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药用炭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用药用炭),B组(单用别嘌醇),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8周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并记录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A组第2、8周,尿素氮、肌酐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酸的降低程度比B组稍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副作用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者中,药用炭不仅能降低血尿酸,其疗效与别嘌醇相当,且副作用少,同时具有降尿素氮、肌酐作用,能改善肾功能,尤适用于伴有肾衰竭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药用碳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A组(单用药用炭)、B组(药用炭加别嘌醇)和C组(单用别嘌醇),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值及痛风发作次数,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3组治疗后血尿酸均有降低(均P〈0.05),但B组优于A组和c组(均P〈0.05),A组和c组相当(P〉0.05)。A组、B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而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在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药用炭不仅降低血尿酸,对于尿素氮、肌酐的降低也有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8例高尿酸血症的分析,阐明了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的关系及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性肾病的鉴别。提出有关痛风肾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本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嘌呤代谢异常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引起高尿酸血症 ,进而导致尿酸性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 ,临床表现多样化 ,很多病例确诊时已进入肾功能衰竭 ,故容易误诊、漏诊。从 1 994~1 999年我院收住尿酸性肾病 44例 ,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1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治疗前血尿酸 >42 0μmol/L。除外肾小球疾病 ,血液病、肿瘤化、放疗后或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所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2 .存在下列肾损害之一 :血尿 ,蛋白尿 ,至少一项肾功能损害 ,尿路结石 ,除外其它原因者… 相似文献
5.
谢忠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1,15(5):515-5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2 0例糖尿病肾病的生化检查 ,证实有血尿酸增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糖尿病肾病并发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不当 ,肾功能早期减退者 ,治疗后有效 18例 ,好转 2例。结论 :由于临床无特异性症状 ,糖尿病肾病并发高尿酸血症不予重视治疗。应引起注意 ,治疗上要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同时进行治疗 ,以缓解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6.
程皖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5):62-64
高尿酸血症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在血中浓度呈饱和状态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本病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妇女,不少病人有痛风家族史。大部分病人伴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本病起病隐匿,早期仅表现为轻微的尿常规变化,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常见表现之一,发生率不断增加。高尿酸血症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造成肾脏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性肾结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别嘌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60例初发的原发性1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别嘌醇组(别嘌醇100 mg,3次/d)和对照组(安慰剂1片,3次/d),各30例。4周后观察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血尿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症状和体征。结果4周末,别嘌醇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用药前下降(12.4±5.5)mm Hg(1 mm Hg=0.133 kPa)和(8.4±3.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6.0±2.6)mm Hg和(4.8±1.8)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8.6±3.8)mm Hg和(5.2±1.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3.4±1.6)mm Hg和(2.8±0.5)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以及血压负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尿酸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别嘌醇在有效降低血尿酸的同时,能够降低血压,可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SUA)患病率逐年升高,SUA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本文就129例高尿酸血症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民康医学》2019,(16)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尿酸水平(U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A、AngⅡ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高尿酸血症能有效降低患者UA、AngⅡ、TNF-α和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口服别嘌醇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别嘌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在戒酒、低嘌呤饮食的基础上,常规给予双嘧达莫片、口服碳酸氢钠片、尿素清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观察治疗后8周血尿酸、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尿酸、血肌酐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4小时尿蛋白改善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别嘌醇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对肾功能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别嘌醇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65377;【方法】 入选60例初发的中青年原发性1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别嘌醇治疗组(低嘌呤饮食控制 + 别嘌醇200 mg, 3次/d)和对照组(低嘌呤饮食控制)各30例,4周后观察诊室血压65380;动态血压65380;血尿酸65380;肝功能65380;肾功能及血浆卧位肾素65380;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变化65377;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治疗4周结束时,两组在降低诊室平均收缩压[(7.9 ± 2.9)mmHg vs. (2.4 ± 1.5)mmHg, P < 0.05],诊室平均舒张压[(5.7 ± 2.0)mmHg vs. (2.1 ± 1.3)mmHg, P < 0.05],24 h平均收缩压[(6.8 ± 2.7)mmHg vs. (0.7 ± 1.2)mmHg, P < 0.05],24 h平均舒张压[(4.8 ± 1.3)mmHg vs. (0.5 ± 0.9)mmHg, P < 0.05]方面均有显著差异65377;别嘌醇组血压降至正常的比例更大(62.1% vs. 6.7%, P < 0.01)65377;两组在降低尿酸方面有显著差异[(85.1 ± 18.1)μmol/L vs. (17.1 ± 9.8)μmol/L, P < 0.05]65377;别嘌醇组血尿酸降至正常的比例更大(86.2% vs. 16.7%, P < 0.05)65377;别嘌醇组卧位肾素65380;AngⅡ活性明显下降(P < 0.05)65377;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65380;肾功能65380;血糖65380;血脂等均无明显改变,未发现明显严重副作用65377;【结论】 高尿酸血症在中青年高血压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别嘌醇在有效降低血尿酸的同时能够降低血压,安全性良好65377;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S活性有关65377;别嘌醇可望成为轻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一种新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其在临床的推广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6537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9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占比最高。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应予积极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非布司他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血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别嘌醇片治疗)和实验组(非布司他片治疗),每组2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SUA)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血汤联合不同剂量别嘌醇治疗肾性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探求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减少别嘌醇用量以减少别嘌醇不良反应。[方法]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予清血汤分别联合别嘌醇常规量150 mg、中量100 mg、低量50 mg,观察第0、2、4、8周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酸(UA)及症状积分。[结果]3组间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cr、BUN、GFR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UA清血汤联合别嘌醇低量不及常规量(P<0.05),中量与常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血汤联合别嘌醇中量的不良反应例数较常规量少,程度轻。[结论]降UA清血汤联合别嘌醇100 mg可以替代清血汤联合别嘌醇150 m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从病理特点和临床治疗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肾脏损伤程度按Lee’s分级,I级3例,级5例,III级7例,级13例,V级4例。血清尿酸为(546±101)μmol/L,血肌酐水平(Scr)195±76,24h尿蛋白量2.16±1.9g,尿β2-微球蛋白(β2-MG)782.92±73.11(μg/L),血清总胆固醇5.1±2.3mmol/L,甘油三酯2.8±2.3mmol/L。采用低嘌呤饮食、碱化尿液、增加饮水量基础治疗,同时予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中医药辅助治疗8周,总有效率87.5%。结论: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以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以及小动脉病变者明显多见,且病变程度也较重。其血清尿酸、血肌酐水平、24h尿蛋白量、尿β2-微球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增高。应重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避免诱发因素,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可望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除湿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的普及化.近年来临床发现高尿酸血症显著增多。西药治疗高尿酸血症虽然有效.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且停药后复发率高。我们采用除湿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并与西药治疗对照观察,远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