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血浆内毒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合成的小分子物质。研究表明 ,NO参与肝细胞损伤并抑制肝细胞合成白蛋白 [1 ] ,Vallance提出体内内毒素通过激活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 1等而诱导一氧化氮合酶 (NOS)合成 ,从而使 NO合成增加 ,并在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中起重要作用 [2 ]。本文检测了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 NO及内毒素水平 ,并进行相关分析 ,以探讨二者在疾病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肝硬化患者 2 7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 8岁 (2 2~ 6 7岁 ) ,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控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大黄(治疗组)和贝飞达(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4周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控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上均有作用,但治疗组效果居优(P<0.05).[结论]大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上优于贝飞达,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控制后腹水消退加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大剂量大肠杆菌内毒素粗制品注入狗静脉后,从动脉压、生化参数的变化来看,动物出现了休克,同时血浆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由于血浆血红蛋白含量与血清谷草转氨酶、组织蛋白酶及酸性磷酸酶呈正相关,这提示血浆血红蛋白与这些酶活性改变相似,反映单位膜受损的程度。鉴于内毒素注后动物的24小时存活率与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故血浆血红蛋白的测定对于内毒素休克的监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 ,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血浆内毒素水平与 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6 2 3,P<0 .0 1)。结论 :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NO水平反映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高动力循环在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也随之发生。  相似文献   

5.
喻明  李小刚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1):1549-1552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50例ICH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浆中MMP-2、MMP-9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浆MMP-2、MMP-9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2、MMP-9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发病时间组中的MMP-9含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MP-2在6h组与12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其他时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中MMP-2、MMP-9含量比较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ICH患者MMP-2、MMP-9水平与血肿体积、发病时间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任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50-2451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鲎试剂定量动态比浊法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 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为(3.20±1.71)pg/mL;51例肝硬化患者内毒素阳性率为49.02%,平均内毒素含量为(74.97±184.99)pg/mL;31例发热、28例白血病、16例肺炎、12例肺癌、9例肝炎和14例肝癌患者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67.74%、67.86%、68.75%、100%、33.33%、57.14%,内毒素平均值分别为(73.47±152.83)、(29.47±35.41)、(239.45±662.30)、(259.42±303.62)、(8.74±10.11)、(17.33±18.24)p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肝病之间内毒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类型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有利于临床及早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7.
余英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28-4228
持续性血液净化(CVVH)不仅有效控制氮质血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清除炎症介质,而且还能有效的控制体温,降低机体的氧耗,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常出现呼吸衰竭,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呼吸机辅助呼吸是一有效治疗手段。本院2007—08—2009-07应用早期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呼吸机治疗肺部感染11例,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表达的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每日0.6 mg/kg连续4d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第5天腹腔注射6 mg/kg。各组按注射大剂量LPS前(0 h).注射后2、6、24 h分为4小组,n=5。用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 KGF的浓度。用SPSS 11.5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反复小剂量LPS注射后,ET组较NC组肺组织KGF蛋白水平上调,分别为(35.6±5.0)pg/ml和(24.2±5.3)pg/ml,P=0.009;给药后两组均下降,然而ET组下降幅度较小,而且各时间点KGF浓度均高于NC组,其中2 h和6 h有显著差异。结论:内毒素耐受有利于减轻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肺部 KGF蛋白表达抑制,这可能和其肺损伤程度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休克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刚  蒋健 《急诊医学》1997,6(1):10-12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与内毒素休克的关系,应用脂多糖建立兔内毒素休克模型,然后应用N-硝基左旋精氨酸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NO的变化,结果发现内毒素休克时,血浆NO2升高,静注L-NNA后,休克大白兔血压升高,血浆NO下降。提示内毒素休克时,机体内NO产生增加并与低血压有关,L-NNA可能具有治疗内毒素休克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0-06~2003-10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的肾移植23例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26~67岁,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使用环孢素(CSA)及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Pred)13例,使用CSA、硫唑嘌呤(Aza)及Pred7例,使用他克莫司(FK506)、MMF及Pred3例.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肾上腺髓质素(ADM)在甲亢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我们测定了甲亢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6—05/2007-11在本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甲亢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平均年龄(34.1±16.8)岁。所有病例其临床表现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1)、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均符合甲亢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血浆内皮素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生期轻度窒息新生儿20例,重度窒息27例,21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内皮素水平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合并吸肺组恢复期ET高于无吸肺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后遗症集中发生重度窒息组和合并吸肺组。结论:ET可作为新生儿窒息早期反应窒息程度的指标,恢复期ET水平与预后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应用贝飞达联合乳果糖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6水平的变化以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生率,寻找一种能够更有效降低SBP发生的方法.[方法]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 和治疗组(B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贝飞达 乳果糖联用,疗程3个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及TNFα、IL-6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及TNFα、IL-6明显下降,SBP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飞达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患者可有效的降低血浆中内毒素及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SB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大鼠(endotoxemia)的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 给大鼠一次性静注内毒素(LPS,0.5mg/kg,iv),分为LPS(lipopolysaccharide,LPS) 多粘菌素B组,LPS 生理盐水组,LPS模型组,给大鼠一次性静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0.5mg/kg,iv),前2组分别于注入内毒素后0.5h静脉给予多粘菌素B(polymyxinBsulfate,0.2mg/kg)和1ml生理盐水(saline solution,NS),LPS模型组大鼠于注入内毒素后不作其它处理,在给内毒素后1、2、4h抽血液,并检测全血粘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聚集指数(aggregation index of red cells,AI)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of red cells,HRC)。结果 LPS 多粘菌素B组,可明显降低内毒素血症后1h的全血粘度(高切变、低切变),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显著升高,MAP于2、4h明显高于LPS 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 多粘菌素B治疗能明显改善内毒素血症早期的血液流变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聚集性,改善微循环,对预防内毒素血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高危妊娠组48例和正常妊娠组42例非妊娠组40例血浆ADM水平比较.结果 妊娠贫血组中ADM水平增高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胎盘功能异常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浆ADM水平较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ADM水平测定是反映高危妊娠病情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高危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细菌性肺炎79例,上呼吸道感染53例)进行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在13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判断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对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内毒素水平测定将有较大的帮助,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冬春季多见、症状常不典型、常有基础疾病,并发症多、疗效差、病死率高、致病菌复杂。结论:正确及时诊治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一氧比氮与内毒素休克的关系,应用脂多糖建立兔内毒素休克模型,然后应用N-哨基左旋精氨酸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NO的变化.结果发现内毒素休克时,血浆NO浓度升高,静注L-NNA后,休克大白兔血压升高,血浆NO下降.提示内毒素休克时,机体内NO产生增加并与低血压有关,L-NNA可能具有治疗内毒素休克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2-10/2003-10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选择同期本院心脏中心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水平、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③首先进行组间均衡性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然后再作多组均数的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资料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不明显.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因变量,年龄、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家族史及吸烟等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最后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比值(RR)为1.554(95%CI 1.134~2.130,P=0.001).④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呈显著正相关(r=0.539,0.71 8,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473 3,P<0.01).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可能通过增强炎性激活,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病变不稳定.②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患者病变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