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 2 0 0 1年 4月收治一眼眶深部肿瘤患者 ,经侧壁开眶摘除肿瘤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 ,6岁 ,因发现右眼球逐渐突出并内斜半年余 ,于 2 0 0 1年 4月 30日入院。查体 :视力右指数 / 5 0厘米 ,左 1.0 ,眼压Tn(双 )。右眼球突出 ,向内侧斜视 ,约 2 5°~ 30°,眼球突出度 :右 16毫米 ,左13毫米 ,右眼球向外侧运动受限 ,右眼屈光间质清晰 ,眼底视盘稍水肿 ,边界模糊 ,余 (- )。右眶缘、眶周均未扪及肿块。左眼无异常。其他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眶CT表现 :右眼眶外侧壁内侧后见一囊性肿块影 ,大小约 17mm× 13mm× 2 7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侧开眶治疗眼眶肿瘤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眼眶肿瘤手术径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6例均完全摘除肿瘤,并发症以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为主。结论外侧开眶术野暴露清楚、易于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手术的眼眶肿瘤患者77例(79眼),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不同,采用前路开眶、外侧开眶及眶内容物剜除术,观察术中肿瘤的切除是否完整、术后并发症如瞳孔的改变、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受限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2种不同入路手术摘除肌锥内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6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式分为A、B 2组。A组为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共33例,B组为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共35例,评估2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操作空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整摘、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 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03±1.63)d,B组为(8.34±2.13) 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6, P=0.000)。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62±5.43)min, B组为(109.21±13.72) 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8,P=0.000)。手术操作空间用注水法测量,用所注水的体积表示,A组平均为(5.22±0.21) mL,B组平均为(16.501±1.22) 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2,P=0.000)。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为(17.22±1.65)mL,B组平...  相似文献   

5.
田联玉 《中外医疗》2011,30(22):41-42
目的 探讨眼眶肿瘤摘除最佳手术治疗方法,力求达到理想效果,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我院自1997年至2009年共收治眼眶良性肿瘤患者50例,通过触诊及CT等辅助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数目,30例作为治疗组采取球结膜外眦皮肤切口进路(微创)行肿瘤摘除,余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前路开眶、外侧开眶或鼻侧开眶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摘除的手术疗效,并探讨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结膜入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眼球后水平或紧邻眼球.CT和MRI显示39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多呈类圆形且边界清楚.36例完整摘除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粘连程度轻,无粗大引流静脉;1例患者虽然完整摘除但术后视力丧失,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存在粗大引流静脉;另2例患者部分切除,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成功率92.3%;9例术前视力减退患者中有6例视力有提高;全部32例眼球突出患者均完全缓解.疗效改善者32例(82.1%),疗效不变者5例(12.8%),疗效恶化者2例(5.1%).结论:球后肌肉圆锥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结膜入路成功摘除.但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紧邻眶尖、与眶周组织粘连紧密、或有粗大引流静脉,则需要选择其他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姜纯  陈华  李虹霓  黄梓才  周忠夏 《广东医学》2005,26(9):1261-1262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开眶术治疗眶肌锥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8例肌锥内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外侧开眶“T”形皮肤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术后眼球全部复位,眼球运动正常,视力无明显损害。结论改良外侧开眶术有不破坏外眦角结构,不切断外眦韧带,不损伤结膜,暴露好,复位缝合方便的优点,可提高肌锥内肿瘤摘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对5例眶内肿瘤患者采用新的经颅开眶入路。本手术对于眶内肿瘤、尤其当肿瘤位于眶中部、眶内侧部或眶尖部(肌锥内时),能获得清晰而宽大的视野,可在直视下暴露从球后至视交叉的视神经,必要时可作视神经管扩大术,眶内神经与眼肌的损伤轻微。手术在硬脑膜外操作,骨瓣复位良好,术后无搏动性眼球震颤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作者认为本方法优于传统的Dandy氏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眼眶肿瘤发病情况,收集了1981~1990年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眼眶肿瘤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87例肿瘤中,男43例,女44例;发病年龄1.5~65岁,其中21~60岁63例(72.4%),均为单眼发病;右眼36例(41.38%),左眼51例(58.62%)。病程10d~23年,其中42例原发于眶内良性肿瘤,平均病程4.8年;22例炎性假瘤平均病程1.5年;8例继发性副鼻窦粘液囊肿3.6年;15例恶性肿瘤5.5个月;10岁以下儿童中  相似文献   

10.
11.
12.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眼眶肿瘤的诊断有了很大帮助。我们收集了近5年(1991~1996年)住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病人,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10例眼眶肿瘤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5~67岁,平均36岁。除一例为双眼外其余均为单眼。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3年,平均19.5月。2手术情况;10例眼眶肿瘤病人中有2例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第2次来求治;术式选择:前路外侧开眶7例,前路内侧开眶2例,经结膜途径开眶1例。肿瘤位于肌锥内者3例,肌锥外者4例,肌锥内外均有者1例,超出眼眶范围者2…  相似文献   

13.
14.
1993~1998年间笔者共收治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26例,大部分经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痊愈,其中12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现就这12例的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及手术方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均单眼发病,男性5例,女性7例;病程1个月至20年,平均4.1年,偶然发现体征而就诊者为多,准确病程难以估计。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8岁。右眼8例,左眼4例,在外院手术治疗后复发者2例。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术前均给予X线眼眶正侧位片、视神经孔位片及副鼻窦柯华氏位片眼眶及头颅CT检查,2例可见眼眶容积增大及部分骨质吸收,眼眶内占位性病变者12例,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者2例。1.3 病理检查及手术方式 见表1。表1 病理检查及手术方式(n)病 种病理检查手术方式外侧开眶鼻上方开眶血管瘤  440炎性假瘤 330脑膜瘤  220神经鞘膜瘤110神经纤维瘤110血性囊肿 101合   计121112 讨论眼眶肿瘤的X线眼眶正侧位及视神经孔位片,常见征象是眼眶扩大、骨质吸收及破坏、软组织密度增高、骨肥厚、钙化、眶上裂扩大、视神经孔扩大、视神经缩小等[1]。本组病例仅2例表现为眼眶容积增...  相似文献   

15.
我院眼科自1997年-2003年共行外侧开眶眶内肿瘤摘除术11例,其中6例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均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鼻窦源性眶内粘液囊肿是由于鼻窦粘液囊肿突破眶壁而形成的肿瘤样病变,如诊治不及时.可引起眶内感染、眼球移位或视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本文总结了1998年2月-2004年12月治疗的14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儿童眼眶肿瘤2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眼眶肿瘤与成年人相比,有其特殊性,早期诊断困难,恶性肿瘤比例较高。因此,分析儿童眼眶肿瘤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92~1996年诊治的儿童眼眶肿瘤227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一般情况:病例227例,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人眼眶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分类、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1例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人眼眶肿瘤患者。结果老年人眼眶肿瘤以眼球突出为主,可伴有眼斜、视力下降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肿瘤位置及大小,并决定手术方式。其治疗手术摘除包括前路开眶97例、外侧开眶39例、内外侧联合开眶10例、眶内容剜除5例。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肿瘤性质,其中良性肿瘤103例(68.21%),前3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泪腺多形性腺瘤、炎性假瘤及慢性炎症;恶性肿瘤48例(31.79%),前3位依次为恶性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泪腺多形性腺癌。结论老年人眼突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排除眶内占位。治疗首选开眶手术,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及患者可耐受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恶性淋巴瘤是6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眶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眶窦联合手术治疗爆裂性眼眶下壁骨折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巧  成璞  赵侃 《浙江医学》2007,29(11):1169-1170
爆裂性眼眶壁骨折是指外力作用于眼眶最薄弱区域(下壁或内壁)的骨折,常为钝伤所致,可引起复视或眼球内陷[1-2]。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加,爆裂性眼眶壁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眼眶骨折患者对诊疗外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科近3年来对眼眶下壁骨折的患者采用眶窦联合进路的手术方法行眼眶下壁整复术,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B超、CT扫描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以来,使原来依靠对比造影剂和复杂的血管造形才能做出眼眶肿瘤的诊断手段日趋现代化,为眼眶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眼眶肿瘤的治疗和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我院从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64例眼眶肿瘤,为总结经验对其诊断和手术治疗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31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9岁。病程最长18月,最短2月。肿瘤性质:良性49例,恶性15例。2眼眶肿瘤的诊断2.1病史与临床的诊断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