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巨大平滑肌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平滑肌瘤为临床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我院2004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报告了一例罕见的巨大膀胱平滑肌瘤,并在献复习的基础上对该病的发病情况、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本例经手术治疗痊愈,随访1年,良好。结论膀胱平滑肌瘤是膀胱最常见的非上皮肿瘤,一般无症状。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以手术治疗为主,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病因、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2005年收治6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资料。患者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36岁。临床表现为排尿障碍4例、血尿1例、膀胱刺激症状1例。病程1~16个月。除1例血尿患者外,其余5例均非首诊。6例B超检查,首次发现病变3例。5例行CT检查,均发现肿块且有不同程度强化。6例膀胱镜检,发现肿瘤2例,提示占位病变3例。肿瘤直径1.5-5.0cm。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血尿消失,排尿刺激症状明显缓解。1例术后出现伤口漏尿,经保守治疗治愈,余未发生其他并发症。6例随访9个月~8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排尿障碍和血尿是最常见的表现,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膀胱镜检查,初诊时误诊率较高。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为排尿梗阻6例,排尿刺激症状5例,肉眼血尿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1例。病程1个月~3年,平均11.5个月。15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占位病变,CT检查发现肿物均有不同程度强化,IVU检查12例发现膀胱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11例提示黏膜下占位。15例术前病理活检2例报告为平滑肌瘤。15例分别采用肿瘤剜除、膀胱部分切除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13例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平滑肌瘤。结果15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排尿刺激症状明显缓解,血尿消失。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影像学结合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 对8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岁(27岁~71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3例,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肿瘤剜除2例,腹腔镜膀胱肿瘤剜除1例.8例患者随访10~7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临床罕见,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决定,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6.
7.
膀胱平滑肌瘤为临床较为少见的泌尿系统良性肿瘤。至2007年12月本院已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膀胱平滑肌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报告自1982年11月~1997年4月收治的膀胱平滑肌瘤10例。女8例,男2例。临床有膀胱刺激症状5例,下腹痛3例,血尿3例,排尿障碍2例,下腹包块1例,阴道肿块1例,无症状1例。肿瘤位于膀胱顶部4例,颈部3例,底部2例,前壁1例。临床分型:粘膜下型4例,壁间型及浆膜下型各3例。膀胱镜、B超及CT是主要的术前诊断手段。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肿瘤剜除术,手术效果满意,预后良好,均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其临床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1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33~51(44±6)岁。其中5例患者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以下腹痛为主要表现,还有4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发病时间1周至2年,平均4.9个月。患者泌尿系彩超检查发现膀胱壁上形态规则、表面覆盖黏膜高回声的低回声包块。CTU检查为膀胱壁均质样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光滑,无侵蚀表现,膀胱壁走形自然,且壁周脂肪间隙清晰,膀胱内可见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可见瘤体表面黏膜常完整连续,可见局部稍向膀胱内隆起。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大小,10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平滑肌瘤剜除术和腹腔镜下平滑肌瘤剜除术,3例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示:膀胱平滑肌瘤。结果1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其中5例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症状的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且未诉漏尿等常见并发症。结论泌尿系彩超,CTU等影像学检查与膀胱镜相结合是诊断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经尿道肿瘤剜除术、腹腔镜下肿瘤剜除术是治疗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膀胱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对11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分别采用肿瘤剜除、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0年,10例生存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3年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B超是首选筛查手段,确诊需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外科开放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膀胱平滑肌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10年10月腹腔镜手术治疗3例膀胱平滑肌瘤。采用三孔法,气腹压力10~15 mm Hg。暴露膀胱后,经尿管注入400 ml无菌盐水充盈膀胱,距肿瘤0.3cm处切开膀胱壁,直视下将瘤体及周围0.3 cm完整切除。结果 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70、90、40 min。术中、术后无周围器官损伤和尿漏发生。3例术后分别随访96、72、1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体积较大的膀胱平滑肌瘤或壁间型、浆膜下型需行肿瘤剜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者是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腹腔镜处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结合21例膀胱平滑肌瘸患者文献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21例B起检查发现膀脆占位病变,CT检查发现肿物有不同程度强化.21例分别采取肿次捌除术、经尿道肿物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田报为膀胱平滑肌瘤.结果,21例患者排尿刺激症状缓解、血尿消失.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影像学结合膀胱镜是诊断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22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院治疗的6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剜除术完整剜除肿瘤,再将组织切成小块冲出。结果: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术后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膀胱良性肿瘤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的方式治疗8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在电切镜下先将肿瘤完整剜除,再用电切刀逐步切除,冲洗器将标本取出。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用时30~40min,平均34min。术中及术后无周围脏器损伤、大出血、尿漏、感染等发生。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膀胱平滑肌瘤。术后随访3个月~4年,均未见肿瘤转移复发。结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小儿膀胱平滑肌瘤临床少见,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现将我院1例小儿膀胱平滑肌瘤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患儿,男,10岁。因“无痛性间歇性血尿10余天”入院。查体:在耻骨膀胱区偏右侧,可触及大小约4.0cm×3.0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有触痛,活动度差。膀胱B超检查:膀胱腔内可探及6.89cm×5.43cm的实性为主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膀胱良性肿瘤中平滑肌瘤的诊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5~57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腰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7例。病程3d~4个月,平均病程27d。8例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患者可于肿瘤内探及血流信号,CT检查发现7例患者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1例患者未见明显强化,1例行IVU检查提示膀胱壁充盈缺损,CTU检查6例患者发现膀胱壁充盈缺损,8例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壁占位。对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1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瘤在膀胱肿瘤中较为罕见,其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在影像学表现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鉴别困难,膀胱镜及病理可予以鉴别。确诊需依据病理,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例 1 男 ,71岁 ,藏族。因尿频、尿急、尿滴沥及排尿困难 1年 ,于 2 0 0 1年 9月 10日入院。无血尿病史。查体 :下腹部膨隆 ,叩诊呈浊音。直肠指诊 :前列腺轻度增大 ,中央沟变浅 ,无触痛及结节状物。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胸部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B超及CT检查见膀胱腔内一直径约 3.2cm球形软组织肿块影 ,包膜完整光滑 ,不随体位改变移动 ,双侧肾盂及输尿管重度积水扩张 ;B超测定膀胱内剩余尿量 5 70ml。膀胱镜检查 :插入膀胱时遇到阻力 ,经改变方向后进入膀胱 ,见膀胱内一乒乓球大小肿物 ,有蒂 ,基底位于近膀胱颈部左侧壁 ;膀胱壁可见大量…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接诊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入院前20余天单位体检B超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到我院查MR考虑脐尿管癌并累及膀胱(图1),入院行膀胱镜检+膀胱病损组织活检术,病理示:送检物为黏膜及平滑肌组织,未见肿瘤。结合术前B超、MR检查结果,诊断考虑膀胱平滑肌瘤,但仍不能排除膀胱恶性肿瘤。为明确诊断,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膀胱后壁及顶壁交界处,未与脐部相连,肿瘤呈灰白色,有假包膜(图2)。切除部分肿瘤组织送快速冰冻,病理示:膀胱平滑肌瘤(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肿瘤剜除术治疗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32 ~ 78岁,平均59岁。表现为排尿梗阻3例,排尿刺激症状1例,肉眼血尿1例及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1例。病程1周~4年,平均23个月。B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平均最大直径3.0(2.0 ~3.5)cm。CT检查示肿瘤形态完整,增强后较均匀轻度强化。4例IVU检查发现膀胱充盈缺损。6例膀胱镜检查均提示膀胱黏膜下占位,黏膜表面光滑。6例均行膀胱镜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2例位于侧壁、体积较小肿瘤以激光剜除,4例体积较大肿瘤以电切镜剜除)。肿瘤基底部活检后,电灼肿瘤基底及创缘。 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排尿通畅,排尿刺激症状明显缓解,血尿消失。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8(4~15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病理检查是确诊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经尿道肿瘤剜除术治疗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