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少见并发症,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恢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它可分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与机械性胃排空障碍 ,严重的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可致完全性胃梗阻 ,往往需再次手术。经非手术治愈的病例 ,则往往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 1985~ 2 0 0 0年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 12 5 0例 ,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者 13例 ,发生率为 1%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5 0~72岁 ,平均 5 8岁。发生于食管癌切除术后 3例 ,贲门癌术后 10例。 12例经左侧开胸 ,1例经腹手术。术后 3日拔除胃管 5例 ,4日拔除胃管 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0例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细节护理,总结该并发症出现后的护理要点,提高治愈率。方法: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针灸,精神治疗及口腔护理分析总结。结果:2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8~34d保守治疗及护理均恢复顺利,2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术后均得以缓解。结论:老年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只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胃肠减压,心里护理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细节护理,都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340例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12例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对策进行探讨。本组资料胃排空障碍发生率3.53%(12/340)。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右胸腔胃高位牵拉、术后早期胸胃减压不充分致胸胃膨胀及胸胃牵引位置欠妥使胃大弯松弛下垂,胃大弯呈囊袋状坠积于膈上,均易致幽门部牵拉紧张、成角畸形。胃排空障碍大部为功能性,经保守治疗大部可以治愈。强调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术后胃排空障碍是胃术后近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和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减少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是预防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术后营养不良的有效措施之一。笔者自1990年 7月~ 2 0 0 0年 7月共收治胃术后胃排空障碍 14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4例 ,其中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2 8~ 6 7岁 ,平均 50 .6岁。 14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 Billroth 式术后 2例 ,行 Billroth 式术后 6例 ,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 1例 ,胃窦癌 D2 术后 4例 ,胃穿孔修补术后 1例。术后至症状出现时间 5~ 7…  相似文献   

6.
42例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2005年我院收治的42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12 d。42例病例中,5例术后30 d后恢复胃动力,8例20~30 d恢复胃动力,其余20 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22002)刘锦屏【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食管贲门癌1临床资料病例总数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6~75岁。其中食管癌15例,贲门癌6例;左经胸16例,右经胸4例,非开胸食管剥脱术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的2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发生于术后3~10天,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10~40天恢复胃动力,无一例再手术.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及早进行综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的2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发生于术后3~10天,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10~40天恢复胃动力,无一例再手术。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及早进行综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揿针治疗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食管癌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在脾俞(双)、胃俞(双)、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耳穴食道埋入揿针治疗,4日更换一次针具,5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患者1次治愈1例,占4.4%;2次治愈2例,占8.7%;3次治愈10例,占44.5%;4次治愈7例,占30.4%;5次治愈3例,占13.0%。经过1~5次治疗,23例全部治愈,占100%结论:揿针辅助治疗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自拟香砂吴茱萸汤治疗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30-330
目的:探讨自拟香砂吴茱萸汤治疗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DGE)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自拟香砂吴茱萸汤治疗,对照组用3%高渗盐水洗胃等治疗。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香砂吴莱萸汤对改善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指患者术后非因机械性梗阻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FDGE),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各种术式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我院2004-2006年共发生DGE5例,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2—2008年我院收治的14例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行心理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14例患者均在非手术治疗下恢复胃动力,正常进食无再次手术。结论做好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对其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时间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术后患者要很快的适应胸腔胃, 根据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 笔者以胃排空的时间作为一个指标, 来观察食管癌术后的生活质量. 对近10年的食管癌术后的病例随访, 其中符合统计资料的共21例.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伟琳 《河南中医》2005,25(8):56-56
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而致的胃排空延迟,又称胃瘫、胃无力症、胃潴留、胃麻痹等。我院1997年6月-2004年10月,共治疗本病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幽门器械扩张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胃潴留的效果。方法:12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采取用二尖瓣扩张器行胸胃幽门扩张;对照组进行常规食管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中应用幽门器械扩张有利于促进胸胃排空和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早期胃潴留等并发症,操作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性消化道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2月—2010年2月应用管状吻合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38例的手术资料。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7.2%);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脓胸1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伴呼衰1例。手术失败2例,其中1例术后3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术后X线钡餐以及纤维内窥镜检查除3例吻合口狭窄外,其他的吻合口均>1.0 cm,多数钛钉未脱落。结论使用管状吻合器在胸腔内进行食管胃吻合方便、迅速、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与传统静脉补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选择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CRn=3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0),两组均于术后第1日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静脉营养。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无吻合瘘发生。胃排空障碍1例。患者体重较术前无明显差异。肠外营养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体重较术前下降(4±1.3)kg。两组患者体重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残胃无力症的报道较多,但报告中所统计的原因还包括一些机械性因素。并非纯动力性胃排空障碍。事实上胃癌术后纯属功能异常的胃排空障碍也可常见到。并常导致医生的错误判断和不适当的外科决策。笔者诊治9例具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复习有关文献资料采用中药空肠滴注和综合性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指患者术后非因机械性梗阻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FDGE),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各种术式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我院2004-2006年共发生DGE 5例,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