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60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及健康教育等。认为护士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系统、科学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及规范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胡小云 《全科护理》2014,(28):2646-2647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25例病人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除,未发生手术配合并发症。[结论]加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石雪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61-6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了我院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住院1周出院,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为(5.88±1.65)分,术后为(2.25±0.37)分,疼痛明显减轻(P<0.05),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韶秀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较经济等优点,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系统、科学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总结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强调术前应加强准备工作、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和疼痛护理,手术中要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配合,术后保持合理的体位,注意饮食控制,加强病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准备、体位训练、术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认为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树立超前镇痛理念,进行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者,均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血管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 〈0.01);参照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有效率达到94%,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97%。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近期功能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NRS由术前8.65±1.21降至术后3个月的2.01±0.53(P=0.00)和术后6个月的1.86±0.25(P=0.00)。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0%和87.5%。术中发生渗血1例、术后足下垂1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获满意效果。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最佳入路和精细操作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某些常用微创技术难以奏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29-530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及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能有效的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2例,进行术前训练、心理开导以及术后护理、功能训练。结果:所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I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髓核摘除方式的不同将124例LDH住院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行SIIF术,研究组62例患者行PTED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手术指标、腰椎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87.10%(54/62),对照组为82.26%(51/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 2组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术后ODI评分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术后JOA评分和术后ODI评分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2/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10/62)(P 0.05)。结论 2种手术治疗LDH的疗效相当,但PTED能显著改善手术指标,恢复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辅助下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D)治疗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6例L5~S1节段LDH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摘除术(PETD)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辅助下后路F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指导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  相似文献   

13.
刘素芳  张秀明  阎艳  张秀英 《全科护理》2012,(31):2935-2936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20例病人手术80min~180min,平均116min,无硬脊膜、神经根损伤及其他严重损伤,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变态反应。[结论]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16~82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经腰椎动力位片证实无手术节段腰椎失稳。手术方式采用PTED技术中的YESS技术137节段,TESSYS技术246节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和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入院时和椎间孔镜术后当时、3月及1年进行评分,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其中120例患者获得1年的随访。术后当时、3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1.74±0.76、1.65±0.74及1.56±0.77,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57±0.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acnab疗效评定优92例,良17例,可8例,差3例,术后优良率均为90.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在多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创脊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传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选择椎间孔镜术(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损伤较小,效率较高,疗效较好,已经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两种单节段手术患者30例,其中16例患者行PTED术,14例行椎板间开窗术,记录两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卧床时间等,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大于6个月的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手术临床疗效,所得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PTED组优良率为87.50%,传统开窗组优良率为71.42%,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结合传统术式与经皮穿刺技术的优势能直接到达突出椎间盘位置,摘除病变髓核,直接解除椎管内压迫,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与传统术式相似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经皮组和小切口组,每组99例。小切口组施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经皮组施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评分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经皮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小切口组,P0.05;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ODI评分(42. 19±5. 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 28±8.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感染、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其疼痛率,其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张杰 《临床医学》2023,(2):25-27
目的 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9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与PTED组,每组49例。FD组接受FD治疗,PTED组接受侧后路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术前、术后3 d疼痛介质[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PTED组优良率为93.88%(46/49),FD组为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FD组,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短于FD组(P<0.05)。PTED组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低于FD组(P<0.05)。PTED组术后3 d血清NO、5-HT水平低于FD组(P<0.05)。结论 侧后路PTED治疗LDH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并利于减轻其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