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加重的定义为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或出现脓性痰并可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症。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食管疾病,胃内容物微吸入和胃酸刺激食管引起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上述原因可促成GERD与慢阻肺症状之间的联系,抗反流治疗有利于慢阻肺的控制和缓解,且可减少慢阻肺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反酸、胃灼热感等反流症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7例,按照内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反流症状、是否合并H.pylori(Hp)感染,以及食管动力测定和食管胃24hpH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等一般情况及合并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不典型反流症状(胸骨后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组。两组患者都存在病理性酸反流,但两组患者之间酸和(或)碱反流比较无差异。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体部各段蠕动波峰值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卧位胃酸分泌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结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典型反流症状发生率更高。在两组发病机制异同上,反流的强弱并非主要因素,重要的是食管防御机制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食管下括约肌(inferio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一过性松弛、食管酸清除功能障碍以及食管抗反流屏障下降等机制有关。研究表明,胃内酸袋的存在亦为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就胃内酸袋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部分患者对西药不敏感等的特点,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混合反流在食管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胃食管反流病 (GERD)临床常见。研究表明 ,近 5 0 %有反流症状的患者有食管黏膜损伤即反流性食管炎 (RE)。胃酸能导致食管炎 ,但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DGER)在食管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尚存有争议[1] 。本文对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伴食管黏膜损伤和无食管黏膜损伤的患者进行同步食管 2 4hpH及胆汁监测。旨在了解混合反流在食管黏膜损伤中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正常对照组 10例 ,无任何胃食管反流症状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 4 3例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或反食或两者并存 )患者 ,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和LA内镜下食管炎的分…  相似文献   

6.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指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而无内镜下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又称“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约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70%。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GERD相似,抑酸治疗效果不佳,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酸反流,内脏高敏感,非酸相关性刺激,中枢及外周水平调控失衡等机制。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和胃运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害,即患者不仅有胃食管反流(GER),食管还存在炎性损害.原发性食管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主要原因[1].食管运动功能与GERP密切相关,其中LES和食管的清除功能最为重要,其他如His角,胃斜行肌、隔肌食管韧带等也具有防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喉及肺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症状和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在过去20年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北美和西亚[1]。GERD除了有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食管内综合征,还有可能出现慢性咳嗽、气喘等食管外综合征。胃肠道和肺在解剖结构上是相通的,GERD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选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IPF患者25例(IPF组),另选非IPF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23例作对照(非IPF组),两组患者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分析胃食管反流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胃食管反流阳性IPF组16例,非IPF组8例.IPF组DeMeester评分高于非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21.5)分比(15.7±14.0)分;P<0.05].IPF组长反流(反流时间持续>5 min)次数[(3.8±4.1)次]、反流指数(1.8±1.7)高于非IPF组[(2.1±2.1)次;1.3±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F胃食管反流阳性者合计反流时间百分比(pH <4.0)[(9.2±5.1)%]、直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8.5±5.2)%]、仰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10.8±10.7)%]、反流次数[(54.2±22.7)次]、长反流次数[(6.3±4.2)次]、最长反流时间[(14.5±15.3) nin]、反流指数(2.5±1.7)和DeMeester评分[(34.9±20.3)分]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eMeester评分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呈正相关(r=0.667,P<0.01).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者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7例,反流6例,多于胃食管反流阴性者(烧心2例,反流1例).结论 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率高,但往往缺少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在不具备胃酸监测条件的医院,GerdQ可用于评价IPF患者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食管24 h pH-阻抗(MII-pH)等检查方法,分析具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典型症状、并且食管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比较分析其各亚型,即Barrett食管(BE)、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特点。 方法入选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反流),并且食管24 h 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BE、RE、NERD三组,收集患者24 h的食管pH-阻抗信息,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Mann Whitney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P< 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共入组103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且MII-pH监测阳性的GERD患者,其中有15例BE患者、32例RE患者、56例NERD患者。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以及BMI无显著差异性。将三组患者的各项胃食管反流指标数值进行Mann-Whitney检验,显示RE、BE患者的DeMeester评分、pH<4反流时间百分比、长反流周期数显著高于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BE患者的反流周期数显著多于RE和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阻抗相关指标在三组患者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与NERD相比,酸反流对于RE和BE具有更重要的致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糜烂性反流病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又称内镜阴性反流病(ENRD)或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symptomatic gaslro-oesphagel refluxdiscase)。1999年Genval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胃食管反流病(CERD)包括伴有食管炎的反流病和内镜阴性的反流病。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反流性食管炎(RE),事实上,NERD占GERD的大多数,而伴或不伴食管炎的患者由症状所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的严重程度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列入研究组(173例),将同期行健康检查、胃镜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92例)。统计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GERD中各型胃胆汁反流阳性率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中不同分级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29.5%(51/173)、对照组16.3%(15/92);GERD中RE型胃胆汁反流45.7%(21/46)、Barrett食管(BE)型26.4%(14/53)、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型21.6%(16/74);RE中A级胃胆汁反流31%(9/29)、B级64.3%(9/14)、C级100%(3/3),未见D级。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GERD中RE与BE型、RE与NERD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中A级与B级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GERD具有相关性。GERD患者如胃镜下发现胃胆汁反流,治疗时应将胆汁反流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典型表现。大多数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变程度为轻度(洛杉矶分级 A 级患者占 50-90%),因此,目前对GERD的治疗主要依靠质子泵抑制剂(PPI)。但仍有一部分患者PPI治疗疗效甚微。目前亚太的共识认为:在常规PPI剂量治疗至少 8 周反流症状仍无缓解的 GERD 可以定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ERD,RGERD)。对于RGERD的治疗,最近内镜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初步报导可以有效地重塑贲门抗反流屏障,改善患者症状。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介绍国内首例通过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40.胃酸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吗? 依据蒙特利尔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定义: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胃食管反流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诊治情况。方法收集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老年性胃食管反流病57例,行胃镜检查和/或24 h食管p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治疗确诊。结果确诊的57例患者经给予(PPI)及促动力药物治疗4周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周后3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余病例继续巩固治疗2周后全部临床治愈,随访4周无复发。结论老年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易误诊或漏诊,应提高对老年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在一些家庭中有多个成员患胃食管反流病(GORD)及Barrett食管。现研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一级亲属中GORD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食管腺癌(EA)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率上升有关.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包括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并发症包括食管狭窄、EA等.  相似文献   

18.
促动力药物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食管动力与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胃食管连接处(GEJ)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无疑是GERD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下食管括约肌(LES)是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功能异常,包括LES静息压力的减低,胃内压力增高导致LES屏障功能的减弱和频繁的LES-过性松弛(tLESRs)都是导致GERD的主要原因[1].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异常使食管的廓清能力降低,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食管的暴露时间,导致食管并发症和反流症状[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本研究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稳定期C级和D级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ERDQ量表)问卷测试结果分组,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不给予奥美拉唑(A组,50例),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分为2组,一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B1组,36例),另一组患者不给予奥美拉唑(B2组,38例),3组患者每2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每次随访记录GERDQ量表问卷及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痰液IL-1β、IL-6、IL-8、TNF-α、GM-CSF浓度,记录6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B2组患者6月内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多于A组、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B1、B2组患者GERDQ问卷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自2月以后的随访期内A组、B1组患者GERDQ问卷评分均明显低于B2组(P0.05)。随访6个月后,B2组与A组、B1组相比较,CAT评分、FEV_1、6分钟步行距离、痰液IL-1β、IL-6、IL-8、TNF-α、GM-CSF等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1组相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奥美拉唑可能通过减轻胃食管反流、降低痰液IL-1β、IL-6、IL-8、TNF-α、GM-CSF浓度,从而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次数。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被证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可靠工具,唾液中的胃蛋白酶被认为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具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唾液胃蛋白酶的诊断价值。 方法250名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和35个无症状患者在晨起,午餐,晚餐后提供唾液,通过Peptest侧流装置,用于胃蛋白酶的测定。所有患者都经过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控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基于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和内镜研究,患者可被定义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具有非正常的24-h MII-pH和内镜结果。) 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相较于没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或者已经控制症状的人,唾液中具有较高的胃蛋白酶及其浓度,(P<0.001)。胃蛋白酶测试的敏感性为73%,用最优的临界点值76 ng/ml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异性为88.3%。当症状刚出现时搜集的唾液样本具有更强的鉴定能力。 结论唾液胃蛋白酶测试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中度的诊断价值,其非侵入,易执行和成本效益的特点预示可能是个有前途的方法,可替代目前侵入式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