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侧腓动脉与腓骨血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侧成人下肢腓动脉及其与腓骨血供关系研究的主要结果: 1.腓骨全长29.8~40.0厘米(平均34.26±0.23)。 2.腓动脉起自胫后动脉占90.0±3.0%,起自胫前动脉占1.0±0.99%,胭动脉占1.0±0.99%,腓动脉代替胫后动脉占8.0±2.71%。 3.腓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15~0.60厘米(平均0.37±0.01)。 4.腓动脉与腓骨靠近点(二者开始相距0.5厘米之点)距腓骨小头尖平面6.30~17.01厘米(平均10.35±0.22)。 5.腓骨滋养动脉共发现94条,包括双滋养动脉2条。未发现腓骨滋养动脉8侧。其长度为0.4~2.0厘米(平均0.96±0.07)。 6.腓骨滋养孔最多位于腓骨后侧,占51.06±5.15%。 7.弓状动脉分布于腓骨骨膜及其骨皮质,有1~5支,以3~4支多见。 8.肌支多分布于小腿后群和外侧群,支数差异较大。 9.腓动脉根据起始动脉分为四型。Ⅰ型于胫后动脉,占90.0±3.0%。 10.讨论了腓动脉与腓骨血供的密切关系,指出了腓骨中/上、下/上、上/中和中/中部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胫腓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测量了成对的胫骨246侧,腓骨212侧,包括二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腓骨周径为胫骨周径的二分之一稍强。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胫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二个或三个滋养孔亦很少见(1.63%);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该骨的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值34.53);在横向上多位于胫骨的后面(95.22%)。两侧胫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较多(72.36%)。滋养孔的口径一般均较大,方向多通向远端(99.20%)。腓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显示变化较多。腓骨滋养孔缺乏的有2.36%,二孔以上的9.43%。腓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分布弥散,位于该骨中1/3的最多(90.39%);在横向上多数集中在腓骨后面(57.64%)、内侧缘及内侧面。两侧腓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对称的较少(16.98%)。滋养孔的口径一般较小,通向远端的占89.52%。二、解剖出胫、腓骨滋养动脉各100例。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和口径,并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及行径。胫骨滋养动脉的起点变化较多,起自胫后动脉的有67%。胫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4.57厘米,起始段的外径平均1.53毫米;其行径颇为恒定,穿通胫骨后肌的起始部,贴胫骨上1/3部的后面下行,然后进入滋养孔。腓骨滋养动脉均起自腓动脉,但起始高度则多变。腓骨滋养动脉的口径细小,行程亦短,其平均长度为1.1厘米,起始段外径平均0.9毫米;行经(足母)长屈肌与胫骨后肌间,入滋养孔。腓动脉发出的弓形动脉,穿(足母)长屈肌的起点,沿腓骨的背面行走,对腓骨骨膜的血液供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调查了完整的干燥成人腓骨211根(左111,右100),用测骨盆的测径规测其长度(腓骨小头最高点至外踝最低点的距离),观察孔数、孔向,用游标卡尺测量腓骨滋养孔的位置,用手术显微镜的分测微器测滋养孔的最大横径。所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带血管蒂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0块腓骨上,用细钢丝、游标卡尺测量了腓骨的长度、滋养孔数、滋养孔在腓骨各面上的分布和孔径以及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并列出回归方程。结果腓骨平均长度为(34.53±2.21)cm,滋养孔大多分布在腓骨后面占73.37%,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平均为(15.55±3.94)cm,滋养孔径平均为0.73mm。结论通过测出供侧腓骨的长度,就可推算出腓骨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再以滋养孔为中心截取所需移植腓骨的长度,就可保证被截取的腓骨带有主要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5.
1.作者测量了成人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共400例,对各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2.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位置均以分布于各骨的后面、并以中1/3处为多。 3.根据滋养孔的位置、数目以及至骨上端的距离等,下肢骨骨折以中1/3处愈合为好。截肢高度不应低于膝关节以下6厘米,这样既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又有利于假肢的安装。 4.股骨滋养孔的数目以一孔49.25%,二孔47.50%为多。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以一孔96.00%、89.75%为多。股骨及腓骨均发现有无孔者,各为1.00%、1.75%,胫骨未发现有无孔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股骨干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股骨滋养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及外径 ;5 0根干燥成人股骨 ,观察股骨滋养孔。结果 :股骨滋养孔主要位于粗线上或粗线内侧面 ,滋养孔的位置距股骨内侧踝 1 6 9± 3 .3cm。滋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 ,相当于第 3穿支部位的股深动脉干发出的分支 ,外径 1 5± 0 .3mm ,长为 1 2± 0 .3cm。结论 :选用股深血管穿支及其滋养动脉为蒂的同种异体股骨段移植 ,可用于重建股骨干大段缺损。  相似文献   

7.
腓骨的研究     
目的 提供腓骨测量及形态观察的地方性资料。方法 采用 2 1 4例内蒙古通辽地区出土的成年人干燥腓骨标本 ,使用游标卡尺、卷尺、粗细不等的铜丝肉眼观察。结果 腓骨最大长为 (33 2 3± 2 52 )cm ,腓骨骨干中部周长为 (3 97±0 51 )cm。滋养孔数目单孔者为 56 0 7% ,双孔者为 2 9 9% ,3孔者为 1 1 68% ,无孔者为 2 34 % ;滋养孔距腓骨下端的距离 :第 1孔为 (1 8 1 3± 5 0 5)cm ,第 2孔为 (1 4 2 4± 4 2 4 )cm ,第 3孔为 (1 2 99± 4 94)cm ;滋养孔在腓骨纵向上的位置于中段上份者 1 2 8个孔占 39 62 % ;滋养孔在横向上的位置于后面者多 ,计 1 67个孔占 51 70 % ;滋养孔方向多数通向远侧 ,计 2 68个孔占82 97% ;滋养孔横径 :第 1孔为 (0 45± 0 2 4 )mm ,第 2孔为 (0 42± 0 2 )mm ,第 3孔为 (0 32± 0 2 1 )mm ;滋养孔指数 :第 1孔平均值为 54 7,第 2孔平均值为 42 7,第 3孔平均值为 39 1。结论 本组腓骨最大长与中部周长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P <0 0 1 )。  相似文献   

8.
对69例尸体下肢的腓动脉与腓骨滋养动脉起点到腓骨小头的距离,腓动脉起点到腓骨滋养动脉起点间的距离,直径及滋养动脉的长度和直径,腓动脉的行周围关系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并对其中四例新鲜肢体进行了脑动脉造影,证实了腓动脉,腓骨滋养动脉的分出部位和滋养动脉进入腓骨干的确切位置,同时对腓动脉切取的长度与腓骨主要滋养动脉的关系及保护支配胫骨后肌,拇长屈肌的神经免受损伤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双侧的胸椎及腰椎椎体解剖学参数,为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CT片上测量胸椎T1~12及腰椎L1~5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的分段长度(椎体段、椎弓根段和椎板段)、进钉外展角及椎弓根峡部宽度和高度。计算各解剖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 纳入胸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21岁,腰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05岁。胸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19.09±2.36)mm,右侧(19.77±2.54)mm;螺钉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7.67±1.19)mm,右侧(8.17±1.16)mm;螺钉椎板段长度为左侧(9.94±2.02)mm,右侧(9.06±1.71)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8.61± 2.57)°,右侧(8.44±2.71)°;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8.44 ± 2.71)mm,右侧(5.95 ± 1.16)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1.76±1.86)mm,右侧(11.79±2.24)mm。腰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26.99 ± 3.37)mm,右侧(27.06±3.24)mm;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10.00±1.58)mm,右侧(10.37 ± 1.53)mm;椎板段长度为左侧(12.74±2.16)mm,右侧(13.96±2.46)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16.16±2.93)°,右侧(16.31±3.05)°;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9.72±1.59)mm,右侧(9.45±1.84)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4.50±2.83)mm,右侧(14.05±2.39)mm,胸椎与腰椎螺钉椎体段长度、椎弓根段长度、椎板段长度、进钉外展角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L5椎弓根峡部高度分别与椎弓根峡部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胸椎及腰椎椎骨较为细致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可获得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较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成人小腿胫、腓骨的相关形态学指标,为小腿骨折固定、自体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积累人体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游标卡尺、角规、求积仪,对52具成人出土骨骼(100侧)完整的小腿胫腓骨(左52侧、右48侧)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成人胫骨长(35.7±1.77)cm、滋养孑L距内踝尖距离(23.8±1.46)cm、滋养孔时钟位左侧11时(5±0.25)分、右侧12时(1±0.22)分,腓切迹长(2.6±0.59)cm、宽(2.7±0.63)cm、深(0.6±0.22)cm,胫骨内踝关节面面积(2.5±1.56)cm2、下关节面面积(8.6±1.02)cm2;腓骨长(35.2±1.72)cm、滋养孔距外踝尖距离(19.3±2.04)cm、滋养孔时钟位左侧12时(2±0.21)分,右侧11时(58±0.17)分,腓骨头关节面面积(1.4±0.51)cm2,踝关节面面积(3.7±0.41)cm2,外踝沟长(2.6±0.59)cm、宽(2.7±0.63)cm、深(0.6±0.22)cm;内、外踝尖高度差(1.88±0.42)cm。结论胫腓骨骨折的固定方式、固定装置的选择,自体骨移植以及骨、关节的重建均应以两骨的形态学为依据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桡、尺骨滋养孔和滋养动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测量了成对桡骨246侧,尺骨224侧,包括两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和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大小和方向。桡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92.68%。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桡骨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为35.0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桡骨体前面(占64.84%)或前缘,部分滋养孔位于骨间嵴或桡骨后面。两侧桡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出现率为35.77%。滋养孔的口径中等,方向均通向近端。尺骨滋养孔具单孔的占89.29%。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尺骨上、中1/3交界略偏下方的邻近区域内,指数平均为37.98;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尺骨体前面(占88.84%)或前缘,位于骨间嵴或后面者极少。两侧尺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40.18%。滋养孔口径中等,但较桡骨者稍大,方向均通向近端。二、解剖桡、尺骨滋养动脉各100侧,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口径、起始高度,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程。桡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最多(占71.84%),其次起自骨间总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及正中动脉。桡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1.80厘米,起始段外径0.84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8.58厘米。尺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占38%、尺动脉的占25%、尺侧返动脉的占28%,其余起自骨间总动脉和骨间背侧动脉。尺骨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2.24厘米,起始段外径0.87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6.76厘米。桡、尺骨滋养孔在横向上的位置,与滋养动脉的起点显示一定关系,发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桡、尺骨前面、骨间嵴及其附近的滋养孔,起自其它动脉者多进入桡、尺骨前面和前缘的滋养孔。在事先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桡、尺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以及骨膜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2.
有关锁骨滋养孔的资料,一般解剖学教科书多不论及,杂志上也少有报导。为了积累中国人的体质资料,本文对800根锁骨的滋养孔进行了观测。材料和方法四川南充地区出土的中国成年人锁骨800根,左右各400根,未分性别。对锁骨的长度、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大小、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颅底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形态学参数,为国人颅底应用解剖学和骨学体质调查积累资料,为颅底外科突破手术禁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100例成人骨性颅底标本,测量了骨性颅底颈静脉孔的前后径、内外径及颈静脉窝的深度,颈静脉孔与邻近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枕髁的长度、宽度及枕髁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颈静脉孔的前后径左侧为(7.90±2.01)mm,右侧为(8.80±1.63)mm;内外径左侧为(13.9±2.44)mm,右侧(14.47±2.52)mm。颈静脉窝深度左侧(12.28±2.41)mm,右侧(13.79±3.67)mm。乳突尖与颈静脉孔的外侧缘的距离左侧为(23.47±2.65)mm,右侧为(22.84±2.88)mm;茎乳孔与颈静脉孔外缘的间距左侧为(7.44±1.36)mm,右侧为(6.78±1.61)mm。颈静脉孔内侧缘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外侧缘的距离左侧为(9.09±0.76)mm,右侧为(9.86±1.25)mm;枕髁前端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前缘间距左侧(14.46±1.23)mm、右侧(11.41±1.91)mm;枕髁后端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后缘间距左侧(11.09±2.75)mm,右侧(14.39±1.85)mm。结论:在颈静脉孔区肿瘤远外侧入路手术中,磨除孔外侧与乳突间骨质时,自乳突尖约16mm处注意保护自茎乳孔出颅的面神经;在内侧入路手术中可磨除枕髁前半部不超过11mm;枕髁磨除的厚度不超过10mm,以防在磨除枕髁时伤及横过髁中部深面的舌下神经。在切除颈静脉孔前缘或前上缘的肿瘤采用经口咽入路时磨除颈静脉结节的厚度在8mm以内可防止伤及舌下神经。  相似文献   

14.
腓骨的血液供应(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作自体移植,以修复各种长骨缺损、融合脊柱、矫正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应用日趋广泛。手术成败,常常取决于腓骨血供能否保证。关于腓骨的血液供应,多数作者认为:根据滋养孔位于腓骨中1/3上份,故截取带血管蒂的腓骨宜以中1/3上份为主体。1975年Taylor指出:除了滋养动脉,还有一系列节段性的肌骨膜动脉——弓形动脉,但是他对弓形动脉的介绍不够详尽。他做了二例手术,曾提出腓骨移植宜带一圈一厘米厚的肌肉袖。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对腓骨滋养孔进行了观察,或采用X线血管造影来研究腓骨的血供。有些作者虽然看到了弓形动脉,但没有阐明弓形动脉的分布规律,以及它是怎样进入骨质滋养腓骨的。本文对腓骨滋养动脉及弓形动脉作了进一步解剖观察,以期弄清腓骨的血供来源,为临床手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8± 5 .12个 ,滋养孔 8.5 5± 3.10个。②跖骨中段滋养孔 ,1孔者最多占 85 .2 3%。③跖骨近、中、远节均有血管孔 ,其中滋养孔数目不恒定 ,趾骨中段滋养孔出现率为 4 2 .0 %。结论 :足骨均有血管孔 ,多数分布在足骨底面、内侧面和背侧面。  相似文献   

16.
带血管蒂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 ,广泛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远处转移或转位 ,修复组织缺损。下颌各种严重疾病除造成的缺损 ,曾用自体肋骨移植或有机玻璃植入 ,有其诸多缺点。本文运用带血管蒂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 ,修复下颌骨的缺损 ,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选用 :一 ,10 6侧外形完整的干腓骨观测如下 :1.腓骨中轴为一直线 ;2 .全长 338.4±2 6 .76 mm;3.中部直径 12 .8± 2 .4mm;4.滋养孔距上端 140 .4± 0 .2 1mm、滋养孔共有2 2 9个 ,其中 187个孔 (81.6 % )向近中、2 7个孔 (11.8% )横向、15个孔 (6 .6 % )向远中等开放 ,只有一孔者 91侧 (85 .8% )、…  相似文献   

17.
跖骨属长骨,研究其滋养孔,有助于了解滋养动脉的分布规律,对跖骨骨折等临床诊治有一定1 材料和方法利用成人足骨25副的跖骨(250根)及散在的跖骨359根(计第一跖骨91根,第二跖骨91根,第三根跖骨59根,第四跖骨58根,第五跖骨60根),共609根.在放大镜下辨别滋养孔,并用直径0.15mm金属丝通入滋养孔证实之.用两脚规和毫米尺测量孔在纵、横向的位置.有二孔者用肉眼分出主孔和副孔.  相似文献   

18.
<正> 测量170对股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及周径。观察了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滋养孔无一例缺,但四、五孔罕见。纵向位于股骨中1/3占71.5%,横向位于后面占98.62%,两侧孔位置对称的不多(7.06%),孔通向近侧的占98.44%。表示孔位置的孔指数为:滋养孔至大转子最高点距乘100,除以骨长度。  相似文献   

19.
测量了126对肱骨的长度、最大径、最小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肱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80.56%,双孔占17.86%。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位于中点偏下,指数平均值为55.3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前内侧,占85.58%,部分滋养孔位于后外侧面,桡神经沟附近。两侧肱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26.19%。滋养孔的口径中等的占42.62%,大的37.38%。解剖肱骨滋养动脉100例,共110支。测量了其长度、口径。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径。滋养动脉起自肱动脉的最多,占82.73%;起自肱深动脉的9.09%。其它起自尺侧上副动脉、桡侧副动脉、旋肱后动脉、中副动脉。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为2.16厘米。起始段外径1.26毫米。滋养动脉的起点与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起自肱动脉和尺侧上副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位于前下内侧区的滋养孔,而起自肱深动脉等的滋养动脉,则常进入后上外侧区的滋养孔。在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肱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股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量170对股骨,共340侧,包括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但四孔和五孔滋养孔罕见。滋养孔在纵向上,多位于股骨的中1/3(71.50%);横向上多位于股骨后面(98.62%),两侧股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不多(7.06%)。滋养孔口径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98.44%)的滋养孔通向近侧。二、解剖出股骨滋养动脉100例。股骨滋养动脉大多数起自股深动脉各穿支,发现部分滋养动脉由股深动脉终末支直接形成或由股动脉下段发出,长度平均为1.16 cm,外径平均1.51 mm。其行径较为恒定,居大收肌深面,多半在股骨粗线处进入滋养孔。三、经动脉造影的婴幼儿股骨标本X线照像上,观察了股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