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褐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皮肤病。由于本病多发于孕妇或内分泌紊乱的妇女。又称“妊娠斑”,中医学称之为“面尘”。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原因之一,祖国医学对本病有论述称之为“胂肋骨移位”,多发于青壮年和妇女,由于局部急性损伤或姿势不良致慢性劳损引起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病,妇女因为妊娠和产后骨盆韧带松弛、轻微外伤或半俯卧姿势不良时易诱发出现下腰部功能受限或有的患者大腿及臀部肌肉紧张或放散性痛。  相似文献   

3.
赵伟 《河南中医》2007,27(9):51-52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妇女较常见的疾病,约占妊娠的15%,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症状。其主要表现为腹痛、阴道少量流血、腰痛、小腹坠胀等,严重者可导致胚胎死亡及母体并发症。因此,必须对本病给予高度重视。笔者临床上采用脐疗法结合内服胎元饮治疗本病,方法简单而有效,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子痫之名首见于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系指妇女在妊娠后期或值分娩时骤然发作之全身肌肉痉挛性抽搐、颠仆昏厥、少倾即醒、醒后复发的病证,为妊娠晚期严重病患之一,故《医学心悟》指出:“此症必须速愈为善,若频发无休,非惟胎妊骤下,将见气血随胎涣散,母命亦难得全”。本病也有发于产后的,如《金匮要略》所谓新产“病痉”一证即是。  相似文献   

5.
早期先兆流产是指妇女妊娠12周内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时下时止或伴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等症,但无妊娠物排出,早孕反应尚存,妊娠试验仍为阳性,中医学称为"胎漏"或"胎动不安".文献报道:临床上确诊的妊娠中有15%-20%流产,其中80%发生在早孕期[1],故本病乃妊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收集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妊娠恶阻是妇女受孕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笔者自1988年起,采用针灸按摩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转胞”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又名“胞转”,是一种小便不通的病证,多见于妊娠妇女。笔者临床运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本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1则如下,以飨同道。陆某,女,26岁。2004年3月16日初诊。患者妊娠6月以来,小便经常频数不畅,今日上午起突然小便点滴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系与妊娠、肿瘤、炎症或全身疾病无关,而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常有关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中医称为崩漏。《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所致。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明代方约之曾提出“塞流”、“澄源”、“复旧”之说,至今被临床遵循。  相似文献   

9.
妊娠恶阻,是妇女妊娠后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83年应用自拟“恶阻停方”治疗该病,疗效非常显著。自1988年以来,又按原方配比,制成“恶阻停胶囊”治疗本病32例,其效果不亚于汤剂,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22~38岁;病程18~47天;初次妊娠者24例,第二次妊娠3例,第三次妊娠5例。辨证属脾胃虚弱14例,肝胃不和18例。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重症妊娠恶阻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妊娠恶阻是妊娠恶阻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恶阻”,亦称“子病”、“病儿”、“阻病”等。《金匮要略》中有用桂枝汤治妊娠恶阻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有“恶阻候”专条。本病与现代医学的“妊娠剧吐”相似。由于孕妇持续呕吐,  相似文献   

11.
叶骞  许淑怡 《国医论坛》2008,23(3):8-10
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妊娠12~28周,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亦称“半产”。而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屡孕屡堕”或“数堕胎”,是常见的妊娠疾病之一,在已婚妇女中发病率为1%~5%[1]。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  相似文献   

12.
答: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占孕妇的4%~8%,由于妊娠妇女特殊的生理条件,尤其在妊娠3个月后雌激素及孕酮分泌增多另;起输尿管及肾盂扩张,蠕动减弱,加之臌大子宫压迫导致尿流不畅等因素,且雌激素又可使尿道周围菌丛改变及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故易引发本病,属中医“子淋”范畴。由于本病为孕妇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证治有一定特点,故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习惯性流产在中医被称之为“滑胎”,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属妇科常见妊娠病,其发病率为妊娠妇女的0.4%~1%[1]。近年研究显示,应用敏感的β-hCG放射免疫法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检测已婚妇女,发现约30%~40%的隐性流产率,即受精卵在着床后至月经前发生流产,故习惯性流产的实际发生率要远远高于上述临床报道的数字,成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该病发病原因十分复杂,除外遗传因素与解剖因素,目前公认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是本病的主要内分泌因素;而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亦逐渐为临床医生所重…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皮肤病.由于本病多发于孕妇或内分泌紊乱的妇女,又称"妊娠斑",中医学称之为"面尘".  相似文献   

15.
急性乳腺炎是指急性化脓性炎症,属于中医的乳痈范畴,又可称为“乳疖”或“妒乳”,本病多发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笔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专科利用腕踝针为主治疗本病50例,疗程短,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泣”乃指妊娠后期时时有乳汁自溢的病证。此证的发生,当责之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乳房为阳明所主,乳汁乃气血所化,若孕妇气血虚弱,不能固摄;或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则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多见妇女妊娠后期乳汁自溢,量或多或少,质清稀,乳房松软不胀,面色欠华,神疲乏力,纳呆,胎儿发育缓慢。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功能性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在性激素的影响下而引起病发。本病多发生在30~45岁的妇女,大于50岁者或在月经初潮前的女孩极少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占5~20%不等,在不孕妇女中估25%,尤其在原因不明的不孕妇女中可占70~80%、故本病已被称为妇女不孕的一大“杀手”。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对母婴具有较大危害,属高危妊娠。其发病与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更多的分泌,但功能上显示相对不足有关。本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其中医基本病机为“阴虚”与“燥热”。笔者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认为本病可采用中药调理或通过饮食调节、精神调摄及体育锻炼来预防本病的发生或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从肝脾论治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光 《中医杂志》1990,31(10):36-37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妇女发病为多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自身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病症。本病急性暴发型一般认为属中医“葡萄疫”“温毒发斑”的范畴,而慢性型则认为属“内伤发斑”或“阴斑”的范畴。本文报道笔者从肝脾论治本病慢性型14  相似文献   

20.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占2~3.6%,以20~39岁的妇女发病率最高,约占80%。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与患者宿有少腹瘀滞,冲任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冲任不畅有关。本病多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其中异位妊娠包块型属癥症,已破损型则为少腹蓄血症。随着B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