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TCD对ICA和MC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本组患者TCD对诊断ICA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100%、79%。对M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92.7%、97.6%和87.8%。结论 TCD检查对ICA和MCA狭窄与CT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病变简单、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痉挛的金标准,但有创伤性,限制了其应用。由于经颅多普勒(TCD)具有无创、易重复,可床旁检测和术中监测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同时进行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探讨TCD诊断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痉挛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钱惠农  曹音 《江苏医药》2005,31(9):712-7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一个常见现象。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21%~70%的SAH病人发生CVSE,严重的可造成脑缺血、脑梗死。经颅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的脑血流监测手段,已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采用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AH病人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TCD诊断CVS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克举  李明超  曹化  郭建一 《河北医药》2010,32(12):1588-1589
目的应用TCD检测并分析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17例CCF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颅内外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患侧ICA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较对侧加快(P〈0.05),搏动指数下降(P〈0.05),海绵窦段频谱形态异常、不规则,眼上静脉流速增高,血流反向,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较对侧减慢。结论CCF的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于颅外段供血动脉的高排低阻、虹吸段频谱紊乱以及颅内动脉的侧枝代偿表现,眼上静脉的血流反向动脉化同样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联合应用分析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外动脉相应改变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方法对临床有缺血性脑病症状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勃检查,筛选出有颅外段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应用TCD检测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判断侧支开放情况并与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找出相关性。结果①在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的检查中,102例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与CTA完全符合98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3例。②对经彩色多普勒筛选及CTA证实的98例患者进行TCD检查。颅外段:ICA闭塞的16例患者中,12例ICA局部未探及血流信号,4例呈异常低速高阻的血流信号,ICA重度狭窄的82例中,68例病变局部呈异常高流速伴涡流血流频谱,14例仅探及狭窄以远ICA低流速、低博动性血流频谱。颅内段:①大脑中动脉(MCA)的流速及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健侧。眼动脉(OA)呈正向低波动性血流频谱者78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18例,反向切记血流频谱者2例。②98例患者中,79例(79.2%)Wilis环侧支开放。58例呈前循环盗血的血流频谱改变,其中36例(25.0%)大脑前动脉(ACA)呈收缩期早期切迹血流频谱改变。22例患者颈内动脉虹吸段(CS)、眼动脉(OA)呈反向切迹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经颅多谱勒超声的办法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综合有效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osonography,TCD)对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南华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行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TCD与DSA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病变血管不同将结果分为大脑中动脉(MCA)组、颈内动脉(ICA)组、椎动脉(VA)组、基底动脉(BA)组及锁骨下动脉(SUB-A)组。以DSA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TCD诊断各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判定TCD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可靠程度,探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合理检查程序。结果 TCD诊断MCA、ICA、VA、BA、SUB-A各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91.23%,56.52%、97.39%,76.19%、96.58%,93.33%、94.44%,88.89%、99.22%。TCD对MCA、BA、SUB-A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对MCA、ICA、VA、BA、SUB-A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较高。结论 TCD对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无创、可行和经济的筛查方法,可用于可疑病例的初步诊断;TCD与DSA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江苏医药》2012,38(1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35例CT检查为SAH患者,均行CTA和(或)DSA检查证实为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夹闭术.于SAH后备时间段行TCD检测,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同侧大脑中动脉与颅外段颈内动脉之比(LI)指数,分析血流频谱形态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与SAH后7-10 d CT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测显示,MCA Vm、LI指数于动脉瘤性SAH后3-6 d开始升高,7-9d达高峰,持续至13-16 d;以MCA Vm高于120 cm/s及LI指数>3作为判断脑血管痉挛(CVS)的标准,CVS发生率51.4% (18/35),且TCD与CTA检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7).结论 TCD是判断动脉瘤性SAH后CVS的一项无创的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测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白雪  王枫  刘会玲  仇恒志  林占峰  刘震岳 《河北医药》2009,31(13):1593-1594
目的对比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流速度等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的诊断结果与CT血管造影(CTA)狭窄程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及TCD对MCA诊断价值。方法将TCD诊断MCA狭窄、闭塞的患者47例共94支血管血流速度分级的狭窄程度与CTA血管形态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TCD峰值流速〈140cm/s,CTA狭窄面积〈49%占76.9%、CTA狭窄面积50%~69%占13.5%、CTA狭窄面积70%~99%占9.6%。TCD峰值流速140~180cm/s,CTA狭窄面积〈49%占32%、CTA狭窄面积为50%~69%占60%、CTA狭窄面积为70%~99%占8%。TCD峰值流速〉180cm/s,CTA狭窄面积〈49%占5.8%、CTA狭窄面积50%~69%占35.3%、CTA狭窄面积为70%~99%占58.9%。TCD血流速度分级的狭窄程度与CTA狭窄程度有相关性(r=0.576)。TCD检测流速增高与CTA测量狭窄面积加重成正相关(除外闭塞)。结论TCD对MCA主干中度以上的狭窄诊断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技术,探讨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例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类型及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CDFI检测单侧ICA严重狭窄26例,单侧闭塞6例。颈内动脉狭窄残余管径0.4~1.8mm。TCD检测患侧脑血流速度明显减低20例伴2种类型侧支循环,以前交通开放为主,后交通开放次之。患侧与健侧MCA的Vp、PI值相比存在显着差异性。结论CDFI与TCD结合提供ICA严重狭窄或闭塞后,患侧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并出现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颜燕红  惠品晶  王中  张世明  郭亮 《江苏医药》2012,38(12):1407-1409,148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35例CT检查为SAH患者,均行CTA和(或)DSA检查证实为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夹闭术。于SAH后各时间段行TCD检测,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同侧大脑中动脉与颅外段颈内动脉之比(LI)指数,分析血流频谱形态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与SAH后7-10dCT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D检测显示,MCA Vm、LI指数于动脉瘤性SAH后3-6d开始升高,7-9d达高峰,持续至13-16d;以MCA Vm高于120cm/s及LI指数>3作为判断脑血管痉挛(CVS)的标准,CVS发生率51.4%(18/35),且TCD与CTA检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7)。结论 TCD是判断动脉瘤性SAH后CVS的一项无创的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测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选择方法及治疗时间窗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对98例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对经颅多普勒在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疗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血管痉挛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程度有关(P〈0.05);血管痉挛累及的血管种类、数量血管痉挛持续的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γ=0.642,P〈0.05),本研究同时比较了经颅多普勒频谱及血流速度改变对血管痉挛检测的意义,发现频谱改变早于流速改变;结论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在早期发现急性颅脑外伤病人脑血管痉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5例急性脑外伤病人的脑血流进行TCD动态监测 ,结合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及脑血管痉挛 (CVS)对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TCD结果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急性颅脑外伤病人早期大脑中动脉流速 (Vm/MCA)<120cm/s者提示预后良好 ;>140cm/s或<40cm/s者,预后极差。合并SAH者 ,CVS及脑梗塞发生均高于无SAH者。结论急性脑外伤病人的早期脑动脉血流速度与病人的并发症及预后相关。TCD是无创、安全的动态监测手段 ,能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 aSAH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DCVS和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降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d静脉泵入(5 ml/h),1次/d;治疗组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120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连续治疗14 d.对比两者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差异性,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脑血管收缩峰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防治 tSAH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5.
陈益友  项方羽  胡金加 《中国药房》2009,(14):1096-1097
目的: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与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16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Ⅰ、Ⅱ、Ⅲ,各40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激素及促神经功能恢复药等常规治疗;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Ⅰ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Ⅱ给予硫酸镁、治疗组Ⅲ联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和硫酸镁,均12h1次,连用14d。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3、7、14d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在CVS发生、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的变化、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预后方面,治疗组Ⅲ与对照组、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与硫酸镁联合应用不仅能降低CVS的发生率,而且能减轻CVS的严重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托宁(盐酸戊乙喹醚注射液)对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动静脉联合应用长托宁14d,经脑血管造影、血液动力学及神经行为学评价长托宁疗效。结果动脉内应用长托宁使血管扩张达(53±37)%(P〈0.01),有轻度心率增快,但对全身动脉压未产生明显影响。22例患者中2例死亡,2例失访,余18例在1年内恢复较好[改良等级评分:(0.8±1.0)分;巴塞尔指数:100(95~100)]。5例患者在动脉注射长托宁后48h内脑血管痉挛复发(23%),其中2例再次动脉给予长托宁后好转,另3例行腔内气囊血管成形术。结论长托宁能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的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核因子-剀B (NF-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在48 h内、第7天、1个月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的变化,并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SAH组患者手术前后NF-κB与sI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痉挛患者病情越重,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越高;与轻度脑血管痉挛患者比较,中、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脑血管痉挛患者比较,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的高表达主要发生在脑血管痉挛的早期;早期监测NF-κB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sICAM-1高表达主要发生在脑血管痉挛的中期,其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62例头晕患者,应用TCD探测双侧MCA、ACA、VA及BA。结果 262例中,142例(54.20%)血流速度增快,70例(26.72%)血流速度减低,50例(19.08%)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速度异常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且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女性)或减低(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前循环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