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嵌压植骨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Y  Zhou Y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09-1312
目的 探讨使用嵌压植骨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3年9月,采用嵌压植骨技术对48例患者72侧髋关节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4.6分提高到术后87.4分,术后优良率为达90.3%;无假体松动及下沉;股骨骨折发生率为4.2%;关节脱位率为1.4%,感染率为1.4%。结论嵌压植骨技术是一种有效重建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所致严重骨缺损的方法。采用冻干异体骨植骨及解剖柄股骨假体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7例(52髋)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4~172个月,平均69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 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根据Brooker等0~4级分级法进行异位骨化分级.结果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2(8~64)分,术后平均为82(64~96)分,其中优38髋,良8髋,可6髋,优良率88.5%.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 11髋(21.2%)发生异位骨化.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 对3 7例 ( 5 2髋 )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 2 4~ 172个月 (平均 69个月 )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and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 ,根据Brooker等 0~ 4级分级法进行异位骨化分级。结果 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 2 7°提高到术后平均 15 2°。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 3 2分 ( 8~ 64分 ) ,术后平均为 82分 ( 64~ 96分 ) ,其中优3 8髋 ,良 8髋 ,可 6髋 ,优良率 88.5 %。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 ,11髋 ( 2 1.2 % )发生异位骨化。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非骨水泥型全髋假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疗效。方法:对29例(33髋)选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随访,年龄34~57岁,平均42.4岁,术后随访2.2~5.6年(平均为4.3年)。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松动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本组失访5例,术后除6侧髋关节轻度疼痛,2侧髋关节明显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6.5°改善为术后75.2°。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2.6°改善为7.5°。术前Harris评分18~65分,平均44分;术后68~92分,平均86分。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或部分自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上端微型劈裂骨折5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术后2个月脱位1例,股骨假体下沉4例,异位骨化4例。结论: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7例(52髋)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4~172个月,平均69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根据Brooker等0~4级分级法进行异位骨化分级。结果: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2(8~64)分,术后平均为82(64~96)分,其中优38髋,良8髋,可6髋,优良率88.5%。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11髋(21.2%)发生异位骨化。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1例(29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男20例(28髋),女1例(1髋);年龄21~49岁,平均32.4岁;病程3~32年,平均15.6年;屈曲强直畸形30°~95°,平均58.6°;单侧13例, 双侧8例;15例(23髋)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采用髋关节Watson-Jones外侧切口,生物型假体17例(22髋),骨水泥型假体4例(7髋).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2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29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平均7°增加为术后平均196°.术后髋痛消失, 膝痛、腰骶痛明显改善,步态恢复正常, 生活能自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2—2010-12采用Top压配杯髋臼假体和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对132例(178髋)髋关节疾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67例(93髋)获得完整随访。结果 67例获随访6~54个月,平均37.6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6~98分,平均92.3分。X线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表现出假体的骨长入性稳定。4例出现大腿痛。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中使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手术技术难点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1986年5月~2004年6月34例(41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施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完整的临床及X 线片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7.1年(2.2~19.3 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9分(13.0~59.2分),术后改善为86.2分(72~96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45°(0~150°),术后改善为130°(70°~210°).随访时3例(4髋)出现假体的松动(均为骨水泥假体),其中1例患者术后10年行股骨柄及髋臼杯假体翻修术,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2例(2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 2例(3 髋)髋关节周围出现轻度异位骨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略差.术中应注意到此类患者因骨盆旋转对安放髋臼杯假体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减少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中、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全陶界面全髋置换术治疗67例8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共获得有效随访55例74髋,男30例,女25例;年龄19~58岁,平均32,6岁。其中应用全生物型假体6l髋,混合型假体13髋。进行最少5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2+8.6)个月。对有效随访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0.8±7.0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2±5.5;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总和)由术前(21.2±8.5)。提高至术后(142.0±10.2)°。以翻修为终点的5年假体生存率为95.9%。1例因外伤致陶瓷内衬破裂而翻修,1例因术后感染翻修,1例因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而翻修。1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成功;3例术后关节异响,非手术治疗后消失。7例术后异位骨化,无临床症状未处理;2例术后大腿疼痛,保守治疗好转。其余病例无论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假体周围无骨溶解,股骨侧和髋臼侧假体均无松动和下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的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其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18髋)合并骨质疏松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及股骨颈松质骨制成1~3mm颗粒骨打压植入股骨髓腔,同时安放假体。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6—6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22~59(45.7±0.3)分提高到最后评估时的73~96(85.3±0.2)分。X线片未见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颗粒骨打压植骨疗效满意,中、短期的临床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