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4个疗程的诺维苯+顺铂(NP)化疗方案。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自体过继DC/CIK细胞回输2次,每次30天;B组患者DC/CIK细胞回输2次,同时每30天接受免疫治疗2次以上。评价2组间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率(OS)。结果 1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80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21.7%和15.0%。A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7%、13.3%和6.7%;B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3%、30.0%和23.3%。2组间总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7)。相比于A组,B组患者的TTP显著延长,TTP中位数从6.2个月(95%CI,5.35~9.24)提高到7.3个月(95%CI,5.45~6.95;P=0.034),且可耐受化学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而A组多见化疗引起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及其他数据库中截止至2017年10月所有使用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用EGFR-TKI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结果] 包含862例患者的5项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条件。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R=0.72,95%CI:0.58~0.91,P=0.006)。两种治疗方式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RR=1.06,95%CI:0.94~1.19,P=0.35)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HR=1.00,95%CI:0.68~1.47,P=0.99)无差异显著性。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发生率较低且相近。[结论] EGFR-TKI联合化疗在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极具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肺癌已广泛引起关注。但部分患者在服用EGFR-TKI初期即出现原发耐药,有些患者在服用EGFR-TKI一段时间后产生继发性耐药,本文综述EGFR-TKl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探讨EGFR-TKl分子耐药机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DC-CIK细胞联合化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15例广泛期SCLC患者,采用EP方案(依托泊甙+顺铂)化疗结束后3~5d进行DC-CIK细胞治疗,每21 d为一周期,观察联合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8例、SD 3例、PD 1例、RR为73.3%,DCR为93.3%,PFS为6.8个月,OS为14.9个月,其中2例获CR的患者OS分别为29.1个月、37.2个月,2年生存率达13.3%;联合治疗后较治疗前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减少[(5.42±0.70)% vs (6.16±0.77)%,P<0.05;(28.74±1.92)% vs (33.06±2.69)%,P<0.05],CD3+ CD5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D8 +T细胞增加[(5.58±0.94)% vs (4.94±0.77)%,P <0.05;(43.26±3.87)% vs(39.92±2.78)%,P<0.01],CD4 +/CD8+T细胞比值明显下降[(0.67±0.09)%vs (0.83±0.10)%,P<0.01];治疗后患者KPS评分提高20分2例、10分9例,有效率为7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正常.结论:DC-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提高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年10 月1日至2022 年10 月31 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 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FCM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用质谱仪检测治疗前后靶点的变化。结果:共入组52 例晚期NSCLC 患者,其中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97±10.72)岁,中位年龄47.5岁。经DC-CIK 治疗后,CR 0例,PR 0例,SD 27 例,PD 25 例。与治疗前比较,DC-CIK 治疗后:(1)CEA和CYFRA21-1水平无显著改变,CA125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3)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2、IL-4、IFN-γ 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IL-6、IL-10 及IL-17 水平无明显变化(;4)治疗后靶点数下降明显。DC-CIK 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DC-CIK 治疗是安全的,能使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外科及肿瘤科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90例.其中脑转移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脑转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无论腺癌还是鳞癌,脑转移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明显高于无脑转移患者(46.7%vs 15.0%,P<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增加可能与NSCLC脑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且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占比最高。众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被推荐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但指导个体化临床实践仍面临挑战。目前价值医疗相关的研究及实践正盛,全文尝试从价值医疗视角(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探讨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个体化一线EGFR-TKI的选择,以期为指南指导下EGFR-TKI个体化应用及践行价值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ORR为7.1%(2/28),DCR为64.3%(18/28);12、36、5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有75%、53%和42%.经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 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35±7.52)%vs (29.49±8.16)%;f=-3.340,P<0.01],CD4 +/CD8+比例显著下降[(1.61±0.84)% vs (1.21±0.74)%;t=2.785,P<0.05],CD3+、CD3+ CD4+、CD3-CD56+、CD4+ CD25+细胞比例及CA125、CA199、TSG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其中远期生存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 (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 (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 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Ranran Zhang Wanqing Xie Co-first author Tao Han Yongye Liu Zhaozhe Liu Fang Guo Yaling Han Zhenyu Ding Yinghui Sun Dongchu Ma Xiaodong Xie 《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 ect of dendritic cel (DC)/cytokine-in-duced kil er cel (CIK) immunobiological canc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29 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24 例、女性5 例,中位年龄55 岁(32~81 岁)。一线治疗12 例,分子靶向药物或细胞因子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6 例,三线及以上治疗11 例(包括二次手术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多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通过基因转染技术获得成熟的DC疫苗,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获得CIK细胞,经淋巴引流区及静脉输注方式按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评价其长期临床疗效及总体生存率。结果:29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 年(1~7 年)。治疗疗程≥2(2~23 个疗程)。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 例(3.4%),部分缓解9 例(31%),疾病稳定13 例(44.8%),疾病进展6 例(20.7%)。客观反应率34.4%,疾病控制率79.2%。疾病稳定1年以上19 例(65.5%)。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3.1%(27/29)、65.5%(20/29)和51.7%(15/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未达到。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3 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肯定,可获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及长期生存,安全性可控,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DC-CIK细胞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行DC-CIK细胞治疗的29例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29例鼻咽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65.5%,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1~4年生存率都为68.0%,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29例患者的外周血EB病毒VCA-IgA抗体显著低于治疗前\[(30.88±3.91)U/ml vs (49.86±5.02) U/ml, P<0.05)\]。经细胞治疗后CD8+ T细胞显著上升(P<0.05)、CD4+/ CD8+ 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转移性鼻咽癌安全、可行,能产生一定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接受一线治疗且疗效评价稳定(SD)或以上的NSCLC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6)。在接受一线化疗方案原药或减药的维持化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IK细胞免疫治疗,检测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根据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CTC 4.0,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情况并随访远期生存。结果 CIK治疗后较治疗前T细胞亚群状态改善,未见3~4级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6个月,高于对照组的7.5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19.2个月和18.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一线疗效≥50%PR-CR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50%~100%)的中位PFS为11.5个月,高于疗效<50%PR-SD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0~50%)的79个月(P<005),但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一线疗效≥50%PR-CR者和疗效<50%PR-SD者中位PFS及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疗效≥50%PR-CR者中,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1.5个月,亦高于对照组的88个月(P<0.05),但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NSCLC维持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肿瘤能力,延长PFS,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提高NSCLC维持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dendritic cells and cytotoxic lymphocytes,DC-CTL)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病理确诊为Ⅰb(具有高危因素)、Ⅱa、Ⅱb、Ⅲa、Ⅲb、Ⅳ期的NSCLC患者114例,其中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术后化疗联合DC-CTL组20例和术后化疗组32例,未行手术患者分为化疗联合DC-CTL组23例和化疗组39例.回顾分析了11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edian-disease free survival,M-D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副作用等资料.随访截止至2016年11月.结果:1年DCR:术后化疗联合DC-CTL组(75.0%)vs术后化疗组(43.8%)(P=0.044).M-DFS:术后化疗联合DC-CTL组(19.5个月)与术后化疗组(11.5个月)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5 5).化疗联合DC-CTL治疗与化疗组相比,DCR及M-PFS不具有统计学差异.DC-CTL治疗的副作用显著低于化疗.结论:术后化疗联合DC-CTL治疗可显著提高DCR及延缓NSCLC患者的疾病进展,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外科的82例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CME手术.单纯化疗组(n=42)采用CapeOX方案,给予6周期化疗;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治疗组,n =40)除采用CapeOX方案化疗外,同时给予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肿瘤疫苗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进行细胞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的变化、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19+、CD56+及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百分比)、治疗期间的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比较两组2年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CEA数值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的CEA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术后2年的CEA数值与治疗后及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CD8+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CD19+、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等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5).单纯化疗组的2年肿瘤复发率为23.81%,联合治疗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明显降低肿瘤2年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当今在综合医学治疗的背景下,随着生物免疫及分子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何增强细胞免疫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同时逆转分子靶向治疗的耐药及毒副反应,这是突破晚期肺癌免疫及靶向治疗瓶颈及进一步提高疗效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日益受到国内外肿瘤界的关注,本文从中医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三者相互联合的角度,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