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惊恐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以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为特点,常伴有强烈的害怕、心悸、出汗、震颤、窒息感和濒死感等,患者持续担心症状发作或回避相关场所,易发展为广泛性焦虑症。全球范围内惊恐障碍发病率约为2.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疾病负担越来越重。目前我国惊恐障碍患者的首诊几乎全部在综合医院,误诊率较高,尚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通过对1例35岁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诊疗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体现了辨证统合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其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全科医生对整合取向心理治疗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2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红  陈爱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55-2056
惊恐障碍(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数次发作后可以出现预期焦虑、场所恐怖及抑郁症状。在美国PD的终身患病率在3%左右,且女性较男性更易患PD。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我院的22例惊恐障碍患者实施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层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性冷淡是女性性功能障碍中较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它不仅给许多夫妻带来难言苦恼,而且对婚姻起着破坏作用。因此,必须对性冷淡认真对待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05-107,115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婚姻的态度,明确其对婚姻不积极的原因。方法对56例疾病稳定期的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40例正常未婚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婚姻态度量表(M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态度量表评定总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中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不积极的因素有:病耻感、不自信、担心遗传、长期吃药或住院、工作经济条件差、家庭影响等。结论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婚姻的态度比较消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婚姻冲突中女性的人格特征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心理咨询门诊38例女性婚姻冲突者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MMPI)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婚姻冲突女性的MMPI以24/42模式偏多,伴有Hs、Hy、Si分偏高。结论婚姻冲突的女性有明显的冲动、抑郁、焦虑、缺乏自信、对立情绪和偏执倾向等个性特征,他们对自己感到不安全、不满,常常有婚姻方面不愉快,因此,婚姻冲突与此因素相关。MMPI的测定为婚姻咨询提供了颇为有意义的参考价值。并为婚姻冲突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0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惊恐障碍的医疗费用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对惊恐患者的疗效,方法:调查70例患者的医疗费用,病程,所做的主要辅助检查的种类及次数,同时用焦虑,抑郁量表观察了SSRIs类药物对惊恐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惊恐障碍的患者有较长的病程,病程中接受了很多不必要的辅助检察同时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SSRIs类药物能明显降低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在确诊前有较长的病程,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SSRIs是一种治疗惊恐障碍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0例惊恐障碍病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病人起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惊恐障碍病人多初诊于心内科,症状表现以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多见,经心理治疗及抗抑郁剂合并抗焦虑剂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结论: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惊恐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焦虑障碍,症状包括胸闷、心悸、出汗、震颤、呼吸短促和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该病患病率为3.6%~5.1%,以中青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不及时诊治易转换为慢性甚至永久性疾病,其终身患病率为3.4%~4.7%~([1-2])。惊恐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了解惊恐障碍患者的就诊途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情况,建议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医院医生对惊恐障碍的识别率,使惊恐障碍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药物治疗上,主张应用SSRI类抗抑郁剂早期合用苯二氪卓类药物(4周内逐渐停用).  相似文献   

10.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质量与婚姻调适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质量与婚姻调适程度。方法 采用Olson婚姻质量量表(ENRICH)与Locke-Wa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对66例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量表的常模或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质量明显降低,ENRICH六项因子(婚姻满意度,性格相窝性、规律交流、解决冲突的方法、性生活角色平行性)评分都显著低于正常。患者的婚姻失7调现象明显增  相似文献   

11.
惊恐障碍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依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惊恐障碍病程多趋向于慢性化,一般需要至少6个月的治疗。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以,所选药物除具有较好的疗效外,还要有较少的副作用,以及较好的耐受性和不影响服药者的正常行为活动等特点。现在由于可选择治疗药物的范围越来越广,所以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治疗中断也越来越少。大量文献显示,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在治疗惊恐障碍时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及耐受性。为了解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我们对近几年来国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主题词为“惊恐障碍”及“药物治疗副作用”的文献进…  相似文献   

12.
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惊恐障碍的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其疗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运动疗法在惊恐障碍治疗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运动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为更好发挥运动疗法在惊恐障碍的治疗作用中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乔爱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63-2764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0例惊恐障碍病人使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病人起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惊恐障碍病人多初诊于心内科,症状表现以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多见,经心理治疗及抗抑郁剂合并抗焦虑剂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结论: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惊恐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梁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09-1009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记录每2周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CGI,进行评定,并做实验室监测,对32例惊恐障碍(PD)患者进行10周帕罗西汀40mg/日治疗研究。结果83.9%的病人疗效显著,96.8%病人症状改善。治疗第4周起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分数即显著下降。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PD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假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 198 9年 ,Gorman[1] 等人阐明了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假说 ,这使人尝试去理解两种看上去不同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同样具有干预效应。这一理论假定惊恐发作本身源于与 5 HT和NE能传递以及呼吸控制功能有关的脑干位置 ,而预期性焦虑产生于边缘结构的兴奋 ,最后也假定恐怖性逃避是前部皮质激活的功能表现。此后这一假说论证了药物的治疗效应是通过使惊恐障碍患者脑干活动正常化而达到的 ,认知行为治疗则在皮质水平起作用。然而近年来 ,Gor man等提出当初的假说忽略了有关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本文…  相似文献   

16.
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方式。方法用患病行为问卷对47例惊恐障碍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自评。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取向(P/S)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性(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伴广场恐惧的患者在GH(5.71±1.37)、DC(4.16±1.29)因子上显著低于伴广场恐惧的患者(6.57±1.09,4.93±0.73),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长病程的惊恐障碍患者在AD、AS因子上显著高于短病程患者(P<0.05),余差异无显著性。高教育年限组情感压抑(AI)因子分显著高于低教育年限组。以性别、婚姻、家族史等因素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们应根据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方式.方法用患病行为问卷对47例惊恐障碍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自评.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取向(P/S)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性(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伴广场恐惧的患者在GH(5.71±1.37)、DC(4.16±1.29)因子上显著低于伴广场恐惧的患者(6.57±1.09,4.93±0.73),余差异无显著性(P >0.05).长病程的惊恐障碍患者在AD、AS因子上显著高于短病程患者(P <0.05),余差异无显著性.高教育年限组情感压抑(AI)因子分显著高于低教育年限组.以性别、婚姻、家族史等因素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们应根据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点,并分析二者的区别,以期为二者的鉴别、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就诊于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的惊恐障碍患者和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性别等进行1∶1配对对照分为两组(即惊恐障碍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共匹配成功48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正性生活事件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惊恐障碍组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及总分、焦虑得分均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抑郁得分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客观支持得分及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惊恐障碍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惊恐障碍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内均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惊恐障碍患者受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更多,且主观支持感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差,焦虑情绪较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情绪明显,但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回颐性分析6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惊恐障碍患者多初诊于心内科,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多见。认为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有利于惊恐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57例女性惊恐障碍患者和74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结果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血清T与惊恐障碍的严重程度、HAMD总分及迟缓和睡眠障碍因子呈负相关(P<0.05);血清LH、FSH与HAMA中的焦虑躯体性因子呈正相关(P<0.05);血清FSH与HAMD中的焦虑躯体化及睡眠障碍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性激素水平的紊乱,其血清T水平与惊恐的严重程度及抑郁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