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探讨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接受无痛人流术的门诊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观察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40例.记录注药前(T0)、注药结束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l min(T3)、苏醒时(T4)、离室前(T5)各时点的SBP、DBP、MAP、HR、Sp02,及复合麻药总量、麻醉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及麻醉后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等.结果 2组各时点的SBP、DBP、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合麻药总量少、麻醉苏醒时间短、离室时间短,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低(均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离室时间短,麻醉苏醒后呕吐、恶心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牟虹  王光辉  殷雁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426-242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分为实验组(氯胺酮+丙泊酚)和对照组(氯胺酮),分别观察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儿的MAP、SpO2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及手术开始后实验组HR升高的幅度明显比对照组要小,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RR在手术开始后下降,对照组的RR在手术开始后上升,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相比,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神经系统副作用少,苏醒快且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81-983
目的探讨氯胺酮、瑞芬太尼顺序联合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择期行短小手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三组各30例,A组行氯胺酮+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麻醉,C组则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三组不同时段(麻醉前、诱导后、切皮后3min、10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同时记录三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A组手术不同时段HR、RR、MAP、Sp O2无明显变化(P>0.05),B组诱导后、切皮后3min、10min时HR、MAP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C组RR存在明显变化(P<0.05)。A、C两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氯胺酮、瑞芬太尼顺序联合丙泊酚具有镇痛良好、苏醒迅速、呼吸抑制少等特点,可作为小儿短小手术重要麻醉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辅以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对116例择期手术患儿,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下行骶管阻滞,术中丙泊酚维持.记录患儿在入室时(T0)、静脉诱导时(T1)、骶管阻滞后5min(T2)、手术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的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116例患儿在T1-T5时间点的MAP、HR及RR均低于T0,SpO2高于T0(均P<0.05),T1-5时间点的MAP、HR、RR及SpO2无明显改变(P>0.05).术中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喉痉挛及体动,均在停药(8±3)min内苏醒,苏醒时安静、无哭闹.结论 骶管阻滞辅以静脉复合麻醉对小儿下腹部以下短小手术有很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其具有诱导苏醒快、静脉麻醉药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BP、HR、RR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在尿道下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94例尿道下裂患儿,依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观察组接受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较少,术后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T1、T2、T3时两组MAP、HR均低于T0时,而观察组T1、T2、T3时MAP、HR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用于尿道下裂患儿,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应激反应、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静脉推注芬太尼诱导,术中予以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研究组50例给予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给予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进行麻醉维持。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疼痛介质指标[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及神经肽Y(NPY)]、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BP、DB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135、37.183、40.260,P=0.000);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62、17.318、32.471,P=0.000),研究组T1、T2时SBP、DBP、HR低于对照组,两组S...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3—8岁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KP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情况并记录,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K组与KP组比:MAP、HR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局麻药用量增加,苏醒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躁动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多。结论氟胺酮复合异丙酚加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外科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应急状况下,氯胺酮与咪哒唑仑、丙泊酚不同组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汶川大地震后7 d内收治的74例地震伤随机分为两组,咪哒唑仑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咪哒唑仑麻醉,丙泊酚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和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和苏醒时间。结果咪哒唑仑组MAP、HR在T1、T2、T3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MAP、HR在T1时间点与T0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与T0比较MAP、HR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RR和SpO2在T1时点与术前比较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间点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哒唑仑组肢体躁动、梦幻,术后恶心、呕吐、舌后坠、呼吸抑制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应急麻醉宜采用氯胺酮复合咪哒唑仑,如果有麻醉机和监护仪等设备,宜用微量泵输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颈旁阻滞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的效果。方法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丙泊酚至脑电双频指数(BIS)到60,观察组术前于左右宫颈旁各注射1%利多卡因5ml,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观察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5min(T2),患者苏醒后(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术中体动次数。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苏醒时间长,丙泊酚用量大,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高,术中体动次数多(P〈0.05),对照组T2时点SBP、DBP低于同组其他时点和观察组同时点(P〈0.05)。结论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复合丙泊酚,可有效镇痛镇静,对呼吸循环干扰小,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婴幼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氯胺酮组2组,每组45例。丙泊酚组给予0.25%甲磺盐酸罗哌卡因1mL·kg-1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按血浆靶浓度24μg·mL-1静脉麻醉;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31.6mg·kg-1·h-1静脉麻醉。记录2组患儿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和术后20min(T3)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比较2组术毕苏醒时间(呼之睁眼)、出手术室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丙泊酚组在T2、T3时间点的RR、MAP、HR明显低于氯胺酮组,术后苏醒时间、出手术室时间相较氯胺酮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均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好、循环稳定、苏醒快、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孕4~8周)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丙泊酚+氯胺酮组,每组50例.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2.5 mg·kg^-1,丙泊酚+氯胺酮组给予丙泊酚2.0 mg·kg^-1、氯胺酮0.5 mg·kg^-1,2组均静脉缓慢推注至患者意识消失(以睫毛反射消失为意识消失开始)后实施手术.观察2组孕妇SBP、DBP、HR及SpO2的变化,记录丙泊酚诱导剂量、丙泊酚总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体动、梦幻、呼吸抑制)等.结果 丙泊酚组术中SBP、DBP、HR及SpO2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5);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氯胺酮组术中及术后DBP、SBP、HR、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氯胺酮组丙泊酚的首剂量、总剂量低于丙泊酚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均P<0.05).2组术中知晓、疼痛,梦幻及恶心呕吐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玢+氯胺酮组术后肌阵挛、呼吸抑制病例数低于丙泊酚组,术后发生头晕头痛病例数高于丙泊玢组(均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使丙泊酚用量少、呼吸循环抑制较轻微、镇痛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辅助腰麻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12岁患儿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12岁进行下肢骨科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辅助腰麻组(BS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0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组与麻醉前及BS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R)显著增快,而BS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BS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丙泊酚辅助腰麻用于小儿下肢骨科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与观察组27例,采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给药后2min时,MAP、RR、HR及Sp O2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各时点HR、MAP均较为平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心血管系统稳定,作用时间长,能减轻术后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需要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前生命体征( SBP、DBP、RR、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儿SBP、DBP、HR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儿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为95.5%;对照组患儿麻醉优良率为81.8%(P<0.05);观察组患儿氯胺酮用量为(42.1±10.9)mg,清醒时间为(15.4±6.8)min,1例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手术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肌内注射基础麻醉加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及麻醉苏醒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A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阻滞平面固定于T8~T10以下,无一例发生全脊麻或局麻药中毒。2组MAP均有波动,但波动值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波动值显著小于B组(P〈0.05);A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提高了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分为复合骶管阻滞组(1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2组)。1组咪哒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后行骶管阻滞,2组单纯咪哒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视情况间断推注氯胺酮维持麻醉效果。分别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0)、手术后20分钟(T1)及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麻醉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SpO2、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2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2组(P〈0.05),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氯胺酮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76例患儿,A S AⅠ~Ⅱ,按随机表法分为C组(氯胺酮麻醉)与D组(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麻醉)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氯胺酮麻醉,D组术前15 m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分别记录手术即刻(T0)、气腹后30min(T1)、术毕(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C组(P<00.5);D组T0、T1、T2、T3、T4各时点HR、DBP、SBP均低于C组(P<00.5);D组苏醒期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稳定腹腔镜氯胺酮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而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SBP及DBP均有所升高,但是治疗组患者的SBP和DBP变化高于对照组,两组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9.4±2.9min、苏醒时间14.3±3.7min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4.6±5.7min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且使用麻醉药量较少,患者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在氯胺酮-丙泊酚小儿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的心率(HR)、呼吸次数(RR)、血氧饱和度(Sp O2)和术后苏醒的情况,同时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评估患儿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两组患儿的RR、HR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均P0.05),而麻醉前后Sp O2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完全清醒、能遵医嘱咳嗽、肢体可有意识活动的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无痛的比率为56.41%,术后6 h无痛的比率为46.15%,术后24 h无痛的比率为38.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对患儿的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小儿静脉全身麻醉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50例.D组采用瑞芬太尼(1~2 μg· kg^-1)联合丙泊酚(1~2 mg·kg^-1)静脉全身麻醉,C组采用氯胺酮(1~2 mg·kg^-1)联合丙泊酚(1~2 mg·kg^-1)静脉全身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儿T0(诱导时),T1(切皮时),T2(手术10 min),T3(手术20 min),T4(手术结束)时的HR、SBP、RR变化及不良反应(屏气、喉痉挛及精神病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患儿麻醉各时间段的HR、SBP及RR均优于C组(均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