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木群力  杨明 《临床医学》1998,18(12):14-15
成人椎间隙感染多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并发症,临床较为少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笔者自1985年~1997年间收治7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诊治认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1~52岁,平均46岁。腰_(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6例,腰_5~骶_11例。椎板开窗5例,全椎板切除2例。腰_(4~5)椎间隙感染6例,腰_5~骶_11例。术后5天出现症状1例,14天出现症状2例,17天出现症  相似文献   

2.
1998 - 0 6~ 2 0 0 0 - 10我院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 (PL 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5 0例 ,发生椎间盘炎 3例 ,外院转入 3例 ,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7~ 5 0岁 ,病变间隙 L4~ L54例 ,L5~S1 2例。住院治疗时间 5 5~ 10 0 d,平均 77d。主要临床表现 :椎间盘切吸术后 1周左右 ,术前症状缓解后再发剧烈腰痛 ,轻微震动可诱发 ,病变椎间隙有深压痛、叩痛 ,并向双下肢和臀部放射。 t37~ 38℃ ,血沉早期加快 6 0~ 130 mm/ h,平均 95mm/ h,WBC升高 ,C反应蛋白 5 0~ 12 0 mg/ L ,平均 85 mg/ L。…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腰椎间盘的MK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cus,PDN)置换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6例正常人腰椎间盘(男44例,女12例)MRIT2加权像中髓核矢状径、横径,椎间隙前、中、后高度进行测量。结果:髓核矢状径、横径及椎间隙高度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意义(t=0.84,P&;gt;0.05)。PDN假体前后径为12mm,本组髓核矢状径均&;gt;12mm,但&;gt;24mm者L2-3 23.2%,L3-4 21.4%,L4-5 21.4%,L0~S1 16.1%。PDN假体高度分别为5,7和9mm。椎间隙后高&;gt;5mm并且&;lt;9mm看L2~3 85.7%,L3~4 82.1%,L4~5 82.1%.L0~S1 58.9%.&;gt;9mm者L2~3 0%,L3~4 1.8%,L4~5 1.8%,L0~S1 3.6%,可选择相应的PDN高度型号。结论:大多数人腰椎间盘内仅可容纳单枚PDN假体,且适合高度为5mm或7mmPDN假体。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再手术回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自 1934年 Mixter和 Barr开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以来 ,后路髓核摘除术已广泛开展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手术并发症并不少见 ,严重者甚至需要再手术。我院自 1993年来共行后路髓核摘除术 5 12例 ,其中 15例在术后近期 (1个月内 )再手术。本文通过回顾分析 ,探讨手术失误原因及教训。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2 9~ 6 1岁 ,平均 45 .4岁。 1次手术术前诊断 L4~ 5 椎间盘突出 9例 ,L5 ~ S1 椎间盘突出 6例 ,2次手术时间间距 1~ 2 7d,平均 10 .9d。2 结果再手术原因 :脑脊液漏 4例 ,椎间隙感染 3例 ,血肿 3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柱全内窥镜经椎间孔入路摘除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极外侧型突出8例)其中:L4/5 38例,L5/S1 18例,男性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2(25~65)岁。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86min。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1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开放手术者。随访平均6个月以上。术前VAS评分为(6.93±1.15)分,术后3个月为(2.2±0.57)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优良率达92.9%。【结论】脊柱全内窥镜经椎间孔入路摘除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特别是极外侧型突出,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人工髓核假体置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早期临床随访的基础上,比较人工髓核假体置换与传统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2-02/2005-08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60个月随访患者63例.另外随机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单节段腰椎间盘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患者200例,获有效随访94例.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和Stauffer-coventry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分析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活动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病变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均值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结果:①单纯髓核摘除组8例患者术后复发,行二次椎间盘手术;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3例假体脱出二次翻修将假体取出.其余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②两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各随访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Stauffer-covenuy 疗效评估各随访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随访中远期(3.0~5.0年)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优于单纯椎间盘摘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椎间隙高度比值各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单纯髓核摘除组8例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发生.结论:人工髓核假体置换存在较严重并发症,人工髓核假体置换与传统腰椎间盘开窗髓核摘除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腰椎间盘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置换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6例正常人腰椎间盘(男44例,女12例)MRI T2加权像中髓核矢状径、横径,椎间隙前、中、后高度进行测量.结果髓核矢状径、横径及椎间隙高度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意义(t=0.84,P>0.05).PDN假体前后径为12mm,本组髓核矢状径均>12mm,但>24 mm者L2~3 23.2%,L3~4 21.4%,L4~5 21.4%,L5~S116.1%.PDN假体高度分别为5,7和9 mm.椎间隙后高>5 mm并且<9 mm者L2~3 85.7%,L3~4 82.1%,L4~5 82.1%,L5~S1 58.9%,>9mm者L2~3 0%,L3~41.8%,L4~5 1.8%,L5~St 3.6%,可选择相应的PDN高度型号.结论大多数人腰椎间盘内仅可容纳单枚PDN假体,且适合高度为5 mm或7 mm PDN假体.  相似文献   

8.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晖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01-2303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 13个、L4/5 65个、L5/S1 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d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失误1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院自 1992 - 0 7~ 1999- 0 7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2 9例 ,其中有 17例手术处理欠妥和失误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10例。年龄 31~ 5 9岁 ,平均年龄 44 .5岁。手术方法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 2例 ,半椎板切除 4例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 11例。术中探查与术前诊断不符 2例 ,其中探查阴性1例 ,髓内肿瘤 1例。术中定位失误找错间隙 4例 ,其中将 L3~L4误认为 L4~ L5 2例 ,将 L4~ L5 误认为 L5 ~ S1 1例 ,将 L5 ~ S1误认为 L4~ L5 1例 ,术中及时发现改探 3例 ,1例术中定位失误而漏诊术后 2 wk再次手术。术中硬…  相似文献   

10.
郭解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77-2079
目的:颈、胸、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颈椎间盘突出,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了不少的痛苦。作者对912例颈、胸、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987年1月至2003年1月临床诊断颈、胸、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病人2183例,其中手术912例,占42.1%,男621人,女291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42.1岁。单纯椎间盘突出388例,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或椎管狭窄52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性鞘膜瘤1例。手术均采取后路“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912例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1.8年),优805例,占88.3%;良104例,占11.4%;差3例,占0.3%。优良率99.7%。手术时间:45min至3h,平均1h35min,2例由于瘢痕组织增生行第二次手术,1例由于另一椎间隙L5S1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管狭窄,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术,术后3例全部恢复。术后3~7d,戴腰带下床活动。结论: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变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临床多根据影像资料中腰椎间盘径线尺寸来选择假体型号和预计置入数量。目的:以X射线片和MRI测量分析正常人腰椎间隙高度、腰椎间盘及髓核径线,获取与人工髓核假体相关的椎间盘基础数据。方法:随机抽取157名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腰椎间隙前缘、中点和后缘高度。随机抽取106名正常成年人腰椎MRI片,测量椎间盘及髓核的横径和矢状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椎间隙自上而下逐渐增宽,腰椎间隙后高较低,近50%的L2/3、L3/4、L4/5椎间隙后高和约39.5%的L5/S1椎间隙后高位于7~9mm区间。②MRI片:腰椎间盘横径和矢状径从L2/3至L5/S1依次增大。约46.7%的椎间盘矢状径大于37mm,仅49.0%的髓核矢状径大于24mm;本组髓核平均横径33.5mm,平均矢状径23.4mm。髓核矢状径均大于12mm。约22.9%的髓核矢状径大于24mm。提示多数国内患者需行单枚PDN假体置入,7mm为最适用的PDN假体高度,临床不宜将椎间盘矢状径大于37mm作为国人PDN假体置入数量的术前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6月作者采用椎板间隙入路电视辅助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 86例、96个间隙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7例 ,女 39例 ,年龄 2 1~ 65岁 ,平均41 6岁。单间隙突出者 76例 ,双间隙突出者 1 0例 ,合并侧隐窝狭窄者 31例。突出位置 :后外侧型 66例 ,中央型 1 8例 ,极外侧型 2例。突出类型 :突出型 5 8例 ,脱出型 1 6例 ,游离型 1 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或MRI确诊。病史 4个月~ 2 0年 ,平均 4年。均经保守治疗 3个月以上 ,症状无好转或好转后又反复发…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截瘫等[1] 。以往以保守治疗和腰椎间盘摘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1999年10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2例 ,近期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4~ 5 8岁 ,病史 3~ 10a。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2 手术方法在全麻下取下腹正中旁切口 ,长约 2 0cm ,自腹膜外将腹腔脏器推向右侧 ,X线定位后将周围组织分开 ,摘除髓核 ,切除纤维环及软骨板 ,用模板测试大小后 ,用适宜人工椎间盘及髓核…  相似文献   

14.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 13个、L4/5 65个、L5/S1 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 d 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其中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26例(其中外院转来11例).该26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①胶原酶注射治疗4例,②单纯椎板开窗及半椎板切除2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6例,半椎板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6例).原手术部位:L3/45例,L4/5 13例,L5/S18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十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5例.再次手术前均作动态X线片,CT或MRI影像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2004—05/2008-10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I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0例,女70例,年龄14~82(平均49.53)岁。CT或MRI检查示L2~3、L4~5、L5S1多节段突出3例,L4~5、L5S1双节段43例,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 ,占门诊下腰痛患者的 1 0 %~ 1 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2 5%~ 4 0 % [1]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无论采用何种术式 ,均有并发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可能 ,给患者带来痛苦 ,影响治疗效果。对其术后椎间隙感染 ,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和统一认识。作者认为该并发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 ,只要提高认识 ,可以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 ,其预后良好。现将 2 1 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椎间隙感染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1 2例 ,发生椎间隙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7-2010年收治的3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按JOA评估标准,术前JOA评分(11.79±2.36)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61±2.28)分,改善率68.7%。骨性融合率89.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同时行椎间Cage融合后路内固定,可促进椎间融合并以维持椎间隙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单间隙159例,双间隙27例,共计213个间隙,均位于L4、5和/或L5S1。其中L4,129例个间隙,L5S1。84个间隙。突出类型:旁侧型146个,中央型67个。结果共摘除突出髓核213个。术后17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按Maenab标准评分,优156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95.51%。一个间隙平均手术时间52min,两个间隙平均93min。出血量20—250ml,平均107ml。髓核遗留1例,经原切口椎间盘镜下再手术取出游离髓核组织约1.5g,术后症状缓解;术中硬膜撕裂6例均〈0.5cm,经放置明胶海绵,严密缝合切口,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牵拉损伤2例,经药物治疗3个月痊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骶髂关节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0~ 2 0 0 0年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 0 2例 ,其中骶髂关节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0例 ,现就有关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 2 3~ 6 2岁 ,平均40岁。病史 2个月~ 5 a,平均 1a零 5个月。 2 0例全部为单侧骶髂关节发病 ,右侧 12例 ,左侧 8例。全部患者入院前后均行腰椎 CT检查 ,L3- 4 突出 1例 ,L4- 5突出 12例 ,L5S1 突出 5例 ,L4- 5、L5S1 间盘膨出 2例。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9例表现为腰痛伴一侧下肢疼痛 ;10例臀部疼痛伴一侧下肢疼痛 ,其中 3例有小腿外侧麻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