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膈肌破裂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治疗1例。手术方法包括经胸膈肌破裂修补术8例,经腹膈肌破裂修补术5例,胸腹联合膈肌破裂修补术2例;脾切除2例,脾修补术1例,胃穿孔修补术2例,空肠破裂修补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2例,结肠破裂造瘘术1倒。结果死亡1例,其余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创伤性膈肌破裂应争取尽早诊断,一经诊断应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切口和术式。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是发生于一侧面部表情肌的阵发性不自主的痉挛和抽搐,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抽搐。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的面肌抽动常使患者处于尴尬境地,造成很大的生活不便和精神痛苦。因病因不明,治疗起来往往颇感棘手。中、西药、针灸、注射、疗效均欠满意。2002年至2004年,我院理疗科收治了12例面肌痉挛的病人,采用沈阳产CZT-8A电脑超声、中频治疗机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郝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郝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脑卒中后合并肌张力增高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郝智口服,对照组给予安定口服,每周评定疗效1次,共观察两个月。肌张力测定采用Ashworth评分方法。结果:治疗组38例,显进15例,进步17例,无效6例;对照组38例,显进1例,进步6例,无效31例。治疗组中,4例头晕,2例行走不稳,1例胃痛,1例全身不适,经减量及对症治疗好转,未影响治疗。结论郝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的合理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5例手术治疗的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取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5例采取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40例:治愈35例、欠矫1例、过矫3例、复发1例,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5例:治愈4例、欠娇1例。45例治愈率为86.7%。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原则上应及早矫治,早手术可防止儿童弱视和心理障碍。后天性上睑下垂病因多样,应根据不同病因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3~6个月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上睑下垂矫正根据受术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胸锁乳突肌下端切除术治疗肌性斜颈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锁突肌下端切除术治疗肌性斜颈(muscular torticollis,MT)的疗效。方法:1992年以来应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MT126例,经6个月-8年随访60例,年龄2-17例,平均8.5岁,从功能和美容两方面进行了术前和术后评估。结果:优良率达90%,其中2-7岁组优良率达100%,结论: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MT仍是简单,方便,并发症少,疗效高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具有无创伤、花费少、康复快的特点。近年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63例治愈52例,好转10例。  相似文献   

7.
副神经的应用解剖及斜方肌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文  孙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09-311
副神经为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早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在颈丛神经是否也参与斜方肌的运动支配及两者对斜方肌支配的具体部位等问题上仍存在颇多争议。创伤、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等原因可致副神经损伤和连续性中断,引起一系列肩部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重建斜方肌功能的手术方式很多,如神经的端端吻合,游离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移植等。对于可直接施行无张力吻接的病例,修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满意,但对于缺损长度较大的副神经损伤,创伤小且疗效确切的手术治疗方式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熊艳  邓婉萍 《新医学》2000,31(5):270-272
1 引 言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肌病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时可以是甲亢病人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甚至肌病的表现掩盖了甲亢的临床特征而延误了对原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甲亢引起肌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甲亢患者本身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或者肌病的发生与甲亢有共同的自身免疫异常的基础;此外,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参与了甲亢性肌病的发病过程。2 甲亢性肌病的类型及诊治 根据临床发病特征,甲亢性肌病可分为急性甲亢性肌病、慢性甲亢性肌病、甲亢伴周期性瘫痪…  相似文献   

9.
胸腹损伤中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治王宝平,姜洪伟胸腹损伤中膈肌破裂比较少见,且因膈肌破裂的情况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由于症状和体征比较复杂,诊断比较困难 ̄[1]。本病往往合并其它脏器复合损伤及休克,病死率较高 ̄[1]。故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我院197...  相似文献   

10.
李保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97-2097
腰大肌筋膜炎可引起腰痛,原因在于炎症对腰神经丛不同分支的刺激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腰大肌间隙阻滞治疗腰大肌筋膜炎引起的腰神经痛,效果确切,但治疗期间治疗要熟练掌握其阻滞技术及用药含量。  相似文献   

11.
陆大江  陈华  牛琨  徐言昱 《妇幼护理》2023,3(20):4789-4791
子宫腺肌病的定义随着研究历程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定义是子宫肌层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伴有肌层细胞增生和 肥大。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大部分研究认为和雌激素相关,发病期间腺体的植入需要血管生成为其提供营养物质支持。在治 疗上,大多数患者主要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无生育需求的女性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子宫进行根治治 疗。目前能有效治愈子宫腺肌病药物仍未被发现,加大限制了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总结探讨子宫腺肌病病因病机 及药物治疗方法,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子宫腺肌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8例外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分析李冰,赵荣宇外伤性膈肌破裂往往伴随着其它严重复合伤,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将我院1986年3月~1992年12月收治的18例外伤性膈肌破裂临床诊治问题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8例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8~74岁。...  相似文献   

13.
王立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321-1322
无论开放性或闭合性胸腹结合部外伤,均可能造成膈肌损伤。膈肌损伤临床并非少见,1994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外伤性膈肌损伤患者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常翼外肌与翼外肌痉挛的肌电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的肌电特征。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实验组,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翼外肌上下头在最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张口1.0,2.5cm的肌电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在ICP及开口运动中均有肌电活动;张口1.0cm时,翼外肌上头肌电变化较ICP时低,张口2.5cm时较张口1.0cm时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实验组ICP,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60,0.74,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张口2.5cm时,低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0.49,0.24,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张口1.0cm时,实验组肌电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2.15,2.31,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支持翼外肌上下头是协同肌肉,均表现为开口时收缩的观点;翼外肌痉挛时,张口1.0cm的电位明显高于正常翼外肌电位,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膈肌破裂占胸腹部损伤的4%~6%,我院自1985~1997年共收治2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7例,年龄9~58(平均32.5)岁。穿透性膈肌破裂3例,闭合性膈肌破裂23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9例,挤压伤4例。1.2 症状与体征 除合并伤的症状和体征外,呼吸困难21例,胸痛21例,腹痛18例,板状腹15例。伴休克7例。胸穿13例,腹穿18例,抽出血性液分别为11例、14例。X线检查22例,其中膈下游离气体2例,胸内胃肠影6例,血气胸5例,膈肌模糊或升高6例…  相似文献   

16.
30例损伤性膈肌破裂临床分析田保卢辉章陆蒂损伤性膈肌破裂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损伤,约是全部胸腹部损伤的4%~6%〔1,2〕。手术前诊断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广泛重视。总结分析30年来我院救治损伤性膈肌破裂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胃复安可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早见许多报导,但常规剂量下胃复安亦可引起的报导较少,本文就常规剂量下胃复安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11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一种“现代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病,即子宫肌层内的异病症,先前名日“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治疗方面均有特殊性,故成内异症的“单列式”,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经典的治疗为手术子宫切除。子宫腺肌病在手术前  相似文献   

19.
推拿疗法治疗肌紧张性头痛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传统的“三阳开泰”推拿疗法为主治疗肌紧张性头痛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李佩芳 《中国康复》2001,16(1):42-43
肌张力即拉长或牵拉肌肉时产生的阻力。其测量方法称为肌肉硬度评价技术 ,早在 2 0多年前就有人研制出肌肉硬度计[1] 。脑卒中后大部分肌群会出现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 ,运动时阻力增加、生硬 ,肢体常被拉向肌群痉挛的方向 ,不能产生协调运动 ,是临床治疗脑卒中的一大难点。本人将现代医学的神经解剖与传统医学的经络腧穴相结合 ,采取针刺拮抗肌群穴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取得一定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1 - 1 2月因脑血管意外住院的患者 88例 ,随机分为 2组。 1治疗组 52例 ,男2 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