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39岁。因臀部疣状斑块、丘疹伴瘙痒1年,于2018年11月6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两侧臀沟出现少量褐色斑块,伴瘙痒,后皮损逐渐增多,臀部出现多量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湿疹,长期予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臀沟可见褐色疣状增生性斑块,浸润肥厚明显,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以单发环状红斑为表现的汗孔角化症.患者男,62岁,右前臂红斑17年,渐扩大,无痛痒.病理检查示:表皮见角化不全栓,其下棘层见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少数淋巴组织细胞、嗜色素细胞浸润.该患者外用他扎罗汀软膏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7岁。因右小腿屈侧,臀部出现斑块伴瘙痒及轻度疼痛23年,于2003年11月来我院就诊。23年前患者右小腿,臀部等处皮肤出现米粒至黄豆大紫褐色斑疹,边缘隆起,质较硬,铜后面部等处亦出现类似皮损,臀部,小腿处皮损逐渐扩大,融合,呈疣状增生,伴轻度瘙痒,坐时局部有压痛感。多次在外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其父及其子面部,  相似文献   

4.
5.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慢性皮肤病 ,损害有多种类型 ,临床比较常见 ,但单发斑块型临床较少见 ,最近我们遇到 1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4岁 ,农民。 8年前无任何诱因 ,在右臀部股内侧开始出现绿豆大浅褐色斑丘疹 ,无自觉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 ,外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1岁. 主诉:两侧臀部出现疣状角化性斑块20余年. 现病史: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臀部出现一淡红斑,逐渐增大,中央隆起呈疣状.伴剧烈瘙痒.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寻常疣,予以冷冻治疗,效果不佳.此后,右侧臀部也出现类似皮损,并不断增多、增大,曾在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切除部分皮损,但伤口愈合后周围皮肤又出现类似皮损.4年前,在疣状皮损的周围逐渐出现许多绿豆至黄豆大丘疹,表面粗糙,瘙痒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45岁。双侧臀部斑块及瘙痒12年,于2020年9月来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单侧臀部出现数个丘疹及斑丘疹,剧烈瘙痒,当时外院诊断“神经性皮炎”,予冷冻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1年前行手术切除皮损,术后1年皮损复发,随后皮损逐渐增多及融合,并向周围扩散,累及双侧臀部,伴阵发性瘙痒及出汗,夜间尤甚。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臀部对称分布黄褐色疣状增生性斑块,大小约25 cm×15 cm,境界清楚,质硬,周边数个大小不一的卫星状病灶(图1A)。  相似文献   

8.
<正>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是一类主要表现为表皮角化的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由Mibelli于1893年首先报告并命名~([1])。以不断扩展的环形角化,皮损中央有沟槽样裂隙,边缘呈环堤状隆起为特征,组织病理改变以角质样板层为特点。本病除了Mibelli所述的经典斑块型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 Mibelli)之外,还存在一些异型,如浅表播散型、单侧线状型、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显著角化过度型、炎症角化型、掌跖泛发性型、点状型、丘疹型、丘疹型、疣状斑块型等  相似文献   

9.
汗孔角化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可有多种不同类型.笔者报告1例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病,皮损呈线状分布于左侧面部.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颈部斑块型汗孔角化症(PK)伴细胞异型。患者男,59岁,颈部红斑,丘疹10年。皮肤科检查:左侧颈部单发5 cm×8 cm的不规则红色斑块,境界清楚,边缘呈轻度堤状隆起,皮沟加深,部分皮损结痂伴轻度脱屑。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不全,中性粒细胞聚集,局灶表皮内可见角化不全柱,其下为角化不良细胞,表皮下部棘细胞排列紊乱,少数细胞核较大,真皮浅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诊断:PK伴细胞轻度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左侧臀部发生斑块13年,于2007年6月到我院门诊就诊.1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臀部出现豆粒大紫红色皮疹逐渐增大,有轻微痒感.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因“面部、双下肢皮疹10余年”就诊。10年前患者发现面部,双下肢散在分布的褐色圆形丘疹,无自觉症状。随后丘疹向四周扩散,形成边界清楚,边缘隆起的灰褐色圆形斑块;日晒后加重。近1月来,患者皮疹增多明显,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6 岁.因全身增生性环状丘疹30年余伴严重瘙痒1 个月,于2010年3月15 日就诊.患者40 岁后无明显诱因于四肢出现数个淡褐色米粒大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治疗.皮损发展较慢,10余年后数目开始增多,面积缓慢扩大,颜色也逐渐加深,累及双手背、腹部、背部及双下肢,腹部皮损部分融合,双下肢融合的皮损表面糜烂.近1 个月,面部、胸部渐受累,瘙痒难忍,予外用药(具体药物不详)对症处理,效果不佳,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患糖尿病20 余年,否认其他疾病史,无日光曝晒史.其外祖父和母亲曾有类似皮损,其兄妹、子女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女,55岁。因“躯干、双上臂、前臂褐色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皮肤专科检查:躯干、双上臂、前臂可见对称、播散性分布的针尖至黄豆大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丘疹,边缘堤状隆起,中央萎缩凹陷。皮损病理检查:角质层可见角化不全细胞柱,其下颗粒层消失,棘层内有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符合汗孔角化症。予外用维A酸软膏后病情稍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17.
<正>患者男,48岁。右侧腰背部及双上肢角化性斑片44年。患者4岁时无诱因于右侧腰背部出现角化性斑片,无痛痒,未予特殊处理,皮损逐渐扩大,后于双上肢出现散在相似环形褐色斑疹,表面粗糙角化。曾就诊于外院,腰部皮损予冷冻治疗,无明显好转,后未继续诊治。近期无明显诱因发现腰部皮损处出现糜烂及渗液,伴轻度灼痛,于2017年8月就诊于我科。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腰背部一25.0cm×3.5cm束带状淡褐色角化性斑片,中央轻度萎缩,边缘角化微隆起,色较深,如一黑线圈(图1)。  相似文献   

18.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斑块型汗孔角化症大多为单发皮损或损害数目比较少,而皮损多发,范围广泛的病例尚属罕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农民。因躯干四肢皮损33年余、阴囊、双踝部疣状损害3年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因左下肢近腘窝处大片浸润性红色斑块3年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上述部位发生一小丘疹,后逐渐增大,缓慢向周边扩展形成斑片、斑块,皮损边缘稍隆起,自觉微痒。曾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神经性皮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等,局部外用过糖皮质激素、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及口服白芍总昔胶囊等治疗,皮损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50岁,因阴囊多发丘疹和斑块10余年,于2013年6月15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部位出现数个粟粒大丘疹,偶有轻微瘙痒,未予诊治。随后丘疹逐渐增多并增大,呈圆形扁平丘疹或斑块,曾自行外用酮康唑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