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总结了PICC信息管理系统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分别从PICC置管患者管理现状、PICC置管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在国内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PICC置管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护士人力资源,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实现PICC置管信息资源共享,对置管患者进行实时质量监控,为今后的护理改进提供依据,为实现PICC置管患者远程会诊、区域化管理创造条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数据管理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临床微生物检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与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MS)一体化网络管理。方法:根据微生物学检验要求,由微生物检验专业人员与软件开发工程师共同研制数据管理系统,将仪器、手工检验数据互联,并入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MS)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结果:研制出了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数据管理系统,并能与LIMS系统及HIS一体化网络管理。结论: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门诊,达到静脉输液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最大限度减少PICC并发症发生。方法除按常规PICC门诊建立要求执行外,在人力资源排班,多学科协作关系—血管外科、B超室、模拟定位机室、介入科、中心供应室、计算机电子联网软件管理的合作方面,PICC导管维护追踪手册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并引进新设备、开展新技术。结果PICC门诊建立后PICC置管人数大幅度提高,PICC置管后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明显降低。PICC安全运行模式、技术不断更新和改进,最大限度减少及预防PICC并发症发生,解决了门诊病人导管维护的问题,有效改善输液质量。结论PICC门诊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及多学科协作关系,是PICC护理技术走向专业化安全运行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解决置管患者住院期间导管的质量监控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问题,提高医院静脉输液质量。方法确定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的人员组成及人员要求,制定工作制度与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质控标准,开展门诊导管维护、疑难患者PICC置管、健康教育、院内外会诊、培训指导、监控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等工作,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开设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后完成PICC疑难置管108例次;导管维护3820例次;院内、外护理会诊55例次;接受院内护士培训290名;接受院外进修护士8名;接待院外参观46人次。实施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后中心静脉感染率为0.06%~0.24%,提高了输液的安全质量。结论开设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增加了置管患者的满意度,减轻了病房工作压力;提供了护士专业发展机会,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建立了事前控制的输液安全管理网络;为不断深入地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研究探索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市级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在保障PICC的置管与维护的安全、减少患者导管的风险及降低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PICC专科护理门诊进行规范设置与合理布局,制定PICC相关操作流程标准和管理规定,实施多学科合作,建立护患交流网络平台,举行PICC病友会和沙龙活动,培训基层医院护士PICC技术,并建立基层医院PICC维护网。结果降低了PICC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地市级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有利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PICC导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建立专科护士主导的综合护理门诊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6月开设综合护理门诊,选拔符合资质的专科护士坐诊,为患者提供伤口造口护理、PICC护理、引流管护理、护理会诊及居家护理,最终根据工作量、经济效益情况、患者等待时间、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等对综合护理门诊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护理门诊运行以来,接诊量17 211例次,参与护理会诊1 152例次,居家护理215例次。与运行前相比,接诊量增长63.57%,年经济收入增长135.77%,患者候诊等待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门诊的建立和运行符合患者的医疗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7.
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促进护理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冬英  韩蔚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64-1265
多年来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覆盖了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目前医院信息系统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检验管理系统(LIS)、网络远程会诊系统、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OA)、绩效考核系统等11个局域网,医院信息系统达70多个子系统,网络覆盖面达95%以上。护理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我院护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并建立医院护理会诊信息系统,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有效的数据和管理手段。[方法]根据我院护理会诊申请流程及管理要求设计研发护理会诊信息系统并在临床应用,设计时考虑尽量优化流程、简化护士填写内容,并跟踪会诊系统上线后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系统运行后,与使用护理会诊信息系统前相比,护士书写护理会诊单耗时及申请后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护理会诊申请率及临床护理质量均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会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会诊工作效率和效果,为更好地解决病人的疑难护理问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路径,从而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门诊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安全,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为了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因为PICC而受益,我院从2005年6月开设了PICC管理门诊,现将我院PICC管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袁美锦  南茹  贺春霞 《全科护理》2014,12(4):362-363
根据护理人员资质、职称、学历、工作岗位、能力水平成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专业小组,由专业小组对PICC操作人员准入管理、制定制度和标准、落实会诊及培训考核、处理置管及带管不良事件,经过3年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对PICC技术的掌握,降低护理人员临床PICC操作风险,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及护理人员满意的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开设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专科护理门诊科学、规范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 .方法 通过开设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实践,制定相应的流程和制度.结果 开设PICC专科护理门诊,满足了出院患者导管的日常维护,在减轻病房工作压力的同时,方便了患者,促进了PICC技术的开展和普及.结论 设立PICC专科护理门诊可满足就诊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工作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PICC专科护理门诊科学、规范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方法 对PICC专科护理门诊诊问进行合理设置和布局,制定相应的流程和制度。结果 开设PICC专科护理门诊方便了患者,保障了PICC置管患者的日常维护;PICC专科护理门诊合理的流程、规范的管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结论 设立专科护理门诊可满足就诊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延伸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并探讨PICC置管护理会诊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通过确立护理会诊模式,即护理会诊人员资质准入、护理会诊记录单的编制、护理会诊流程,评价护理会诊的效果及护理会诊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穿刺口渗血、肢体肿胀和导管堵塞的解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护理会诊到达时间距申请时间间隔和处置时间距申请时间间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会诊小组在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中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质量,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风险率。方法成立中心静脉导管会诊管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修订和完善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标准;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建立CVC/PICC准入制度及操作管理流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会诊制度。结果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成立中心静脉导管会诊管理小组,可以提高中心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黄雪芳  郭秀泉  黄蔚华 《全科护理》2014,(11):1034-1036
为了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输液安全,建立了完善的导管专科门诊管理模式,即确立导管门诊的空间设置和护理专科护士人员的配置,制定PICC的准入制度,规定导管专科护士工作职责,建立就诊流程和PICC标准操作流程,规范PICC专科培训制度和会诊制度,成立PICC质量控制小组及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把微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护理系统,实现“ordering”工作方式,即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从而使护理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行列。方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建立自动分诊叫号子系统、挂号收费子系统和门诊医疗护理子系统,实现“一处录用,多处共享”、以患者为中心的网络现代化管理。结果:在院门诊量2384人次/日状况下,杜绝了常年没解决的挂号队伍长、交款队伍长、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由于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信息共享,门诊治愈率显著提高,增加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把微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门诊管理系统,是我国医院获得与国际先进医院进行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46家医院PICC治疗护理现状。方法对省内46家医院(三甲23家,三乙8家,二甲15家)的护理负责人或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甲医院PICC穿刺和门诊的开设率为86.9%;三乙医院PICC穿刺和门诊开设率分别为75.0%和100.0%;二甲医院PICC穿刺置管和门诊的开设率分别为60.0%和80.0%。结论三级医院PICC治疗护理已经全面铺开,二级医院PICC治疗护理的覆盖率有待提高,社区、乡镇医院PICC维护网络的建设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信息化融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充分利用“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统中网络信息资源,编录国内外使用的10余种风险评分方法和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开发适合护理工作特点和安全管理需求的“护理风险评分管理系统”软件,并在具体管理活动中加以应用。结果该软件应用后,压疮风险预报率、跌倒风险预报率上升,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提高。结论该软件的运行,加大了对病人风险的监控力度,增强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了护理措施的落实和护理风险管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做法与体会。方法:通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培训、规范PICC操作和维护流程、网络化登记管理、开展会诊和新技术新项目、多种形式使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等,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结果: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实践在提升PICC护理质量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PICC护理专科门诊的建立与规范化管理,提高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对PICC门诊进行合理设置,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完善相关职责,与多个临床科室合作,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创建PICC电子网络系统。结果:PICC病人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PICC门诊的建立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病人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