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吸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颈部包块性质鉴别的意义。方法对278例颈部包块(甲状腺肿大除外)患者行针吸取样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278例颈部包块患者中,属于淋巴结肿大的199例:慢性淋巴结炎118例,增生性淋巴结炎26例,急性淋巴结炎5例,结核性淋巴结炎23例,坏死性淋巴腺炎3例,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转移癌14例,增生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属于涎腺肿大的58例:急性涎腺炎10例,慢性涎腺炎14例,涎腺混合瘤17例,恶性肿瘤3例,涎腺囊肿5例,腮裂囊肿9例;异位甲状腺3例;脂肪瘤4例;诊断不明14例。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形态学检查实用性较高、操作简便安全,能够为临床快速鉴别颈部包块病变性质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韩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7-1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高频彩超资料,并于治疗后对比分析。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且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结论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腹腔肿大淋巴结,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附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zing Hyperplastie Lymphadenopathy简称NHL)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等。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临床上,大部分病例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病理组织学上以淋巴结内出现凝固性坏死灶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无中性白细胞浸润为特征。由于本病在一般成书上尚无记载,国内报告的病例较少,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评价其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伴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90%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占71%,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5.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又称为类何杰金氏病,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女性,18岁,住院号116408。患者以间歇性发热、咽痛,伴左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月余而入院。一年前曾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疾病。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8.4℃。咽部明显充血,两侧扁桃体Ⅱ°肿大。心肺(-)。肝于右肋下可触及,剑突下约2cm,无压痛。脾于侧卧位可触及。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菊池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菊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入院,其颈部淋巴结活检符合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经过强的松等对症处理后体温正常,肿大淋巴结消退,强的松逐渐减量并随访3个月,无疾病复发。结论菊池病为临床少见病,患者多以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确诊需要依靠淋巴结活检及病理,一旦确诊,糖皮质激素为目前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MSCC)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炎(RH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34例,其中MSCC 19例、RHL 15例,入院均行MR-DWI扫描,采用MaZda软件对ADC图像进行处理,统计病变淋巴结的直方图参数值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中的...  相似文献   

8.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是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疾病.国内外均有报导.本文收集我院经淋巴结活检证实的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3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袁纯  严海斌 《江西医药》2007,42(11):1036-1037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5例,分析这些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25例病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疼痛部位为脐周痛(68.8%)和右下腹痛(26.4%),疼痛可表现为隐痛和痉挛性疼痛,多为阵发性.其中46.4%伴发热,35.2%伴呕吐,12.0%伴咳嗽,2.4%伴腹泻.腹部B超检查125例病例均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增厚,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抗感染,辅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解痉,补液等综合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诊断依据: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腹痛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它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方可诊断.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辅以解痉、补液等支持疗法,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0.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4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本组24例患儿,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12周。结果 24例淋巴结病理组织学均可淋巴结部分结构消失,皮质区内凝固性坏死,病变区及周围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经治疗后24例均临床治愈,随访1-3年,预后良好。结论 对临床上长期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应做淋巴结病理活检或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明确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对其确诊率和临床病例对照符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6例患者中共130例被确诊为颈淋巴结肿大,确诊率为95.6%。淋巴结炎87例,经临床确诊85例,确诊率为97.7%;淋巴结核6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83.3%;恶性淋巴瘤7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71.4%;淋巴结转移瘤34例,经临床确诊33例,确诊率为97.1%;巨大型淋巴结增生2例,经临床诊断确定为误诊。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本组 2 4例患儿 ,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 12周。结果  2 4例淋巴结病理组织学均可见淋巴结部分结构消失 ,皮质区内凝固性坏死 ,病变区及周围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经治疗后 2 4例均临床治愈 ,随访 1~ 3年 ,预后良好。结论 对临床上长期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粒细胞减少的患儿 ,应做淋巴结病理活检或穿刺行细胞学检查 ,做出正确诊断。明确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就本院5例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3d后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1周后,淋巴结及脾大消失,3周后,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1个月停用激素,有1例复发,再用激素仍然有效。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0%。结论: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三大主征。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疾病,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曾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4,(34):176-177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疑似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18例,所有患儿均高频彩超腹部扫查,经治疗后对比其与治疗前的声像图变化,并统计分析与正常淋巴结(对照组)的不同点。结果本组21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淋巴结声像图变化包括:淋巴结明显肿大,纵横比均>2,伴丰富的血流信号,RI为0.530.63;治疗前后的淋巴结大小与血供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后可见较为典型的超声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裴学玉  徐春华  池云  胡志亮 《安徽医药》2023,27(9):1783-1786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 2022年 6月 10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 1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菊池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人不明原因高热,头痛、呕吐,颈部淋巴结多发肿大,外院结核感染 T细胞斑点试验为阳性,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转入该院,入院后血清学、脑脊液化验无结核感染依据,予经验性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治疗后未见好转,后经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菊池病,予糖皮质激素口服后体温降至正常,头痛症状缓解,随访了解到病人颈部肿大淋巴结缩小,未有复发。结论菊池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临床上有些医生认知不足,容易误诊误治,对于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无菌性脑膜炎表现的病人要注意考虑菊池病可能,尽早行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识别。方法对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进行归纳、分析,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中,4例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1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8~3.5cm,平均2.6cm。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1)淋巴结被膜增厚及被膜纤维化,被膜及淋巴结内可见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2)淋巴滤泡明显增生,滤泡间和副皮质区血管周围有大量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3)闭塞性血管内膜炎;4)小血管周围炎;5)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改变,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6)淋巴结边缘窦内单核样B细胞增生;7)淋巴滤泡内外小灶性坏死。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均阳性。结论梅毒性淋巴结炎有着相对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因此,病理医师要对该疾病充分认识并结合病史及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误诊1例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医疗室刘鸽患者女,24岁。因反复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月余住院。发病时在外院曾按急性淋巴结炎肌注卡那霉素两周,症状缓解,淋巴结缩小。一周后症状又出现,血常规正常,右颈淋巴结活检提示慢性淋巴结炎。改用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病毒唑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肿大淋巴结横径及纵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厖.05);试验组的便秘或腹泻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止痛药使用率及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肿大淋巴结减少或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及肿大淋巴结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消退,降低手术及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吸取教训,回顾总结分析我院1997-2002年1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1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均手术治疗,其中回肠段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有少量渗液或脓液13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同时阑尾轻度充血2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位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慢性阑尾炎2例,其余为正常阑尾。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炎与急性阑尾炎症状相似,极易混淆,应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详细采集病史,认真仔细体检,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面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方法及意义.方法 将近5年来30例面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术前、术后比较,病检确诊.结果 该组患者25例为淋巴结炎,5例为淋巴结转移性癌,各占83.3%、16.7%.其中,5例淋巴结转移性癌中,2例未找到原发灶,占40%,病灶隐匿;2例术前未扪及淋巴结,占40%.而术前疑为淋巴结转移者,术后病检为淋巴结炎14例,占46.7%.结论 面颈部淋巴结肿大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应重视其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