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尖瓣狭窄术前口服水合氯醛致休克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 ,4 2岁 ,因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于 2 0 0 1年 10月 15日入院。术前查体 :口唇及面部紫绀 ,心率 10 0次 /min,房颤心律 ,血压 10 0 /6 5 m m Hg;心功能 级 ,心脏超声示极重度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瓣口面积0 .4 cm2 。欲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前晚常规给予 10 %水合氯醛15 ml口服 ,半小时后出现烦躁 ,口唇紫绀加重 ,测脉搏微弱 ,心率 116次 /min,房颤心律 ,血压 95 /4 5 mm Hg。 1小时后 ,烦躁加重 ,呼之不应 ,但压眶有反应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应存在。心电监测示房颤心律 ,心率 10 0~ 12 0次 /min,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钠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疗效。方法大鼠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构建后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2575μg/d,对照组给予甲状腺素片2075μg/d,对照组给予甲状腺素片2040 mg/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甲功五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甲功五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片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及血脂水平恢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引起的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 ,有一部分于二尖瓣置换术后可转为窦性心律。本文分析了影响窦性心律恢复的可能因素。  资料和方法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 ,选择由同组医师操作的二尖瓣置换患者 73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48例 ,年龄 2 7~ 6 5 (4 4± 9)岁。均患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心功能Ⅱ~Ⅲ级 (NYHA分级 ) ,其中 2 3例手术后转为窦性心律(SR组 ) ,5 0例仍保持慢性房颤 (AF组 )。   73例中小于 45岁 37例 ,超过 45岁 36例。病变类型 :单纯二尖瓣狭窄 32例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混合型 ) 4 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 imoto thyroid itis,HT)和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 itis,SA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于2000~2005年外科治疗的100例病理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和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桥本甲状腺炎7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29例。结果71例HT经手术治疗和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29例SAT经手术证实诊断后应用肠溶阿司匹林和甲状腺素治疗,效果确切。结论(1)重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避免误诊造成的不必要的手术治疗。(2)肠溶阿司匹林结合甲状腺素药物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取得良好结果。(3)对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的桥本甲炎,可考虑外科手术干预,同时可发现和治疗并存疾病。(4)对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施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术后辅助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是可行的,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左甲状腺素钠片与硒酵母联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T)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临床疗效.方法 在某院就诊的HT伴甲减患者中选取80例,以治疗不同方法为依据分为两组,每组40例,将左甲状腺素钠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硒酵母,分析组间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组间疗效、甲状腺的功能、自身抗体水平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连续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26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PBMV后对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治疗并随访。结果二尖瓣狭窄并发房颤的预测因子是左心房内径(P<0.0001)、年龄(P<0.0001)及病程(P=0.0007)。PBMV后左心房内径缩小,113例患者经药物或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随访(12±6.8)个月,31例(28.2%)患者房颤复发,左心房内径(P<0.0001)是转复窦性心律患者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左心房内径、年龄和病程是决定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房颤的最重要的因素。左心房内径也是决定PBMV后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能否维持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parathyroidism,IHP)并发桥本甲状腺炎的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 syndrome,APS)Ⅰ型。患者为22岁女性,情绪悲观2年,反复四肢强直性痉挛1年半,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差,实验室检查发现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水平降低,血清肌酶水平明显升高,给予钙剂、维生素D制剂、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后,随血钙上升,血磷、肌酶恢复正常,情绪好转,停用抗癫痫药物后无肢体抽搐,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6 0岁 ,196 0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阵发性心房颤动 (AF)。1996年 5月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服用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利尿补钾等药物。 1998年 10月 ,患者出现持续性AF,为转复心律 ,12月 13日再次入院 ,化验 :血小板 2 33× 10 9/ L。出血时间 1分 40秒。凝血时间 3分 45秒。其他化验均正常。转复心律前 ,用奎尼丁 (quini-dine) 0 .2 g,每 2小时 1次 ,共 5次。同月19日 ,电复律成功。术后口服奎尼丁 0 .2g,每日 3次。其余用药与入院前相同。于1999年 1月 15日患者自口腔舌部及双下肢内侧皮肤均有散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0余年.发作昏厥2h入院。体检:BP130/70mmHg(18.7/9.3kPa)。神志清,心界向双侧扩大,心率60次/min,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和轻度舒张期杂音。血清电解质、血沉及心肌酶学正常。X线陶片示左房左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呈现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明显增厚,活动障碍。临床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入院后反复发作扭转型室速,给于异丙肾上腺素、硫酸镁治疗,先后共14次电击复律最后转复为固定窦性心律.住院2个月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发作间歇常规心电图(附  相似文献   

10.
地高辛与普萘洛尔合用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48岁 ,因心悸、气促不能平卧 7d伴晕厥 1次于 2 0 0 1年 8月 2日入院。入院前 2 0年体检发现心脏杂音 ,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无明显自觉症状。 4年前活动后感心悸、气促、阵发性呼吸困难、间断性双下肢水肿。ECG :心房颤动 (房颤 ) ,Q T间期为 0 .38s。UCG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间断服用地高辛及氢氯噻嗪 ,病情相对稳定。未出现黑、晕厥。近半月未服用地高辛 ,7d前病情加重 ,服用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病情无好转。 4d前服地高辛 ( 0 .2 5mg/片 ) ,1次 /d ,共计 4片 ,心室率控制不好 ,2d前加用普萘洛尔 (商…  相似文献   

11.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 (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MR)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二尖瓣球囊导管治疗MS伴中度MR患者 6 2例 ,其中二尖瓣膜明显增厚、钙化者 7例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心功能(NYHA分级 )等主要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结果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 [(0 83± 0 18)cm2 比 (1 86± 0 2 4 )cm2 ,P <0 0 1],左房平均压 [(32± 8)mmHg比 (13± 8)mmHg ,P <0 0 1,1mmHg=0 133kP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 [(18± 9)mmHg比 (5± 3)mmHg ,P <0 0 1]明显降低 ,心功能明显改善 [(2 81± 0 2 4 )级比 (1 4 6± 0 37)级 ,P <0 0 1],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显著改变 [(4 5± 4 )mm比 (4 6± 4 )mm ,P >0 0 5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及心功能等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终点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中度返流患者PBMV的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0年,心房颤动1年,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于1991年10月4日入院转复心律。查体:P:82次/分;BP:16/10 kPa;心界稍向左扩大,无震颤,心率90次/分,P_2亢进,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期杂音,心功能Ⅱ级。超声心动图:单纯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5cm~2,左房内径55 mm。心电图:房颤,心室率80次/分,  相似文献   

13.
无痛性甲状腺炎(painless subacute thyroiditis,PST)又称无症状性甲状腺炎、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一种类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其临床病程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相似,但无甲状腺疼痛及触痛。PST最典型的临床过程:甲状腺毒症期持续1~3个月;进入正常甲状腺素血症期,甲状腺毒症症状基本消失,此期持续数周;然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超声心动图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左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且在术后1. 5年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1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有无二尖瓣反流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二尖瓣狭窄58例,B组为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反流55例。比较手术前、后房室大小、左心功能及左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左心房内径(LA)、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 0. 05),且B组上述三个变量在术前及术后均大于A组(均为P 0. 05)。A组[(2. 34±0. 52) cm~2比(1. 06±0. 26) cm2]和B组[(2. 39±0. 48) cm2比(1. 92±0. 74) cm~2]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EOAmv)均较术前显著增大(均为P 0. 05),且两组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PGmv)、二尖瓣速度时间积分(VTImv)、二尖瓣压力降半时间(PHTm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 0. 05),但两组的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Emv)手术前后无差异。此外,B组术前EOAmv明显大于A组,MPGmv、VTImv、PHTmv均小于A组(均为P 0. 05);而术后上述四个指标两组间无差异,且两组间Emv在术前及术后均无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均无显著变化(均为P 0. 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反流患者的左心房重构的程度较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严重,二尖瓣置换术能部分改善其左心房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即刻P波离散度(Pd)变化与左心房(左房)平均压(LMAP)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功进行PBMV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32例,测量PBMV术前、术后即刻Pd、LMAP、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大小(LAS),计算Pd变化值,并与LMAP、MVA和LAS变化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BMV术后即刻Pd与LMAP明显减小(P<0.05)、MVA明显增加(P<0.05)、LAS无明显变化(P>0.05);Pd变化值仅与LMAP变化值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后即刻Pd变化与LMAP变化可能有关,提示心房牵张可能是引起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d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二尖瓣口机械性梗阻而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可使狭窄的二尖瓣口开放 ,从而使肺动脉高压得以缓解。本文根据心电图变化 ,对 10 0例行PBMV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检测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以评价心电图V1导联R波变化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1 资料 选择 1993年 4月至 1999年 7月进行PBMV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ECG资料完整且无房颤者共 10 0例 ,男 33例 ,女 6 7例 ,年龄 18~ 6 2岁 (37± 6 8)岁 ,病程 1~ 30年 (6 8± 7 6 )年 ,随访 6~ 6 3个月 (2 6 2 5±…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二尖瓣狭窄者左心房大小与房颤的关系。方法 对RHD二尖瓣狭窄的 30 1例分为A组 (房颤组 )和B组 (非房颤组 )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两组左房大小 ,统计左心房大小均数标准差。结果 左房前后径A组 (5 4 2± 7 32 )mm ,B组 (4 5 5± 6 0 0 )mm(P <0 0 1)。A组中合并有中度或重度二关瓣狭窄、关闭不全者 ,其左房前后径为 (5 8 5 9± 10 6 1)mm ,其余为 (5 1 5 8± 8 0 7)mm (P <0 0 1)。结论 RHD二尖瓣狭窄病者伴房颤的左心房内径较无房颤组大 ,提示左房增大与房颤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在老年及瓣膜钙化程度重的患者中的 6个月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行PBMV患者 6 82例 ,以血液动力学评价术前及术后即刻左房压、肺动脉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面积 ;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和术后 6个月二尖瓣口面积及跨瓣压差。 结果 PBMV有效缓解二尖瓣口的机械性狭窄 ,引起左房压、二尖瓣跨瓣压 ,肺动脉压力下降及二尖瓣口面积 (MVA)增加 ,两组患者均获益 ,老年组分别平均下降 (9 1± 1 1)mmHg、(10 9± 2 2 )mmHg、(9 1± 1 5 )mmHg、MVA增加 (0 5 2± 0 16 )cm2 ;非老年组分别为 (8 9± 2 4 )mmHg、(7 3± 0 8)mmHg、(7 3± 2 3)mmHg、MVA增加 (0 6 6± 0 11)cm2 。超声随访结果显示 ,PBMV疗效稳定。 结论 PBMV较为明显的改善二尖瓣狭窄症状 ,具有微创、低风险的特点。适用于瓣膜钙化重、条件差和高危围术期而不适合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4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方法 治疗前记录各病例促甲状腺素(TSH)、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查结果,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以TSH调整在正常范围为合适剂量,平均50~75 μg/d,治疗三个月后复查TSH及血脂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亚临床甲减对改善血脂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9岁,反复颈部疼痛肿胀2年,气憋10个月就诊,患者于2年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颈部疼痛肿胀,无发热、憋气和吞咽困难,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强的松治疗10余天疼痛和肿胀缓解。停药后2个月,颈部疼痛再次发作,强的松和消炎药治疗后疼痛好转。停药3个月后颈部疼痛再次发作,肿胀加重,测定FT4 10.3 pmol/L(正常参考10.1~25.7,下同),TSH 41.2 mU/L(0.3~5.0),诊断甲减,再次强的松、消炎痛和甲状腺片治疗3个月缓解。10个月前第4次颈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