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病原菌及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216例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为0.68%,脑脊液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24株,首位为表皮葡萄球菌39株;革兰阴性菌92株,第一位为大肠埃希菌26株。新生儿窒息复苏和产前4小时使用激素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我院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在足月儿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早产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防治应加强孕期管理,减少早产发生,生产时恰当处置,减少窒息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产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减少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荷兰阿姆斯特丹学院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Jande Gans等在11月14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J med 2002;347:1549)上报告,接受类固醇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生存率比单纯用抗生素治疗者高2倍。 他们共治疗了301名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的成人,其中108人感染了肺炎链球菌,这种细菌是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在这些患者服用抗生素前或第一天,其中157名患者加用了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静滴,每隔6小时一次,治疗4天,而另外144名患者加用安慰剂作为对照。治疗效果显示,地塞米松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组的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诊断线索与经验治疗张永信(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200040)关键词脑膜炎;诊断;药物疗法;细菌感染及时明确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对争取抢救时机、正确选用抗菌药、提高疗效起决定性作用。明确病原菌主要靠脑脊液检查,其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9):33-34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不同年龄段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芩甙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27例细菌性脑膜炎病儿随机分为两组,疾病对照组13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14例采用抗生素+黄芩甙治疗。采用Elisa法、Griess法检测两组病儿治疗前后的血浆及脑脊液中TNF-α、IL-1、NO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病儿治疗后,其血浆及脑脊液中TNF-α、IL-1及NO水平均低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黄芩甙对细菌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体内TNF-α、IL-1、NO等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脑屏障和抗菌药物选择王其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重庆630042)关键词血脑屏障;抗生素类;脑膜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选择抗菌药物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对脑脊液的渗透性,抗菌药物在有炎症的脑脊液中对致病菌的杀菌活性及其剂量和给...  相似文献   

7.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细菌性脑膜炎(BM)是小儿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BM的发生率日趋减少,但其病死率仍很高,新生儿高达20%~50%,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为30%~50%。尽管影响BM预后的因素很多,诸如发病年龄、病原菌及抗生素治疗等,但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大于三月龄的幼儿细菌性脑膜炎通常联用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治疗。为了对氯霉素、氨节青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三嗪治疗细菌性脑膜炎进行评价,作者对200例确诊为脑膜炎的病儿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研究。B型流感嗜血菌(Hib)脑膜炎146例,脑膜炎球菌性(Mnc)脑膜炎32例、肺炎球菌(Pnc)脑膜炎13例,其它病原菌9例。治疗方案:氯霉素100mg/kg·d,qid;氨苄青霉素250mg/kg·d,药敏试验证实病原菌对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同时将PCT与外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等进行比较。方法:41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在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前进行腰穿,根据细菌培养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和脑脊液PCT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外周血PCT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早期鉴别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也是监测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生素的发展,例如青霉素、氯霉素的应用,儿童患细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已下降到10%以下,然而患者有后遗症的比例还甚大。肺炎链球菌是成年人引起脑膜炎的主要原因,但在美国的儿童脑膜炎患者中,主要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杆菌b型。1974年首次报道了氨苄青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有耐药性后,此种脑膜炎病例增加了10~30%;而氯霉素由于其毒副作用,仅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最初治疗中应用过。氨噻三嗪头孢菌素是一个7-氨基头孢烷酸的衍生物,在抗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型等儿童脑膜炎病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较为多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是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脑膜炎症,15岁以下儿童病例为绝大多数,如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患儿的后遗症等严重后果,给患儿今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随着抗生素的发明及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细菌性脑膜炎的预后大为改观。但  相似文献   

12.
新喹诺酮类在细菌性脑膜炎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许多新抗生素的相继问世,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的治愈率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脑膜炎的治疗仍较困难。某些前型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虽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在脑脊液(CSF)内的浓度仍较低,此外,细菌的耐药问题也仍未解决。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但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且用药后在CSF内的浓度也很高,它在细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这类药物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研究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32):4604-4608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与结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具有年龄差异。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儿童为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成人为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免疫力低下患者为肺炎链球菌;另一个重要的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经验性治疗方案中的抗菌药物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和细菌耐药性。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目标治疗要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对头孢菌素耐药(MIC≥2μg/m L)的肺炎链球菌首选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利福平联合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疗程为10~14 d;对青霉素耐药(MIC≥0.1μg/m L)的脑膜炎双球菌首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疗程为7 d;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治疗首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G,疗程为≥21 d;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万古霉素,若对万古霉素耐药(MIC>2μg/m L)首选利奈唑胺,疗程为≥14 d;细菌培养阴性患者,经验性抗菌治疗至少2周。因此,临床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时,应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尽可能明确病原菌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准确、早期和足量。  相似文献   

14.
韦现阁  韦妙娟 《淮海医药》2010,28(5):428-429
目的分析颅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结果 ,为临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K-B法。结果 180份标本共分离出183株致病菌,其中葡萄球菌108株,非发酵菌56株,其它19株。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最为敏感;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为敏感。结论引起颅脑术后脑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非发酵菌,治疗应采用阿奇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腹泻病的菌群分布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惠玲  王伟  郭珊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1):11-12,15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泻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48例细菌性肠炎患儿的病原学、药敏试验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共分离出致泻病原菌348株。其中福氏痢疾杆菌31株,占8、9%;宋氏痢疾杆菌12株,占3.4%;肺炎克雷伯杆菌162株,占46.6%;弗劳地枸橼酸杆菌79株,占22.7%;铜绿假单胞菌11株,占3.2%;白色念珠菌25株,占7.2%。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显示,磷霉素是治疗细菌性腹泻病的高敏感性药物;微生态制剂贝飞达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多种条件致病菌是本地区主要的腹泻病原菌,占总菌株的86.5%;磷霉素、双岐三联活菌胶囊为临床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广东药学》2010,(4):I0002-I0002
由于地塞米松改善了一些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结局,本研究探讨了地塞米松治疗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此项Meta分析患者资料来源于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试验,5项回顾性分析中共纳入2029例,确诊细菌性脑膜炎1639例(80.8%)。  相似文献   

17.
陈叶莉  周佳  颜志文 《海峡药学》2016,(10):273-275
目的:分析药师参与的无乳链球菌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实例,促进抗感染药物在细菌性脑膜炎的合理使用及探讨全敏感无乳链球菌抗感染治疗不佳情况下的药学思维。方法药师参与无乳链球菌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例治疗,对全敏感无乳链球菌抗感染治疗不佳原因进行剖析总结。结果药师对部分抗感染方案给出建议获得采纳后治疗取得进展,针对国内耐药情况对细菌性脑膜炎的经验治疗方案建议采用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对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在浓度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对病原菌明确为全敏感无乳链球菌抗感染治疗出现反复情况下提出细菌耐受可能并给予利奈唑胺联合青霉素抗感染建议。结论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有助于治疗方案改进,不生搬硬套并领会指南有助与临床沟通,药师深入了解细菌耐药特性及抗菌药物药动药效学有助于优化用药,纠正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体和抗菌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危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发病”(发生于分娩后2-3d)脑膜炎的感染源是胎儿羊水,母亲产道及其慢性感染性病灶,主要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晚期发病”(发生于分娩后3-4d)脑膜炎大多源于院内感染,病原体呈多样性,由具体医疗机构的流行病学决定,对新生儿脑膜炎的针对性治疗只能在分离出病原菌并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才能实现,对抗菌疗法的原则以及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药选择和用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抑菌性抗生素与杀菌性抗生素的相互拮抗早有报道,但许多学者认为并不重要,仍广泛联合应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本文报道一例沙门氏菌脑膜炎的婴儿,应用Ceftazi-dime与氯霉素时发现拮抗作用,致使联合治疗未能奏效。继而单用Ceftazidime而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了头孢三嗪与头孢呋新治疗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106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儿童(年龄42天至16岁)随机接受头孢三嗪和头孢呋新治疗。两组病原菌相似,包括 b 型流感嗜血菌、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肺炎链球菌和 B 组链球菌。均静脉注射用药,头孢三嗪100mg/kg·d,一日1次;头孢呋新240mg/kg·d,分4次。如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