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钙与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建军 《临床医学》2009,29(8):41-4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6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50例慢性肺源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与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对心力衰竭纠正效果好且快,治疗方法简单,不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与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氧疗、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应用利尿剂、洋地黄以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多巴酚丁胺4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内静滴,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卫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4):314-315
目的 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4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继续采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治疗量的硝普钠和多巴酚丁胺,疗程7~10d。结果 显效29例(70.73%),有效12例(29.27%),总有效率100%。用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与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的比值(E/A)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心率、呼吸频率及心肌耗氧量及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治疗量的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与多巴酚丁胺围术期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选择37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及开搏通药物治疗,治疗组3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及多巴酚丁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第14天相比,其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显著提高(CO)(P〈0.05),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结论前列腺素E1(PGE1)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130例急诊内科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修 《临床急诊杂志》2008,9(4):215-2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30例年龄70.5±5.9岁,NYHA心功能分级的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3组,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44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随访1年,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年住院次数,年住院日和死亡例数来评估治疗效果,并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处理中的价值。结果0.5年时联合治疗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间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LVEF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治疗组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的心功能分级、LVFF、BNP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时联合治疗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BNP、LVEF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年住院次数及住院日、死亡数最少。结论早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CHF比单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在0.5年后出现,且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阿娣  陆也福 《临床荟萃》2001,16(15):675-676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酚丁胺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多巴酚丁胺测试的心力衰竭患者 36例,随机分为多巴酚丁胺组(n=19)和洋地黄组(n=17)。前组用多巴酚丁胺2.5spg/(kg·min)连续静脉滴注48小时,每周1次,共8周,辅以利尿剂治疗。后组每天口服地高辛0.125~0.25mg,急性发作时辅以西地兰0.2~0.8mg/d静脉注射以控制症状,辅以利尿剂,共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并作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多巴酚丁胺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1.2%。洋地黄组总有效率为80.3%。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功能指数明显改善。前组平均每例患者心力衰竭再次发作率为32%,后者为71%。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反复应用及洋地黄治疗心衰都有明显疗效,但前者比后者更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华 《临床医学》2002,22(4):11-12
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在临床并非少见,但在治疗上确是临床医生的难题,为寻求有效治疗方案,本人采用多巴酚丁胺为主治疗120例,并设对照组。经1-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心功能恢复时间与平均始恢复时间上比较亦差异显著,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说明多巴酚丁胺为主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 46例R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尼卡地平和多巴酚丁胺,1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SBP、DBP、HR、LVEF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6,P<0.05);两组治疗前后SBP、DBP、HR、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尼卡地平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方东升  徐杰 《临床医学》2009,29(1):37-3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心电图ST—T改变、左室收缩未期容积(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0.8%(P〈0.05);心电图ST—T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75.0%(P〈0.01);治疗组LVESD、LVEF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控制感染、持续氧疗、改善通气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心脏射血分数(EF)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FEV1和EF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增加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P<0.01)。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力衰竭患者30例,左西孟旦以0.05ug/(kg·min)起始,经观察无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浓度渐增至0.20ug/(kg·min)并维持24h。结果呼吸困难程度评分用药前为(1.95±0.71)分,用药24h为(1.49±0.56)分,1周后为(1.15±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6,P:0.043);全身临床状况评分用药前为(1.87±1.21)分,用药24h为(1.36±0.61)分,1周后为(1.09±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03,P=0.024)。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药前为(30.41±5.62)%,用药1周为(43.16±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37);每搏心输出量(SV)用药前为(59.524-25.23)ml,用药1周为(72.31±14.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7,P=0.047);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用药前为(2534.56±1570.23)ng/L,用药1周为(934.32±421.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20)。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悸、头晕、低血压及室性早搏,经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HFN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按不同心功能分级行6MWT,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A)、E/A、E峰减速时间(DT)]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组6MWT距离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的改善HFNE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改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6MWT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客观、实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与氯沙坦(ARB)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间入院治疗的78例无休克,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低钾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9),患者接受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衰治疗;联合治疗组(n=3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ARB 50 mg,1次/d,16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测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血生化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6周后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6周后后,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均有所改善,但仅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实验均显著增加,但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服用曲美他嗪与ARB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入选8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8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3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92.3%(24/26),对照组总有效率69.6%(1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8.2%(15/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6%(1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短轴缩短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减少期前收缩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或KillipⅢ级)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左西孟旦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静脉维持24h。比较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尿钠肽(BNP)变化,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院内病死率,并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后左西孟旦组LVEF较对照组升高[(35.6±13.3)%与(31.4±6.7)%,F=8.952,P=0.003];治疗后两组BNP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左西孟旦组下降更显著[441.0(212.5,1050.0)ng/L与870.0(435.0,1267.0)ng/L,P=0.014];治疗5d后左西孟旦组心功能变化优于对照组,显效、有效和无效/恶化率分别为45.0%(27/60)、28.3%(17/60)和26.7%(16/60)与20.0%(12/60)、43.3%(26/60)和36.7%(22/60)(OR=2.280,95%CI1.163—4.468,P=0.016)。左西孟旦组与对照组院内及3个月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2/60)与25%(15/60),28.3%(17/60)与41.7%(25/60),x2=1.543,P=0.214;)(2=2.590,P=0.108],3个月内再住院率左西孟旦组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21.7%(13/60)与33.3%(20/60),x2=3.591,P=0.058],而联合终点事件(死亡或再住院)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46.7%(28/60)与66.7%(40/60),x2=4.835,P=0.028]。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方法3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与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395,P〈0.01)、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292,P〈0.05)、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529,P〈O.01)呈负相关,与左心房内径(r=0.300,P〈0.05)及左心室后壁厚度(r=0.262,P〈0.05)呈正相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舒张功能分级、NYHA分级明显相关(P〈O.01);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AUC为0.702,最佳诊断界值127.58pg/mL,此时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3.3%。结论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观察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和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很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证实,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室扩张及心室重构,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方面已经表现出传统治疗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目的:观察单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23例,将入选者分成两组,细胞移植组11例,对照组12例,均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药物洗脱支架置入(PCI)。细胞移植组于支架置入后5d,采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d的外周血干细胞(CD34+细胞,大约1×10^8),用冠脉造影注射法注入梗死相关血管。细胞移植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移植前与随访至6个月时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2±0.2)%,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4.7±2.9)mm,而移植后随访至1年、2年时结果并无明显区别(P〉0.05),未发现细胞移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至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0.5±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0.4±0.3)mm,并且逐年恶化。证实经皮经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单次移植6个月时,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减小左室容量,阻止或延缓左室重构,且安全有效,但随访至2年,心功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均接受溶栓、扩容、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检测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射血分数,及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末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左心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18.42,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溶栓、扩容、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当,但联合缬沙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