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结肠镜检查时不同时间行肠道准备的质量.方法 将2019-10~2020-01该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非麻醉门诊及住院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清晨5:00~7:00口服结肠清洁剂,上午完成结肠镜检查.对照组于上午10:00~12:00口服结肠清洁剂,下午完成结肠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急性脑出血患者首发症状、发病时间和诱因,旨在更有效预防脑出血发病.方法 搜集调查近8年72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首发症状、发病时问和诱因. 结果 6:00~18:00发病582例占79.9%.18:00~6:00发病146例,占20.0%.脑出血发病第1位诱因是麻将棋牌,达117例,占16.1%,其次分别为争吵93例(12.8%),过劳85例(11.7%),酗酒53例(7.2%)等.首发症状最多见的足偏身麻木,118例,占16.2%;其次为突发眩晕,其他排列顺序依次为:头痛、一过性黑朦、言语含糊、短暂性视力障碍. 结论 脑出血发病预防重点应放在白天,尤其是上午;16种脑出血好发诱因应引起高血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偏身麻木、眩晕等13种症状是脑出血的先兆.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时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时效性.方法:按发病时间将95例AMI患者分为2组:6:01(am)~12:00(am)组(上午组),42例;12:01(am)~次日6:00(am)组(其他时间组):53例.记录2组患者再通率,观察抗凝指标及纤溶指标.结果:上午组与其他时间组溶栓再通率分别为54.8%、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早期UK溶栓存在晨起抵抗现象,其原因可能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抗原及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一、正常人血压24小时的变化规律正常健康人血压的变化规律呈两峰一谷的长柄勺型,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8时起血压逐渐下降,至夜间2:00~3:00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压又复上升,至上午6:00~8:00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4:~6:00时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如以下《二十四小时血压BP曲线图》所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上午、下午、晚间不同时间段手术对二尖瓣手术患者围术期风险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947例二尖瓣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三组:上午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8:00~10:30,n=231)、下午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12:00~14:30,n=543)、晚间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17:30~20:00,n=173)。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率及不良事件风险。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率分别为0.9%、1.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尖瓣成形失败转换瓣、主动脉阻断≥2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术后住院脑血管事件、住院期间非计划二次手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午、下午和晚间不同时间段进行二尖瓣手术术后早期死亡和不良事件的风险是无统计学差异的。晚间行二尖瓣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病人入院后常规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测量次数,以评估患者的实际血压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对100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资料和300例新入院病人偶测血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动态血压呈“两峰一谷”状态,第一峰在上午8:00~12:00,第二峰在下午17:00~20:00,符合率72%;300例新入院病人首次入院时血压与入院后第二、三天两峰值血压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第二、三天两峰值血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新入院病人应在入院时常规测量一次血压的基础上于峰值时间每天测量2次,连测2天,以均值评价病人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 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为冠心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53例确诊为AMI者1天24h、每年12个月发病分为4个时间段。找出4个时间段的分布规律。结果每天早晨6时至中午12时,每年1~3月是AMI的发病高峰。每日6~12时发生率为38.6%,每年1~3月发生率为39.9%,与其他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MI发病高峰为每天上午。每年的1~3月.发病在我市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时间的规律,我们对近8年来收治、资料完整的62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25例中,男380例,女245例;年龄39~82(平均60±7)岁。均经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分析方法:1昼夜发病时间分布:将1日分为四个时间段,即00∶01~06∶00时、06∶01~12∶00时,12∶01~18∶00时、18∶01~24∶00时,计算各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其占总发病例数的百分比。2年发病时间分布:将1年分为4个时间段,即1~3月、4~6月、7~9月、10~12月,计算各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其占总发病例数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与非猝死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心功能状态、并发症、猝死因素及心电图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SCD发生与季节、时间、AMI发病部位、时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9例猝死患者中男女比为2.55;发病前有情绪应激18例(46.15%),有高血压、脑卒中史为16.15%和66.67%,梗死时有心衰46.15%,梗死时有低血压或休克35.90%,QRS低电压46.15%,室内传导阻滞17.95%,与未猝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D发生于秋季10例,冬季9例,多于春夏两季;SCD发生时间00:00~06:00 12例,06:00 ~12:00 15例,高于12:00~18:00和18:00~24:00两个时间段;AMI发病部位:前壁梗死17例,下壁梗死8例,前下壁复合梗死14例;SCD发生于AMI后第1天21例,第2~3天10例,第4~7天8例;6例发生于过度疲劳、饱餐及用力排便后.结论 恶性心律失常是SCD的主要致命性因素,而任何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荷的事情都可成为诱因,包括情绪不稳、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夜间突然起床、用力排便、饱餐、寒冷刺激等都能诱发猝死.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胸痛发作频率在上午06:00~12:00增高,也有研究发现在下午至傍晚还有一次稍小的第二个发作高峰。但对老年人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作者特对此进行探讨。研究对象为1979~1989年间住某医院冠心病监护病室确诊为AMI的1003例老年人,年龄≥65岁,因无明确胸痛等资料而除外者211例,对余下792例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本组792例老年人AMI按时间所描绘的胸痛发作频率呈双峰型分布,即在23:30~0:30和06:30~08:30的发作频率显著增加,而在时间上的均一分布可被否定(x~2=105.6,df=23,p<0.0001)。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流行病学研究证实AMI的发生并非是完全随机的,存在着一定的节律。因此AMI发病及死亡时间节律的探讨,对预防AMI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1AMI发病及死亡时间节律1.1AMI发病时间节律1.1.1AMI发病的昼夜节律国外Hansen等〔1〕对瑞典Mal mo地区6763例AMI患者发病时间的研究发现,以胸痛发作为发病起点,06:00~12:00和18:00~24:00时间段为AMI的发病高峰期。MILIS和ISAM研究表明,以肌酸激酶首次出现时间作为AMI发病时间,发现AMI在上午的发病率至少是夜间的3倍〔2〕。国内研究也…  相似文献   

13.
1965~1966年,在罗得西亚的一个乡村,对一群非洲工人及其家属,进行了长达19个月共881个小时的人群与疫水接触的定量观察研究。观察地点和方法:所观察地区有50户约200个居民。在玛佐河经常使用的两个接触疫水地点分别各设一个观察点,在乡村综合供水卫生设施(土自来水龙头、洗衣、洗澡设施,厕所)处也设一观察点。观察时间是上午6∶00~12∶30时或下午12∶30~18∶00时,  相似文献   

14.
猝死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988~ 1998年 ,我们收治冠心病猝死患者 5 2例 (其中住院期间发生猝死 43例 ,猝死后入院 9例 ) ,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均为急性发病 1小时内入院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6 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 12例 ,高血压病 8例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 11例 ,高胆固醇血症 32例。猝死发生在春季 2 2例 ,夏季 6例 ,秋季 10例 ,冬季 14例 ;猝死时间为上午 7~ 11时 2 6例 ,下午 3~ 6时 15例 ,夜间 11~ 2时 9例 ,凌晨4~ 6时 2例。猝死诱因为情绪激动 13例 ,寒冷刺激 19例 ,…  相似文献   

15.
黄连秋 《内科》2007,2(4):691-692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规律和特点,以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42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突发AMI情况,总结其发病规律,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42例老年AMI患者每天的6:00~9:00、18:00~21:00是发病高峰期,分别占35.71%、23.81%;51.14%患者在发病6h后才被察觉和诊断;80.95%患者有典型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发病前患有其他疾病;88.10%有明显诱因;病死率26.19%。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突发心肌梗死其发病高峰的时间段有所不同,发病后发现不够及时,多数患者有典型首发症状,发病前均有其他疾病和明显诱因。应实施预见性护理,及早发现病情,随时做好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16.
心率受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控作用影响,人体心率在24h中呈现出一定的昼夜分布节律。一般在觉醒前3h(即凌晨03:00~06:00)达到谷值,觉醒后心率迅速上升并于3~6h后(上午09:00~12:00)达到峰值[1~3]。与心血管事件在这段时间多发相关。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研究发现,静息心率  相似文献   

17.
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溶栓治疗有明显疗效,作者对影响卒中病人尽快入院的因素在英国莱斯特郡进行了历时12个月的前瞻性调查,探讨了年龄、性别、卒中的发病时间、卒中的严重程度、意识水平、陪伴状况及入院路程等因素对延误入院时间的影响。结果记录了莱斯特地区医院一年来登记在册的535例卒中病人中374例发病的确切时间(年龄29~98岁,中值为77岁,男332例,女203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中值为6h,其中25%的病人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发病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季节,月份,时间段的AAD发病规律。结果:AAD患者共978例,男性726例,女性252例;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473例,Stanford B型505例。冬季发病最多292例(29.86%),夏季发病最少203例(20.76%)。12月发病最多121例(12.37%),9月发病数最少55例(5.62%)。19:00至24:00发病最多411例(42.02%),1:00至6:00发病最少44例(4.5%)。Stanford A型AAD在冬季高发,夏季最少,相反Stanford B型AAD在春季高发,夏季最少。A型和B型AAD在不同季节的发病数量上有统计学意义(x2=8.931,P=0.030)。Stanford A型AAD发病最多在19:00-24:00,共291例(61.52%)。最少发生在1:00-6:00,共24例(5.07%)。Stanford B型AAD发病最多在13:00-18:00,共206例(40.79%),最少发生在1:00-6:00,共20例(3.96%)。A型和B型AAD在不同时间段发病数量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9.615,P<0.001)。在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发病数量较青年组和老年组多,并在19:00-24:00发病最多,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时间段的发病数量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98,P=0.043)。其余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AD的发病与季节,时间段有关联。冬季会增加AA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1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00: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给予同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正常人群血压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即表现为"两峰一谷",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上20:00时血压逐渐下降,至夜里2:00~3:00时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压又复上升,至上午6:00~8:00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16:00~18:00时出现第2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研究显示,部分高血压患者尽管其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其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