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醋对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食醋作为消毒剂对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细菌做抑制试验。结果 :10 0 %食醋在 5min内即可抑制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细菌的生长。 5 0 %食醋在2 0min内对二菌属亦有抑制作用。结论 :食醋可作为生凉菜的食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醋对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食醋作为消毒剂对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细菌做抑制试验。结果:100%食醋在5min内即可抑制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细菌的生长。50%食醋在20min内对二菌属亦有抑制作用。结论:食醋可作为生凉菜的食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叶状层菌属(Phylloporia)系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真菌,主要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有关叶状层菌属真菌的化学及药理活性研究较少,各分类学家对其分类学划分仍存在争议,该文除对该属进行生物活性综述外,还对针层孔菌属(Phellinus)真菌的生物活性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叶状层菌属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2株志贺菌属和76株沙门菌属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流行菌株类型和药物敏感性特点.方法:应用SS和XLD培养基对我院2007年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分离培养,可疑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007年从约1600份标本中分离出192株志贺菌属.其中福氏志贺菌29株(15%),宋内志贺菌163株(占85%);沙门菌属76株,其中D群54株(71%),优势血清型为杜伯林沙门菌;沙门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氯霉素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195%,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次之.宋内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美国医学实验室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CLSI)[1]中推荐的3种药物中的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敏感率均较低(6.7%~25.8%),而对左氧氟沙星的药敏结果差别也较大:宋内志贺菌的敏感率较高(≥95.7%),而福氏志贺菌的敏感率仅为79.4%.结论:我院2007年肠道门诊就诊患者中,分离志贺菌属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次之.沙门菌属以D群为优势菌群,优势血清型为杜伯林沙门菌.宋内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差别较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菌群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最近由空肠弯曲菌(Campyiobacter Jejuni)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集体感染事件,在世界各地不断有报告,已被引起注意。本菌首先由患腹泻的牛空肠中分离出,被归入弧菌属。后来,根据Veron及Chatelain(1973)的研究,现在把此菌列入弯曲菌属,命名为空肠弯曲菌。本菌除能由牛、狗、猫、猪、山羊、绵羊等腹泻便或正常便中分离出以外,也能由羊流产胎儿、鸡、火鸡、野鸡等肠内容物中证明。此外,可致鸡肝炎的称为肝脏弧菌(Vibrio hepaticus)的病原菌,也包括在此属。这些细菌和致人腿泻的原因菌,目前虽不能断言就是一种菌,但从人腹泻便中分离出的细菌与表1所示的空肠弯曲菌的性  相似文献   

6.
在细菌性所致的腹泻病原学调查中,志贺氏菌属占首位。志贺氏菌属有四个亚群,随着社会卫生环境的改变而交替出现流行。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志贺氏痢疾菌、福氏痢疾菌引起的痢疾减少,宋内氏痢疾菌引起的痢疾增多。我国部分大城市的调查发现,宋内氏菌的检出率高于农村。四个亚属生化方面也有不少变异。为了解我市志贺氏菌属菌型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为今后的防治工作积累科学的资料,我们于1983~1985年收集了我市各大医院细菌检验室临床检验,区、县防疫站及我站的肠道带菌检查,和部分地区的痢疾流行暴发点分离获得志贺氏菌属菌株共549株,进行了完全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并对149株菌作药物敏  相似文献   

7.
代夫特菌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夫特菌属是1999年建立的一个新菌属,属于变形菌β亚纲、丛毛单胞菌科。该属细菌为氧化酶、触酶均阳性,不发酵葡萄糖,不形成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人类少见的机会致病菌。本文针对代夫特菌属的分类、生物学特性、耐药特征、鉴定以及临床感染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摘要]了解地花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查阅国内外有关地花菌属真菌研究的文献,了解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情况.国内外学者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出grifolin、neogriolin、aurovertins及其它们的衍生物等类型化学成分44个.药理研究表明,所得化合物主要具有抗肿瘤、抑制NO产生、抗氧化及抑制细菌生长等活性作用.开展地花菌属真菌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金钟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375-1377
创伤球菌属(Helcococcus)是1993年Collins等提议设立的一个菌属,目前至少由4个菌种组成。该属细菌为兼性厌氧、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其表型特征与绿色气球菌非常相似。孔兹创伤球菌为人类少见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脑膜炎及伤口感染等。  相似文献   

10.
针层孔菌属(Phellinus)系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真菌,主要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对该属真菌的生物活性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针层孔菌属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克雷伯氏菌属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药敏分析周玫(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检验克雷伯氏菌正常存在于人的肠道、呼吸道以及自然界的水和谷物等处。为条件致病菌,该属细菌有7个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与Miseq测序技术检测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s,DUWLs)中的假单胞菌属,以综合评估假单胞菌属在DUWLs中的污染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5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作为研究对象。在医院开诊前收集三用枪水样400 mL,平均分为2份,一份用于细菌培养。另一份用于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经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用于Mi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25个样本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经细菌培养法均未检出假单胞菌属。16个样本成功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经Miseq测序均检测到假单胞菌属存在,检出率为100%,假单胞菌属在16个样本中的丰度为(3.02±2.12)%。结论:DUWLs中存在低水平的假单胞菌属污染,但假单胞菌属大部分可能处于死亡或“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不具有较大的生物危害性。与传统细菌培养法相比,Miseq测序技术在特定病原菌的检测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但无法区分样本中细菌的活性,若要将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活性病原菌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报道HM增菌液对150例临床诊断为肠炎患者大便标本的增菌效果,并与革兰氏阴性杆菌增菌培养液(GN增菌液)和亚硒酸钠增菌液(SF增菌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HM增菌液对沙门氏菌属与志贺氏菌属增菌效果均较好,检出率明显高于GN和SF增萌液(p<0.01和p<0.05),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志贺菌属整合子对耐药性的贡献及其稳定性。方法对志贺菌属1类、2类整合子的耐药基因盒分别克隆、转化DH5α,观察阳性克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将整合子阳性克隆菌与多重耐药志贺菌进行质粒接合实验,并测定耐药性的改变。对10株耐药谱不同、携带整合子不同的志贺菌属细菌进行无抗生素压力下连续多次传代实验,检测其耐药性及整合子的变化。结果志贺菌属1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dfrA17-aadA5阳性克隆菌对链霉素和甲氧苄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提高了8倍和32倍;2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dfrA1-sat1-aadA1阳性克隆菌对链霉素和甲氧苄啶的MIC分别提高了64倍和32倍;整合子阳性克隆菌经质粒接合传递后对抗生素的MIC无改变。1株携带2类整合子的志贺菌属菌株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丢失整合子及其耐药性。结论志贺菌属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系统可引起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性,对质粒接合传递耐药性无影响。志贺菌属的2类整合子可发生丢失。  相似文献   

15.
对64株假单胞菌属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假单胞菌属的特点、传播方式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临床常见的假单菌属耐药性都很高,应高度重视假单胞菌的感染,依据药敏结果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链格孢霉属3种常见菌属导致的真菌性角膜炎( FK)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危险因素等相关特点,旨在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例因3种常见菌属感染所致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易感人群特点、感染危险因素、感染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种常见菌属感染所致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伪足(7例)、前房积浓(4例)、卫星灶(3例)、苔被(2例)、内皮斑(1例)和免疫环(1例)。镰刀菌属的感染灶面积为18.22±15.37mm2,曲霉菌属为14.59±14.62mm2,链格孢霉属为16.32±32.78mm2,3种菌属的感染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有合并细菌感染(其中镰刀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合并角膜穿孔(其中镰刀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其中镰刀菌属3例,曲霉菌属2例,链格孢霉属1例)。结论:镰刀菌属与曲霉菌属所致FK的病情进展快,其中镰刀菌属感染面积较大,主要有伪足和卫星灶等临床表现,曲霉菌属主要表现为前房积脓、苔被、内皮斑和伪足,链格孢霉属主要表现为伪足、前房积脓和卫星灶。研究3种感染菌属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了解革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目前革菌属真菌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4种,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出化学成分主要为对联三苯型酚类化合物,另外还包括甾体、脂肪族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对联三苯类化合物在抗氧化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开展革菌属真菌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褐孔菌属(Xanthochrous)系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但国内外真菌分类学专家家对此菌属的划分存在争议,全面起见,本文综述了Xanthochrous、Fuscoporia、Phellinus、In-onotus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1化学成分研究1.1甾醇类化合物何坚等从P.yamanoi(Tamz)shaw中分离出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等多个甾醇类成分[1]。刘玉红等从环棱褐孔菌[Xanthochrous nilgheriensis(Mont.)Teng]中分得了(22E,24S)-啤酒甾醇[(22E,24S)-cerevisterol][2]。从P.pomaceus中得到了麦角甾醇、麦角甾-7烯-3β-醇、麦角…  相似文献   

19.
姚雪瑛  石薇  王中新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0,31(12):1525-1526
目的了解医院志贺菌属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平皿琼脂对倍稀释法对200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30株志贺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血清群。按照200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判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S%)、中介率(I%)和耐药率(R%)。结果 30株志贺菌属中有福氏志贺菌23株,宋内氏志贺菌6株,鲍氏志贺菌1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对志贺菌属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对其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志贺菌属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及喹喏酮类药物仍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从该院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对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有一定耐药性,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20.
马拉色菌属RAPD基因分型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属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RAPD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 ,建立马拉色菌属带型关系树状图 ,分析与相关疾病的对应关系。结果 :临床标本可分成 6类 ,其中 5类可进一步分为亚类。各类与疾病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但可得到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果。结论 :RAPD作为研究马拉色菌属基因多态性的工具 ,马拉色菌属在相关疾病中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