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3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的方式麻醉,实验组(32例)采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加以使用单次骶管阻滞联合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的方式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及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个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2时间节点时MAP、HR上升(P0.05);实验组T2时间节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比例(0)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采取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加以使用单次骶管阻滞联合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在尿道下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94例尿道下裂患儿,依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观察组接受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较少,术后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T1、T2、T3时两组MAP、HR均低于T0时,而观察组T1、T2、T3时MAP、HR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用于尿道下裂患儿,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婴幼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氯胺酮组2组,每组45例。丙泊酚组给予0.25%甲磺盐酸罗哌卡因1mL·kg-1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按血浆靶浓度24μg·mL-1静脉麻醉;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31.6mg·kg-1·h-1静脉麻醉。记录2组患儿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和术后20min(T3)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比较2组术毕苏醒时间(呼之睁眼)、出手术室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丙泊酚组在T2、T3时间点的RR、MAP、HR明显低于氯胺酮组,术后苏醒时间、出手术室时间相较氯胺酮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均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好、循环稳定、苏醒快、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及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两组均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紧闭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吸入麻醉诱导成功后,行骶管阻滞并建立静脉通道,右美托咪定组(D组)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μg/ml)10 min静脉泵入,随后予0.1μg·kg-1·h-1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给予1 ml/kg生理盐水10 min静脉泵入,随后予0.1 ml·kg-1·h-1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观察记录右美托咪定用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切皮前(T2)、切皮后1 min(T3)、手术结束时(T4)和麻醉苏醒时(T5)各时点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患儿苏醒后躁动评分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记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HR及MAP在T1~T5时均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组HR及MAP在T1~T5时均降低(P<0.05)。D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及骶管阻滞麻醉可安全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且降低患儿躁动并减轻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分为复合骶管阻滞组(1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2组)。1组咪哒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后行骶管阻滞,2组单纯咪哒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视情况间断推注氯胺酮维持麻醉效果。分别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0)、手术后20分钟(T1)及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麻醉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SpO2、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2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2组(P〈0.05),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嵌顿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嵌顿疝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及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组(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对2组患儿麻醉效果(术中心率、血压及SpO:的变化)、苏醒时间及麻醉苏醒质量进行比较。结果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心率、血压及Sp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苏醒时间为(11.00±4.17)min,B组苏醒时间为(6.73~1.98)min,B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麻醉苏醒时,A组出现呛咳、屏气伴血氧下降4例(26.6%),呕吐1例(6.7%),术毕拔管时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较切皮时改变〉50%以上110例;B组无一例呛咳、呕吐等不良反应,心率、血压的升高程度〉50%者3例,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对小儿嵌顿疝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苏醒时间短及不良反应小。能显著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7.
赵玉娥 《临床医学》2013,33(7):119-121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七氟烷单纯吸入者为A组,七氟烷+骶管麻醉者为B组,记录两组各时点T0(麻醉用药前)、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T3(停药后30 min)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以及患儿术中所需七氟烷的维持浓度、苏醒时间及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T0、T1、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七氟烷的维持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护理压力,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肌内注射基础麻醉加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及麻醉苏醒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A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阻滞平面固定于T8~T10以下,无一例发生全脊麻或局麻药中毒。2组MAP均有波动,但波动值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波动值显著小于B组(P〈0.05);A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提高了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R患者4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T组),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置喉罩(管)即刻(T2)、置喉罩(管)后3 min (T3)、拔出喉罩(管)前(T4)及拔出喉罩(管)后3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SpO2)值。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全麻用药量(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随访术后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 T组全麻药用量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C组(P<0.05)。T 组苏醒期躁动、VAS评分大于4分及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均少于C组(P<0.05)。两组诱导后T1、T0时段HR、MAP均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HR在T3时段与 T0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HR、MAP在 T2、T4、T5分别与T0比较,T组无明显变化(P>0.05),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O2在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TKR中应用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沈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29-2830
目的:探讨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在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组(A)]和氯胺酮麻醉组[对照组(B)]。A组用0.2%罗哌卡因1 mg/kg骶管阻滞,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B组以肌内注射氯胺酮4 mg/kg,同时给以0.04~0.06 mg/kg咪达唑仑,根据睡眠深度及应激反应追加氯胺酮。结果:B组在术中探查时HR、RR明显优于A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异丙酚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镇痛的安全实用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儿童短小手术中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40例8—12岁行择期短小手术(手术时间不超过1h)的患儿,将其按麻醉方法分为2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时(T。),麻醉后5min(T2)、麻醉后30min(T3)各时间点SBP、DBP、MAP、HR、RR、Sp02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研究组SBP、DBP、MAP在T1、T2、T3时无明显升高或降低,HR无明显增快或减慢;对照组SBP、DBP、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均P〈0.05);各时间点2组患儿RR、Sp0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多于研究组,苏醒慢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均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二者复合使用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减轻了麻醉时循环方面的不良反应,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增加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15 min静脉泵入和丙泊酚2.0~2.5 mg/kg诱导,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然后右美托咪定0.2~0.7μg/(kg · h)和丙泊酚4~6 mg/(kg · h)维持;氯胺酮组(K组)予以氯胺酮1 mg/kg诱导和0.5 mg/(kg · h)维持,丙泊酚用法同D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对小儿术后进行行为学的面部表情评分(FLACC)以及恢复室麻醉医生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估。【结果】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 HR较K组明显降低( P <0.05);D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长于K组(P <0.05);D组在苏醒期、术后2h、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K组(P <0.05);D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K组(P <0.05),两组恢复室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1例,K 组6例患儿术后出现躁动(P <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及术后疼痛,麻醉质量及安全性高,且获得患儿家属较高认可,值得在小儿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探讨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接受无痛人流术的门诊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观察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40例.记录注药前(T0)、注药结束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l min(T3)、苏醒时(T4)、离室前(T5)各时点的SBP、DBP、MAP、HR、Sp02,及复合麻药总量、麻醉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及麻醉后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等.结果 2组各时点的SBP、DBP、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合麻药总量少、麻醉苏醒时间短、离室时间短,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低(均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离室时间短,麻醉苏醒后呕吐、恶心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MAC技术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全麻和监护麻醉(MAC)技术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阑尾炎、卵巢囊肿、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30)和MAC技术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Ⅱ组,n=30)I组麻醉诱导插管为静脉推注芬太尼3~4μg/kg、丙泊酚1.5~2mg/kg,维库溴胺0.1~0.15mg/kg。麻醉维持为静脉输注丙泊酚80~120μg/(kg·min),异氟醚持续吸入,酌情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胺。Ⅱ组选用T12L1或L1~2为穿刺间歇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平面控制在T8~L2,局麻药选用1%利多卡因+0.2%地卡因复合液。手术开始前静注芬太尼1ug/kg,丙泊酚0.5mg/kg,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50~60μg/(kg·min)。记录循环指标(MAP.HR),镇静镇痛总药量、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Ⅰ组在诱导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与用药前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显著(P<0.05),芬太尼、丙泊酚用药总量及苏醒时间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MAC技术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麻醉费用,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芬太尼+七氟醚诱导麻醉,观察组诱导麻醉前15 min泵注0.3 μg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喉罩时(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术毕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记录其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比较其苏醒期内躁动、咳嗽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HR、RR、MAP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1~T4时,对照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均较T0时升高,且高于观察组同期(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短小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对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症状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50例.D组采用瑞芬太尼(1~2 μg· kg^-1)联合丙泊酚(1~2 mg·kg^-1)静脉全身麻醉,C组采用氯胺酮(1~2 mg·kg^-1)联合丙泊酚(1~2 mg·kg^-1)静脉全身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儿T0(诱导时),T1(切皮时),T2(手术10 min),T3(手术20 min),T4(手术结束)时的HR、SBP、RR变化及不良反应(屏气、喉痉挛及精神病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患儿麻醉各时间段的HR、SBP及RR均优于C组(均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直肠前庭瘘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8例婴幼儿直肠前庭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分别于麻醉前10分钟、切皮时、手术30分钟、术毕记录其HR、RR、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满意率及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的HR、RR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麻醉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直肠前庭瘘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吕晓春 《临床医学》2011,31(6):72-73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麻醉期循环、呼吸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以探讨其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乳腺腺癌根治手术40例,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置罩后即刻(T1)、5 m in(T2)、拔罩后即刻(T3)、5 m in(T4)的HR、MAP、SpO2、PETCO2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使用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的患者术中循环、呼吸功能均稳定,麻醉诱导后置罩后T1、T2、T3的HR、MAP、SpO2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无一例烦躁,所有患者苏醒后平稳,视觉模拟评分均在3分以下。术后随访1例咽部轻度不适,2 d后自愈,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喉罩通气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循环,呼吸稳定,使于呼吸道管理,苏醒快,气道并发症少,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浓度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肛肠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需择期进行肛肠手术的患儿80例,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行传统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5min(T2)、手术开始(L)、手术结束(T4)、苏醒时(T5)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次数(RR)、脑电双频指数(BIS),同时记录患儿诱导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儿心率增快(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睁眼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肛肠手术血液动力学指标较稳定,和氯胺酮麻醉比较具有诱导迅速和苏醒快而完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牟虹  王光辉  殷雁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426-242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分为实验组(氯胺酮+丙泊酚)和对照组(氯胺酮),分别观察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儿的MAP、SpO2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及手术开始后实验组HR升高的幅度明显比对照组要小,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RR在手术开始后下降,对照组的RR在手术开始后上升,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相比,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神经系统副作用少,苏醒快且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