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咽部恶性肿瘤误诊为血管纤维瘤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17岁。双侧持续性鼻阻塞,反复多量鼻出血4个月。1990年11月21日入院。检查:鼻咽顶部有一淡红色肿物,约核桃大,表面有血迹,鼻咽部X线摄片见鼻咽腔呈现膨胀性改变,骨质无破坏,EBV-VCA-IgA阴性,诊断为鼻咽血管纤维瘤。全麻下经硬腭切口行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及颈外动脉阻断术,术中见肿物基底部位于鼻咽顶后壁,质脆,无包膜,将肿物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鼻咽部鳞状细胞癌。伤口愈合后即做放射治疗。随访3年2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多发于广东、广西地区。根据其临床特征及 CT表现 ,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但有少数鼻咽癌因临床症状及肿块外观与鼻咽血管纤维瘤( NPAF)相似而被误诊 NPAF。现将近年来我们误诊的 6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6例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1 5~ 42岁 ,平均30 .7岁。病程 1~ 7个月。鼻塞、反复鼻出血 3例 ,其中 1例出血最多时一次达 1 50 ml;鼻塞、后吸性血痰或血涕 3例。体检 :肿物位于鼻咽顶和鼻腔后端 4例 ,位于鼻咽顶及鼻咽侧壁各 1例。肿物表面均较光滑 ,呈淡红色 ,表面有假膜 1例 ,小血管生长 2例。颈部均未触…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9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头痛4 d,失明1 d"于2009年2月16日收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头痛,为钝性胀痛,位于右侧额颞部,1 d前出现视力丧失伴右眼胀痛,眼球活动时疼痛加剧,无流泪,无鼻塞、流涕、嗅觉障碍,无鼻出血.患者首诊于神经内科,查颅脑CT显示颅脑结构正常,蝶窦内软组织影.因患者头痛明显,于发病当晚再次行颅脑薄层CT,结果同上.请眼科专家会诊,意见为球后视神经炎,急诊转入我科.体检:右侧瞳孔直径约4 mm,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视力:无光感,眼球活动可.左侧视力正常.眼科查眼底示:大致正常,鼻腔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2岁。主诉左眼视物不清10d入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视力左眼0.1,右眼0.9。左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动静脉走行可,中心反射可见。左眼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潜伏期临界值波幅下降,左眼ERGa.b波峰值均下降,左眼视野见中心暗点。经眼科采用抗生素、激素及B族维生素治疗9d,视力无好转。鼻科检查左嗅裂有脓涕,鼻窦CT示左侧孤立性蝶窦炎,局麻经鼻内镜行左蝶窦开放术,清除蝶窦脓性分泌物及高度水肿粘膜,术后抗炎及扩血管药物球后封闭。1月后复查,左眼视力提高到…  相似文献   

5.
鼻咽血管纤维瘤富于纤维组织和血管,可造成鼻堵和严重的反复出血。虽然组织学上为良性,但极易向四周扩张性生长,以致根除困难,易于复发。本文简要介绍当前对此病的认识以及  相似文献   

6.
鼻咽血管纤维瘤好发青春期男性,是高度血管化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主.我们应用头颈部血管瘤介入技术和鼻内镜及其延伸技术,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5岁,以“鼻塞伴双耳听力下降10余年”于2007年10月23日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体检:两侧耳鼓膜稍显内陷,两侧鼻腔无异常,颈部无肿大淋巴结,神经系统等其他体检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见鼻咽顶后壁暗红色新生物,电测听提示双耳听力中度传导性聋(右耳约43db,左耳约48db,图1)。CT扫描示鼻咽部软组织呈肿块样增厚并向咽腔突出,两侧咽隐窝变窄(图2)。  相似文献   

8.
鼻咽血管纤维瘤(angiofibroma of nasophar-ynx)的本质是血管错构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因破坏颅底骨质并累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一个鼻咽血管纤维瘤经手术和放疗18年后转化为纤维肉瘤的病例。患者为男性,48岁。因左鼻阵发性出血一年和进行性鼻阻一月就诊,检查发现左鼻腔肿块后突达鼻咽部;X线相示左筛窦、蝶窦和上颁窦有骨质破坏。行放疗并手术切除全部可见的肿瘤组织。12年后复发,再  相似文献   

10.
鼻咽血管纤维瘤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血管纤维瘤(nasopharyngealangiofibroma,NPAF)是好发于青年男性中的一种富含血管的肿瘤,且鼻咽部位置较隐蔽,手术野暴露不佳,手术后可出现复发。我院1982~1996年共收治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28例,其中有9例术后复发。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28例皆为男性,年龄10~34岁,平均15.5岁,其中19例为14~16岁。因鼻咽血管纤维瘤在我院首诊而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有26例,另2例是在外院分别行1~2次手术治疗后复发。按照Chandler等[1]的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青年性鼻咽血管纤维瘤为男性青年的良性肿瘤,因其有侵蚀周围重要组织的趋向,如手术切除不彻底,易于复发,故在郎位上属于变性。鼻衄为主要症状,此外有鼻窦、头痛、失嗅、眼球突出及鼻窦炎等症。少数病人如肿瘤增大扩伸至颅腔内,亦可致失明及死亡。病理组织学此种肿瘤含有二种基本间质组织。肿瘤在早期发展中,其中以血管为主;肿瘤为时较久者,则含纤维基质较多。基质本身含有较粗的胶原纤维,有交错及平行的细胞核串。有时在基质内可  相似文献   

12.
13.
有关青年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发生及治疗众说纷云,本文作如下讨论: 一、肿瘤发生及来源:Brunner(1942)给男、女胚胎的鼻咽部作连续切片,以搜寻可能发生鼻咽血管纤维瘤之特殊结构,Brunner提出,蝶骨的骨膜与基底筋膜是分离的,基底筋膜是构成上咽部的纤维腱膜,它覆盖于鼻咽部上壁及后壁,在这个筋膜中可以找到很多血管,中间部尤多,不少血管具有大的腔隙和单层内皮血管壁,因此Brunner认为基底筋膜可能是血管纤维瘤的发源地。Ringertz(1938)提出,纤维性肿瘤可能发源于骨膜,这些骨膜发生于胚板(embryonal plate),如覆盖于蝶骨体、枕骨基底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1962—1972年10月期间所治疗的31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其中1例肿瘤已侵入颅内系用放射治疗。 2.多数肿瘤可伸入邻近部位,特别易伸入蝶窦、筛窦及翼颌间隙(上颌窦后)。这些部位的肿瘤如未发现并切除,为复发的主要原因。 3.治疗成功有赖于术前对这些肿瘤的仔细估计。颈内及颈外动脉选择性造影为术前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借可了解肿瘤的大小、扩展情况、血管分布及其主要的营养血管。 4.广泛暴露及彻底手术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肿瘤伸入颅内者除外。手术径路的选择视术前对肿瘤大小、范围的测定及手术者的经验而定。凡肿瘤已侵入颅内者,目前以采用放疗为宜。 5.在过去10年中,这种肿瘤术后复发率已显著减少,此因术前对肿瘤大小、范围更精确的测定及采用广泛暴露、彻底切除的手术原则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减少复发率,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症状、体征、CT及MRI表现、手术方法和径路,手术效果及复发因素。结果手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8个月,其中1次复发9例,2次复发5例,3次复发2例,肿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分期有关;术中出血量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肿瘤的分期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关。结论术前充分了解肿瘤的范围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是降低复发率的必要措施,完全彻底的切除肿瘤是降低复发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是一种不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不明,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氏报告45例,男43例,女2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30岁,平均14岁。31例随访5—20年,其余随访2—4年,2例失去随访。典型症状是反复鼻出血或鼻堵。面部畸形头痛少见。症状持续3—24个月。  相似文献   

17.
18.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血管纤维瘤,首选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由于动脉血管造影、多体层摄影和CT扫描的应用,血管栓塞、性激素、硬化剂和血管结扎术等辅助疗法的选择配合,以及手术切口和麻醉方法的改进,手术治疗的疗效在不断提高。但是,若肿瘤远远超出鼻咽部和鼻腔的范围,扩展至多个部位,或多次术后复发,则手术根治的效果有时就不理想。Acuna(1981)分析鼻咽纤维瘤322例,手术即使作得很彻底,约5%的病例术后仍有残余肿瘤存在、长期随访.接近  相似文献   

19.
青年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组织学表现是良性的,但在临床上有时显示恶性的病程。本文就目前尚存在争论的诊断步骤、辅佐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对这种肿瘤的作用进行讨论。诊断:活组织检查都可对此病作出正确诊断,因其具有大量出血的特点,故活检应在手术室内全麻下进行,活检后往往需行鼻腔填塞,偶尔还需输血,另一种诊断的方法是动脉造影,以此确定肿瘤的血供范围,后者也可用CAT(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干1977~1980年为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局部注射硬化剂而获痊愈,其中一例为二次手术复发病人。治疗方法如下:1.瘤体内注射20%磺胺嘧啶2毫升和5%鱼肝油醇钠1毫升。隔日一次。2.瘤体内抽出新鲜血液或质软部位作为进针标志,不能固定在一处作为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