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作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评估方法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且新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2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LR和LMR是通过在TURBT前确定且完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患者据此分为低NLR组(2.4,172例)和高NLR组(≥2.4,98例)以及低LMR组(4,98例)和高LMR组(≥4,172例)。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临床因素无复发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内的生存曲线;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LR与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复发、进展有关(P0.05);LMR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LR、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论术前NLR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高NLR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较低NLR的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前临床分期评估的准确性及预测术后病理分期变化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25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肾积水情况、尿脱落细胞学、双合诊结果、既往膀胱癌病史、术前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等。比较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膀胱癌术后病理分期升级与降级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一致的共224例(86.8%),34例(13.2%)存在差异(29例出现术后病理分期升级,5例出现术后病理分期降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双合诊中触及明显肿块的是术后病理分期上调的预测因子(95%CI:2.25~58.21,OR=11.43,P0.01)。结论: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准确性高,术前双合诊是术后病理分期升级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和NLR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按PNI48.5(67例)及≥48.5(135例);NLR2.20(139例)及≥2.20(63例)分组。高PN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患者的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低PNI组,低NLR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病理T分期、组织学分级、PNI和NLR与NMIBC患者的RFS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PNI和NLR是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和NLR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作为评估NMIBC患者预后的指标。联合PNI和NLR能够增加预后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 2 38例直肠癌手术后 35例盆腔复发病例。结果 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类型、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术式有关。结论 预防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应从首次手术时做起 ,尤其是决定手术方式时 ,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因素。对已有盆腔复发的病例 ,只要局部和全身条件允许 ,力争再手术切除复发灶 ,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直径≥3 cm)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s,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到2014年9月在本科就诊的107例大面积膀胱癌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7.8岁(22~90岁),行TURBT及膀胱灌注化疗,定期门诊复诊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将上述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肿瘤数量(单发或多发)、肿瘤形态(是否有蒂)、肿瘤分期和分级及是否维持膀胱灌注化疗等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探索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其中75例出现膀胱癌复发,32例未复发。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BMI、吸烟史、肿瘤分期和分级及是否膀胱灌注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组中多发、宽基底肿瘤的患者数量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0.7%和25.0%, 93.3% 和2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95%CI:1.32~9.39,P=0.012)、宽基底(95%CI:1.50~19.84,P=0.010)是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单发和有蒂肿瘤相比,多发、宽基底的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风险更高。因此,对于临床上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与病理特点及对术后膀胱癌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3例肾盂和(或)输尿管癌病例的临床特点与术后发生膀胱癌以及预后情况分别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作Kaplan-Meier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133例患者接受根治手术后发生膀胱癌者40例,占30.1%.原发上尿路肿瘤数目、分期和有无同发膀胱癌对术后发生膀胱癌有显著影响,风险度>1,回归系数>0,二者间相关系数小.应用LogRank检验显示原发肿瘤为单发者术后无膀胱癌发生的机率低于多发者(P=0),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膀胱癌发生率随之增加(P=0.0039).首次发生膀胱癌者有92.5%在2年之内.原发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以及术后膀胱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四种因素的相关系数小.结论原发上尿路肿瘤的数目、分期和有无同发膀胱癌为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以及术后膀胱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肿瘤残余病人行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术后肿瘤残余病人100例,随访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并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Nomogram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二次电切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15例,1年复发率15.00%。复发组首次TURBT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分期T1期、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肿瘤带蒂、二次电切术后卡介苗灌注所占比例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次TURBT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分期T1期、肿瘤低分化均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二次电切术后卡介苗灌注为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二次电切术后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LCNEC)的临床特点及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治疗的90例LC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肺癌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化疗与否将90例患者分为辅助化疗组(64例)和未化疗组(26例)。随访1~100个月,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DFS)。 结果90例LCNEC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6~79)岁,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6.2%和32.2%。单因素分析表明:辅助化疗、外科手术方式、吸烟史和肿瘤病理分期为OS和DFS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术后病理分期、辅助化疗分别为OS和DFS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1)。 结论LCNEC是一类稀少、恶性程度高和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及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01—2015-12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经病理证实为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并进行随访,从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大小、分期、分级、术后是否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等多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随访12~59个月,平均33.4个月。复发70例(35.00%),进展28例(14.0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数目、大小、分期、分级、术后是否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等因素与患者复发、病情进展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大小、分期、分级、术后是否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并非导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肿瘤数目、大小、分期、分级、术后是否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均是NMIBC患者复发与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术后的预后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膀胱癌根治术的214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3,92例)和高NLR组(NLR≥3,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MIBC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吸烟史、病理T分期、肿瘤分级、围手术期输血、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密度及切缘阳性与MIBC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证实,NLR是影响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2,95%CI:1.212~3.786,P<0.01)。结论术前NLR是影响MIB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MIBC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进展、转移及生活质量五个预后指标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由寿命表法评估,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单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用Log-rank检验评估,选择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量表评估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206例中,最终生存155例,死于膀胱癌33例,死于其他疾病18例.总体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和69.9%.3年、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36.8%、44.7%,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组织学分级、术后膀胱灌注.3年、5年的进展率分别为9.9%、13.3%,影响进展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学分级、术中输血、复查频率及首次无复发间期(RFP).3年、5年转移率分别为8.9%、10.2%,影响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数目、组织学分级、术后膀胱灌注及RFP.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手术方式、复查频率.结论 年龄、组织学分级、术后膀胱灌注、术中输血、复查频率、RFP、肿瘤数目、手术方式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原因、诊治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22例继发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与膀胱原发肿瘤大小、数量、是否复发、部位、病理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越多,尿道癌复发率越高。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与尿路上皮源性肿瘤的多中心性和肿瘤种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09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住院行初次TURBT的222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手术信息、组织病理学及复发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LI最佳临界值(35.35)并将患者分为低ALI组(65例)和高ALI组(157例), 使用Kaplan-Meier法建立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组间比较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 Cox回归分析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22例患者, 男181例, 女41例;肿瘤数量<3个169例, ≥3个53例;肿瘤大小<3 cm 157例, ≥3 cm 65例;Ta期123例, T1期99例;病理级别G1有144例, G2、G3有7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LI、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T分期、肿瘤病理级别、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体重指数(BMI)、白蛋白(ALB)及年龄与RFS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AG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AGR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高AGR组与低AGR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120例患者中高AGR(≥1.58)组65例(54.17%),低AGR(1.58)组55例(45.83%)。低AGR组患者年龄≥60岁占比(54.55%)高于高AGR组(33.8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肿瘤直径≥3cm、多发肿瘤、高级别肿瘤、T3-T4期肿瘤及AGR值1.58者生存时间短于年龄60岁、肿瘤直径3cm、单发肿瘤、低级别肿瘤、T1-T2期肿瘤及AGR值≥1.58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AGR组与低AGR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AGR值是影响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GR值是影响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和治疗现状, 并分析术前贫血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至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7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79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贫血发生率为35.6%, 术后贫血发生率为63.5%。术前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7.3%, 术后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T分期、M分期、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与胃癌患者术前贫血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3、肿瘤T3-4期及M1期是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较高, 胃癌贫血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较低。营养风险高、高龄、较晚的肿瘤T分期及肿瘤远处转移是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转移、Dukes分期、手术及术后是否化疗与早期复发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Dukes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化疗是影响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复发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再次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分期分级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分期分级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分期分级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55例患者术前临床分期T1~T250例,其中2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3~T4,占42%。26例术前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2-6分者中11例术后病理分级为7-10分,占42%。Logisa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血清PSA(P=0.0159)及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的百分率(P=0.0013)是预测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临床分期为T1~T2而血清PSA≥20ng/ml或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50%的患者应考虑到临床分期偏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直肠癌病理类型、TNM分期、Duke分期、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合并症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及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共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6.8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C或D、肿瘤距肛缘的距离7 cm与吻合口瘘相关(P0.05),而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术前合并高血压与吻合口瘘不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P0.05),而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检测残余肿瘤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二次电切的114例膀胱癌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及术后相关信息,二次电切术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47个月。根据二次电切病理是否阳性及二次电切术后随访是否复发各自分为两组,即肿瘤残余组与无肿瘤残余组,以及肿瘤复发组与无肿瘤复发组。探讨了影响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以及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肿瘤残余组与无肿瘤残余组相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单灶/多灶、首次电切病理分级、二次电切距离首次电切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次电切后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组与无肿瘤复发组相比,患者性别、肿瘤单灶/多灶、首次电切病理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44)。结论 患者性别、肿瘤单灶/多灶、首次电切病理分级、二次电切距离首次电切间隔时间与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是否残余,以及二次电切后随访期间肿瘤有无复发均无关,而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影响滋养细胞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复发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至少复发1次且在本院随诊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SPSS 13.0软件,对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末次妊娠性质、转移部位、FIGO分期、评分、首次术前β-HCG水平、首次术前化疗种类、化疗疗程、术后病理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复发患者的总完全缓解率为84.9%(73/8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次于外院复发(P=0.038)及首次复发时间≤3个月(P=0.045)是影响复发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的预后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复发发生于外院(P=0.025)、年龄≥31岁(P=0.048)是复发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大多数复发患者能够通过化疗、手术与放疗的联合治疗治愈,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仍期待有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