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背景: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新一代带穿支游离皮瓣移植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目的:观察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方法及其修复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6-04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及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6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不能直接缝合导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外露。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因头面肿瘤切除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9例,平均50岁;因四肢肿瘤切除术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7例,平均为39岁,所有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生分两组同时或先后进行手术。肿瘤切除由头颈外科或骨外科医生承担,肿瘤切除后由整形外科医生承担修复任务,整形外科医生先确定受区血管床,并游离,准备好受区血管。其中有2例游离出神经断端做神经修复。根据创口情形切取穿支皮瓣:于髂前上棘及髌骨前外上缘连线作为皮瓣的纵轴线,确定中点,并在中点区域设计所需要的皮瓣。皮瓣最大面积达28cm×15cm,在皮瓣范围内用超声多普勒仪确定主要穿支浅出点(即超声回音最强点)一二个。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在放大镜下逐步切开分离皮下组织与深筋膜。遇到主要穿支后,确保一二支主要穿支不受损伤;并沿着穿支血管追踪分离深筋膜、肌肉或肌间隔,及至所需要的血管蒂的长度和所需要的血管管径的大小。必要时保留股前外侧皮神经,本组修复皮神经两例。供瓣区创面直接闭合,放负压引流。在显微镜下用9-0尼龙线吻合血管,用10-0尼龙线吻合神经,间断缝合皮瓣与受区创缘,同时放负压引流于瓣下。头部创口缝线术后9~11d拆除,四肢创口的缝线术后12~15d拆除,供瓣区缝线术后15d以后拆除,引流管在术后3d拔除。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愈合情况(Ⅰ期愈合:术后伤口按期愈合;Ⅱ期愈合:术后伤口未按期愈合),同时观察皮瓣是否坏死、伤口是否裂开等。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纳入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伤口Ⅰ期愈合14例,Ⅱ期愈合2例(1例皮瓣远端约2.5cm宽的皮瓣缺血坏死,清除坏死组织后直接缝合愈合,另1例面部上端与皮远瓣区伤口有约3cm长裂开,经换药、再缝合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外形满意,均未见明显疤痕,下肢负重、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对供区损伤小,对受区修复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头面和四肢肿瘤清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具有血管蒂恒定,血管蒂长、径粗、面积大、部位隐蔽,不牺牲肢体主于血管,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较大软组织缺损修复最佳的皮瓣供区之一,广泛应用于头颈外科领域,被公认为理想、可靠的材料。2007年12月-2008年5月。我院对16例头颈部肿瘤病人在行肿瘤根治术同期进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相似文献
5.
柏正群李曼刘建兵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6,17(2):54-55
目的探讨手术修复耳廓缺损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耳廓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创面,分别采用原位缝合、游离植皮、局部皮瓣修复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耳廓组织缺损均一期修复成功,未发生坏死或感染,皮瓣全部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在手术修复耳廓缺损的治疗中应重视外形及功能的恢复,局部皮瓣可作为修复耳廓缺损的优良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需要根治性扩大切除,术后常导致组织器官缺损,造成术后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自1993年至今我科对1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及同期进行组织器官缺损组织瓣移植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2009年1~9月22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合并症的护理,尤其是患者供皮区的准备、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游离皮瓣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是保证皮瓣能否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治疗主要以根治术为主,但术后有大范围的软组织缺损。随着显微外科的进展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可用于修复的组织瓣自身多处可取。口腔部位的修复皮瓣需质地柔韧、易塑形、血运丰富,常用的胸锁乳突肌瓣邻近口腔,制作简便,但舌癌早期就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所以使用受到限制。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巳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得到应用。作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并与胸大肌皮瓣作比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带血管化的阔筋膜修复跟腱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带血管化的阔筋膜治疗跟腱及软组织缺损11例。皮肤缺损4 cm×6 cm~9 cm×13 cm,跟腱损伤部分缺损或全部缺损,病例的缺损长度2~5 cm。根据创面大小及跟腱损伤或缺损的程度,切取相应大小的股前外侧皮瓣及阔筋膜,设计跟腱缺损区处于穿支血管蒂部,修复跟腱缺损。患足跖屈位术后石膏固定6周。供区行中厚皮片移植修复。
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部分指肪液化,换药后愈合。部分植皮的供区植皮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跟腱张力恢复,踝部跖屈背伸功能正常。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带血管化的阔筋膜修复跟腱及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16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在设计切口时与Millard法相似,但省略了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结果16例中15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因小儿自己抓伤致创口Ⅱ期愈合。患侧唇的高处、长度与健侧一致。患侧鼻底宽度适中且有较好的丰满度,鼻翼外脚形态自然,患侧人中嵴较明显,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唇珠微突,鼻小柱形态好。结论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定点明确具体,操作方便,创伤小,术后能有良好的鼻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Shivi Goel Jyoti Arora Vandana Mehta Mona Sharma Rajesh Kumar Suri Gayatri Rat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15,3(1):85-88
The anatomical knowledge of arterial variations of lower limb is of utmos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day surgeons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 for minimizing complications during vascular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s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embolism.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 isan important branch of Profunda Femoris artery and precise knowledge of its variations can be of great relevance during surgical and radiological procedures in femoral region.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a unique case of anomalous route taken by LCFA posterior to femoral nerve associated with a prominent muscular branch from Femoral artery mimicking the course of LCFA. Documentation of such variations is highly significant. It may serve as guideline for surgeons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here LCFA is used as a long vascular pedicle in anterolateral perforator thigh flap and in breast reconstruction after mastectomy. Ignorance of such variations can lead to fatal intraoperative haemorrhage and incapacitating sensory and motor deficit due to injury to femoral nerve branche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se vesse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固定期放疗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并植入牵张器,5d后开始骨牵引,速率为0.5mm/次,2次/d,连续10d,共延长下颌骨10mm,固定10周;B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植入牵张器,进行骨牵张,牵张结束后固定10周,并在固定4周后开始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双侧下颌骨,5.4Gy/次,隔日1次,共5次,总剂量为27Gy;C组动物为对照组。固定期结束处死动物后,取各组动物牵张区新生骨痂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骨密度测定及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结果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显示所有进行下颌骨牵张的实验动物牵张间隙均有新骨形成,骨小梁沿牵张方向排列,骨密度较高;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实验动物牵张区均充满排列整齐的新生编织骨,B组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成发及软骨岛,新生骨小梁不及A组致密、成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和机械力学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新生骨在骨密度和新生骨小梁数目上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新骨矿化程度方面,固定期放疗组较差,其机械强度也较低(P<0.05)。结论在牵张成骨术的固定期进行放疗仍可以出现牵张区的新生骨形成,但软骨成分较多,机械强度较低。牵张成骨术用于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颌骨早期重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2例应用肢体比目鱼肌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术后加强体位管理,患者下肢制动,密切观察移植肌瓣的血液循环、血管蒂颜色,配合医生进行断蒂训练。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健肢供区愈合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颈段食管7例,为下咽癌侵及颈段食管,均行全喉、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术前均行x线食管造影及胃镜检查,了解病变范围,术后复查x线食管造影。术后均补充放疗。随访7个月~24个月。结果本组7例患者移植游离空肠全部成活。1例于术后13d发现咽瘘,经换药、抗炎等处理后18d痊愈。1例患者于术后95d无明确诱因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进食困难,发现胸段食管癌,放弃治疗于术后11个月死亡。5例患者随访至今游离空肠均成活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及进食困难。结论以游离空肠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部位肿瘤切除术所致缺损,并发症较少,成功率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40例,其中基底细胞上皮瘤27例,鳞状细胞癌6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隆突性皮纤维肉瘤2例,角化棘皮瘤恶变及皮脂腺癌各1例,均行手术广泛切除肿瘤,手术软组织缺损应用局部皮瓣移植修复。结果40例均I期修复,局部皮瓣全部存活,术区外形和功能满意;术后随访24个月,鳞状细胞癌局部复发1例,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瘤各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黑色素瘤发生肺转移,余无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手术广泛切除是治疗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局部皮瓣可修复手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有局部筋膜蒂皮瓣转位、足部及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转位等。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创面患者,共12指,均为不规则创面,伴不同程度骨骼及肌腱外露;创面范围为(1.5 cm×2.0 cm)-(3.0 cm×4.5 cm)。12例均先行创面清创处理,之后采用四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与结论:全部12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及受区切口皆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需再次行皮瓣修整,患指功能及外观恢复较理想。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修复后活动功能显示,优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1%。结果证实,上肢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具有对手部正常组织无损伤及供区隐蔽等优点,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