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5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方式,实验组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接头进行输液,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良输液事件(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留置针平均使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0年6~12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均为外周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速度.结果 观察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针刺伤及静脉炎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速度明显快速流畅.结论 正压型无针连接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等优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防止感染,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针输液接头配合留置针在传染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279例传染病患者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连接无针接头进行输液,观察穿刺后护士意外针刺伤、护理工作量、局部感染及静脉炎、输液管道脱落、液体流速的情况。结果有9例出现留置针管路回血,无堵管,3例出现局部静脉炎反应,无输液管道脱落及护士针刺伤发生。结论应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具有减少针刺伤、避免血液回流、堵管发生率低、减少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防止输液器管路脱落、流速快等诸多优点,适合在传染病患者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芬  李柳英 《护理学报》2010,17(14):43-45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儿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6—8月行静脉输液治疗1岁以上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密闭式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留置天数、护理人员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第1、第2天留置针留置完好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留置针能较好完成2 d的输液治疗;第3、第4天留置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完成第3、第4天输液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回血、针刺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患者治疗中,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保证操作者安全,降低回血、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针刺伤风险,安全输液等优点,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5.
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48-5549
外周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血管的损伤,又可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优点[1],降低了护士在操作时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了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已逐渐普遍地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常出现穿刺静脉发生炎症,给后继治疗带来不便,严重者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对其预防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近几年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328例,穿刺上肢静脉215例,穿刺下肢静脉113例;保留时间最长者6d,最短者2d。发生静脉炎患…  相似文献   

6.
刘金凤  蔡春妙 《全科护理》2012,10(10):896-897
[目的]总结艾滋病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方法]对20例艾滋病病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同时配合使用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并加强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5d~8d,出现回血现象1例,1例诉疼痛拔除,4例因出院拔针,均未发生堵塞、静脉炎,护士均未发生针刺伤。[结论]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使用简单、方便,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有效预防感染、减轻护士的工作量、避免医护人员针刺伤。  相似文献   

7.
对760例骨科住院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输血,根据年龄大小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或头皮静脉穿刺,每日输液完毕用0.2%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配合肝素帽的使用,可保留静脉留置针5~7 d.应用静脉留置针能满足骨科病人静脉治疗及功能锻炼的需要,减少血管穿刺的次数,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化疗输液中的效果比较,以保证化疗效果,保护外周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按主要影响因素墓本均等的原则,将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70例.实验组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给药;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给药.连续留针给药3~5 d,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堵管率、脱管率、液体外渗率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17%,对照组58.5%;实验组堵管率4.2%,对照组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管率及液体外渗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单次留置针给药较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给药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疼痛轻,不失为一较好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来福接头在BD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使用BD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可来福接头,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输液结束后常规应用肝素封管。比较两组封管效果及意外刺伤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1例堵管,护士无针刺伤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堵管,护士有2例针刺伤。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堵管发生率低,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可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外周静脉套管针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2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施行浅静脉逆行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顺行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06,P<0.01);穿刺疼痛率分别为13.3%,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208,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97,P<0.05).结论 对需长时间输液的老年患者采用浅静脉逆行穿刺留置针,可以提升静脉输液效果,避免静脉输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述安全型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优势。方法:将2007—12/2008~12我院急诊科出诊需建立静脉通道的危重患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5例,一组用头皮针输液,另一组用安全型留置针。比较两种输液工具发生针刺伤、需建立静脉通路的数量及实施穿刺的数量。结果:头皮针组建立静脉通道182条,静脉穿刺234次;留置针组共建立静脉通道120条,静脉穿刺125次。结论: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2.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应用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三消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皮肤消毒。将2003年10月~2005年8月的152例住院新生儿厦138例住院成人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2个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其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留置针保留时间2个实验组分别长于其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的趋势十分严峻,其表现在艾滋病感染者发病率正在以每年30%速度增长,就诊及住院的艾滋病病人每年在不断增加,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天和这些病人接触,无疑是HIV的易感暴露群体[1].职业暴露已是从事艾滋病防治一线人员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艾滋病防治队伍极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医疗条件,医疗设备的不断改善与发展,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针刺事件的发生,避免医务人员针刺伤所致的职业暴露,探讨正压留置针给病人输液更多好处的同时,特别关注抗艾滋病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加强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迎春 《护理学报》2010,17(10):51-5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统计2009年1—6月1 054例急诊留观室静脉留置输液治疗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性别、年龄、置管时间、输液药物类别、穿刺点位置、穿刺护士年资、是否第1次置管、穿刺是否一针见血和每日输液量对发生静脉炎的影响,筛选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穿刺护士工作年限大于3年、穿刺点位置在手腕或手背是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女性、留置时间大于48 h、输注抗生素、每日输液量大于1 500 ml是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针对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输液结束后尽早拔除留置针,输注刺激性液体时注意封管冲洗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高年资护士操作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在安全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接肝素帽和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组各60例,进行回血情况、堵管情况、输液器乳头脱落情况、感染几率、护士意外针刺伤发生率的观察.结果 2组病例回血情况、堵管情况、输液器乳头脱落情况、感染几率、护士意外针刺伤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压无针输液接头能有效阻止套管针血液回流、降低感染可能性、避免护士针刺伤等诸多优点,在临床静脉输液操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方法 将400例应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穿刺。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粗直、血流丰富血管(两组各14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 P>0.05);较细、塌陷血管(两组各60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和长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炎发生率,2类血管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进法可提高较细、塌陷血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各类血管静脉炎发生率。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留置时间; 静脉炎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40-02  相似文献   

17.
浅静脉留置逆向穿刺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浅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年龄从18岁到76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血管为左右手背浅静脉。观察组采用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向心穿刺留置针,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出发生率、对手活动度、平均输液流速、2组置管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出发生率、手活动度、平均输液流速、置管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浅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方法 将120例年龄从18岁到76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血管为左右手背浅静脉.观察组采用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向心穿刺留置针,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出发生率、对手活动度、平均输液流速、2组置管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出发生率、手活动度、平均输液流速、置管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程丽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11-33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化疗患者血管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静脉化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药物渗漏、静脉炎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60例穿刺次数,药物渗漏、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及护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20.
杨晓霞  喻姣花 《现代护理》2006,12(30):2865-2866
对760例骨科住院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输血,根据年龄大小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或头皮静脉穿刺,每日输液完毕用0.2%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配合肝素帽的使用,可保留静脉留置针5~7d。应用静脉留置针能满足骨科病人静脉治疗及功能锻炼的需要,减少血管穿刺的次数。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