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或术后继发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迟发性血肿发生于伤后24h内23例,25~72h 11例,72h以上7例;位于手术对侧29例,同侧12例;血肿量为14~120ml。经开颅清除血肿(31例)、颅骨钻孔微创清除血肿(6例)和保守治疗(4例)后,恢复良好9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31.7%。结论:术中或术后继发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以手术对侧硬膜外血肿居多,尤其是原发血肿对侧有颅骨骨折的,当术毕和术后早期出现难以解释的脑膨出或新体征时,应紧急复查CT,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形成的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迟发性颅脑内血肿,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12例。结果:年龄≥50岁28例(58.37%),减速伤45例(93.75%),GCS≤8分为30例(62.50%),脑挫裂伤39例(81.25%),颅脑外伤合并休克8例(16.67%),伤后进行首次手术治疗而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25例中,在3 h内手术16例(64.00%)。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2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结论:减速伤所致脑挫裂伤是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原因,对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早期临床症状及观察要点。结果:7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52例(66.66%)。轻残10例(12.82%),中残6例(7.69%),植物生存3例(3.85%),死亡7例(8.97%)。结论: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进行及时的诊治和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警锐  程凯敏 《重庆医学》2005,34(11):1635-1636
目的总结近年来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疗效。方法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几年来共收治410例GCS3~8分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有32例(7.8%),因急性脑肿胀引起的有10例(31%),因迟发性血肿引起的有21例(66%),其他原因1例(3%)。其中急性脑肿胀者死亡10例(31%),迟发性血肿者死亡7例(22%),总死亡17例(53%),植物生存3例(9.45%),重残4例(12.5%),轻残5例(15.6%),恢复正常生活者3例(9.45%)。结论急性脑肿胀与迟发性血肿引起的脑膨出预后不同,前者死亡率几乎达100%,而远隔部位迟发性血肿只要处理及时,预后良好。因此,尤其应注意远隔部位迟发血肿的可能,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观察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10年9月7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中,手术清除血肿52例,合并内外减压术27例,非手术治疗20例,恢复良好59例(81.9%),重残5例(6.9%),死亡8例(11.1%).结论 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癫痫等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点,伤后72小时,特别24小时密切观察以上症状与体征,对减少颅内血肿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观察护理要点。方法: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5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行血肿清除术42例,非手术治疗16例;55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点,伤后72小时密切观察以上症状与体征,对减少颅内血肿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病例发病规律和手术处理方法,以提高该类病人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迟发性颅内血肿出现时间、血肿类型、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1例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发生在幕上18例,幕下3例,脑内10例,硬膜下及脑内5例,本组中16例为2次手术治疗,4例为3次手术治疗,1例为4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按GOS标准:治愈1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此类患者应给予密切临床观察,及时CT检查和手术治疗为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因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治疗经验。方法将颅脑损伤术中因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2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康复良好11例,中度残废4例,重度残废3例,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去除充分减压及降低颅内压等是治疗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措施。迟发性颅内血肿只要处理及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470例颅脑外伤中确诊的4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经过.结果 通过临床严密观察及复查CT确诊,47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出现4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病率为8.5%.经过治疗后,其中恢复良好者22例(55.0%),轻度伤残7例(17.5%),重度伤残6例(15.0%),植物生存1例(2.5%),死亡6例(15.0%).结论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伤后24 h内,动态临床观察,复查CT,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4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受伤后6h内出现血肿9例(18.7%),伤后6-24h出血22例(45.8%),25-72h出血9例(18.7%),72h后出血8例(16.6%);经治疗后恢复良好24例(50.0%),中度伤残13例(27.1%),重度伤残6例(12.5%),植物状态生存3例(6.2%),死亡2例(4.17%).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伤后6-24内,应对外伤颅脑患者进行临床及CT动态监测,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对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较少见。文献报告其占硬脑膜外血肿的5%-22%。吉林市医院于1998年12月至2008年9月,共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360例,经CT证实的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其中5例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由外伤引起的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6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42例,痊愈23例,好转10例,死亡9例;非手术治疗25例,痊愈16例,好转5例,死亡4例。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的关键和重要依据,综合血肿量、部位、占位效应,患者的意识状态及个体差异决定治疗方法。手术清除血肿是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降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率。方法选择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排除入院后24h内死亡的病例)。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早期给予生理盐水250-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ml(儿童酌减)静脉滴注,1次/d,10~15d为1疗程。统计两组病人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受伤至手术时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率、死亡率、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及梗塞灶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治疗组311例发生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18例(6.1%),对照组302例发生47例(18%),发病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死亡28例(9%),对照组死亡67例(22%),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梗塞后的死亡率治疗组22%(4/18),对照组65.9%(31/47),有显著差异(P〈0.01);梗塞灶直径治疗组平均5.85cm,对照组10.17cm,有显著差异(P〈0.05);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治疗组10.61%(32/311),对照组9%(27/30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梗塞灶体积,不增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病人首次CT扫描颅内未发现血肿的部位,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或手术发现新的血肿,或清除血肿一段时间后在颅内不同部位又发现新的血肿。随着CT扫描的应用普及,这种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诊断取决于对本病早期临床征象的正确认识。因此,掌握本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73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护理观察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近7年来收治了经CT扫描或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73例,其中男56例,女17例,年龄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及早期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17例迟发性血肿病人,其中4人死亡,手术病死率23.5%.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血肿形成,及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发现血肿及时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迟发性颅内血肿10例临床分析金坛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李振忠我院从1995年1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迟发性颅内血肿10例,占我院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9.1%,本文拟对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形成原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8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24小时内复查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26例。手术治疗30例,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18例,轻残6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见于伤后24小时内。颅脑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注意动态CT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迟发性颅内血肿,对降低死残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上针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正确使用甘露醇的方法.方法 回顾12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首次CT无颅内血肿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伤后6 h内按1 g/kg使用甘露醇)、观察组(伤后6 h内按0.5 g/kg使用甘露醇)和对照组(伤后6 h内不使用甘露醇)三组,对三组病例治疗前后的 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中有37.5%的患者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组中有20%的患者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对照组中有17.5%的患者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结论 伤后6 h内使用较大剂量甘露醇可能更易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因此我们建议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早期如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应避免使用大剂量甘露醇或尽量不用甘露醇,减少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 对30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好20例,重残6例,死亡4例.结论 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主要靠头颅cT复查,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对幕下血肿大于10ml,幕上血肿大于30ml且中线移位明显者48例施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良好(5分)10例,中残(4分)16例,重残(3分)7例,植物生存(2分)6例,死亡(1分)9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54.17%,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45.83%。14例血肿较小、中线移位不明显者行非手术治疗,伤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5分)6例,中残(4分)4例,重残(3分)2例,植物生存(2分)1例,死亡(1分)1例。结论:对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能对其治疗起到一定作用,而动态CT监测是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