件建立体外人消化道微生态模拟系统,并对模拟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从人粪便中提取菌群,采用该模拟系统稳定培养,分别暴露于0、20、100、500 mg/L TiO2 NPs中,收集染毒24 h后的菌液,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TiO2 NPs对人源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利用线性判别效应量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筛选差异细菌,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预测。结果: TiO2 NPs为球形粒径,直径(25.12±5.64) nm,晶体结构为锐钛矿,在超纯水中水合粒径为(609.43±60.35) nm,Zeta电位为(-8.33±0.22) mV。体外消化道模拟系统培养人源肠道菌群24 h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肠球菌(Enterococci)、大肠杆菌(Enterobacterium)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计数可分别达到(1.60±0.85)×107个、(5.60±0.82)×107个和(2.70±1.32)×107个。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20、100和500 mg/L)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肠道菌群的物种数量和均匀度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部分菌种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TiO2 NPs染毒组(20、100和500 mg/L)与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42种不同的差异细菌(线性判别分析分数,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score,LDA score>3),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和梭菌属(Clostridium)等为代表。进一步的肠道菌群功能预测分析显示,TiO2 NPs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磷酸盐和磷酸盐代谢、甲烷代谢等代谢和功能(P < 0.05)。结论: 体外人消化道微生态模拟系统下,TiO2 NPs可以显著改变人源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以肠杆菌属和益生菌为代表,并可能进而影响机体多种物质的代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质量的TiO2 NPs持续灌胃90 d,对TiO2 NPs的粒径、晶型、纯度、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在第90天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经过冻干、亲水相萃取等前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系统(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exactive orbitrap-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UPLC-QE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鉴定标注检测得到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代谢组学共发现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黄嘌呤、甲基腺嘌呤、羟基吡啶、蛋氨酸亚砜等15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升,乙酰组胺、派可林酸、咪唑乳酸、缬氨酸等7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N-乙酰组胺、缬氨酸和蛋氨酸亚砜的改变倍数大于16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这两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错误发现率<0.05,通路受影响程度>0.10)。结论 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可扰乱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并导致大鼠粪便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TiO2 NPs经口暴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质量的TiO2 NPs持续灌胃90 d,对TiO2 NPs的粒径、晶型、纯度、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在第90天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经过冻干、亲水相萃取等前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系统(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exactive orbitrap-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UPLC-QE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鉴定标注检测得到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代谢组学共发现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黄嘌呤、甲基腺嘌呤、羟基吡啶、蛋氨酸亚砜等15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升,乙酰组胺、派可林酸、咪唑乳酸、缬氨酸等7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N-乙酰组胺、缬氨酸和蛋氨酸亚砜的改变倍数大于16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这两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错误发现率<0.05,通路受影响程度>0.10)。结论 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可扰乱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并导致大鼠粪便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TiO2 NPs经口暴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表面注入钙、磷离子进行表面改性及其对成骨细胞早期附着和铺展的影响。方法 在含有钙、磷离子的电解液中对钛试件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测试电解液中的Ca2+、PO43-浓度及电压、占空比、频率等电参数对形成的表面陶瓷膜中钙、磷离子含量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陶瓷膜表面形貌,通过剪切粘结试验测试陶瓷膜与钛基体的结合力。将成骨样细胞MC-3T3-E1接种于试件表面进行培养来观察陶瓷膜对细胞附着的影响。结果 微弧氧化处理在钛试件表面形成了一层TiO2陶瓷膜,表面均匀分布着2~10μm的微孔,陶瓷膜内含有钙、磷成分且钙、磷含量和电解液中的Ca2+、PO43-浓度成正比,随着电压、占空比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减少。TiO2陶瓷膜与钛基体的平均结合力为22±3MPa。陶瓷膜促进了成骨细胞在其表面早期大量附着并形成良好的细胞形态。结论 微弧氧化处理可在钛表面获得了一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表面粗糙多孔、含有Ca2+、PO43-离子的TiO2陶瓷膜,并可通过电参数及电解液配方调整来控制钙、磷的含量,提高了钛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二氧化钛纳米粒子(TiO2NPs)进行锌(Zn)和氮(N)共掺杂时最适掺杂浓度及Zn和N共掺杂TiO2NPs (Zn-N-TiO2NPs)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钛酸丁酯、硝酸锌和氨水分别作为钛(Ti)源、 Zn源和N源,利用溶胶-水热法合成TiO2NPs和不同掺杂浓度的Zn-N-TiO2NPs,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采用Cure Rite辐射仪对牙科发光二极管(LED)光固化灯进行表征。变异链球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LED光照组、TiO2NPs组、1%Zn-3%N-TiO2NPs (Zn1)组、3%Zn-3%N-TiO2NPs (Zn3)组、5%Zn-3%N-TiO2NPs (Zn5)组和7%Zn-3%N-TiO2NPs (Z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α-氮化硅(α-Si3N4)与多微孔纳米二氧化硅(SP1SiO2)的最佳熔附温度、熔附时间和最佳填料比例,阐明其对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方法:将α-Si3N4晶须和SP1SiO2颗粒按质量比5:1混合,以250℃·h-1的升温速度分别升至500℃、650℃、800℃、950℃和1 100℃,并分别保持10 min、30 min和3 h,即为α-Si3N4-SP1SiO2熔附体复合树脂组,同时设立SP1SiO2颗粒组、α-Si3N4晶须组和α-Si3N4与SP1SiO2混合未熔附组(混合组),选择2种市售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环己烷溶液处理后与树脂基质按质量分数60%充分混合、聚合制作试样,测试挠曲强度并分析其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再将配比为2:1的α-Si3N4与SP1SiO2混合,最佳熔附条件熔附,环己烷溶液处理后与树脂基质按20%、40%、60%、70%和75%质量分数充分混合、聚合,选择2种市售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测试挠曲强度并分析其断面SEM形貌。结果:α-Si3N4-SP1SiO2熔附体复合树脂组800℃、30 min时挠曲强度值最大,挠曲强度值均明显高于SP1SiO2颗粒组、α-Si3N4晶须组、混合组和2个对照组(P<0.05),断面SEM形貌与力学性能相符。α-Si3N4-SP1SiO2熔附体复合树脂挠曲强度随着α-Si3N4与SP1SiO2熔附体填料比例从20%增加至60%逐渐增大(P<0.05),填料比例为60%~70%时挠曲强度值增加不明显,填料比例为70%~75%时挠曲强度值减小,填料比例为60%和70%时复合树脂的挠曲强度值均明显高于填料比例为20%、40%和75%时复合树脂及对照组,断面SEM形貌与力学性能相符。结论:α-Si3N4与SP1SiO2最佳熔附条件是800℃处理30 min;α-Si3N4与SP1SiO2熔附体填料最佳比例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