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比较,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60岁及以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8例在CTA检查1周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比分析DSA及CTA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CTA检出老年脑血管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9.2%,重度狭窄为87.5%和99.3%,闭塞分别为92-3%,99.8%。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近十年来一项有广阔前途的新技术,本组病例以脑血管病为主。DSA 对脑血管的动脉狭窄和闭塞、动脉硬化性斑块具有高分辨力、其显像清晰度超过传统血管造影,对脑梗塞、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110例脑血管病 DSA 检查结果是:动脉狭窄、闭塞和动脉硬化性斑块者38例、颅内动脉瘤10例、脑血管畸形1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对脑血管病血管病变诊断及干预的意义。方法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686例,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31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组(349例)、血管性头痛组(12例)、继发性癫痫组(11例)及其他4例,分析脑动脉病变规律。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6.2%)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9.6%)。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173例,前循环病变占39.3%,后循环病变占35.8%,同时发现前循环联和后循环多条颅内颅外血管病变占22.0%。52例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4例未出现willis环血管的代偿,无willis环代偿组与willis环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35.75和23.09,两组差异显著(P=0.006)。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现动脉瘤17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49例,moyamoya病9例。结论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临床表现有很大可变性,与侧支循环的出现与否密切相关,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中,判定颅内血管的代偿循环同样重要。DSA对颅内血管能准确的明确病因、血管病变程度、能动态观察血流灌注过程和明确是否存在侧支循环代偿,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干预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脑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观察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DSA)、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结果,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结果正常未见血管狭窄41例,占29.1%;狭窄或闭塞100例,占70.9%。腔隙性梗死(LI)组54例无血管狭窄20例,发现狭窄34例,非腔隙性梗死(NL)组46例无血管狭窄6例,有狭窄40例,有明显差异。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相关,而性别差异与动脉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关系。结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和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因素,腔隙性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成勇  帅杰  刘勇 《中国康复》2005,20(6):339-34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在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并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方法:对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听诊、CDI、TCD检查,其中175例加行DS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49例患者行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随访。结果:①CDI证实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0%的患者血管杂音的阳性率高达82%。TCD提示颅内段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杂音阳性率达50%。②CDI及TCD示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82%;TCD提示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脉中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98%。③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患者CDI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膜增生情况。CDI及TCD在术后监测发现狭窄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则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再度增快。结论:CDI、TCD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的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DS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42处,其中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46处,重度狭窄31处,闭塞7处;CT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31处,其中轻度狭窄52处,中度狭窄42处,重度狭窄30处,闭塞7处;DSA诊断阳性142处,阴性1 023处;CTA诊断阳性140处(真阳性131处,假阳性9处),阴性1025处(真阴性1014处,假阴性11处);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2.25%、特异度为99.12%、准确性为98.28%、阳性预测值为93.57%、阴性预测值为98.93%。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Kappa值为0.84(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病的3D时飞法磁共振脑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cerebr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 CMRA)表现及相关MRI改变。方法对照分析316例各期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包括30例DSA与MRA对照分析以及22例治疗前后的MRA对比分析,并比较各种三维重建法的显示效果。结果在缺血性脑病的相应供血动脉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改变,血管信号不均匀或部分丢失,侧枝循环形成,脑血管的普遍动脉硬化表现,甚至MRA表现可为阴性。结论MRA和DSA显示血管狭窄程度方面效果基本相似,80%的血管狭窄病灶显示两者相符,血管狭窄或闭塞征象较信号缺如或部分丢失征象可靠;部分急性梗塞病例MRA可表现为阴性;大面积陈旧梗塞有动脉硬化表现及相应血管改变。MRA可部分替代DSA或作为术前筛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改变。方法:对20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偏瘫、头痛、癫痫发作等。磁共振(MRI)多为缺血性改变,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均可显示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结论:儿童烟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MRA成为本病诊断及观察病变进展的首选方法,但DSA仍为显示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若进行手术治疗,则需进一步作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颈椎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总结颈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椎动脉高度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伴有缺血性脑血管病颈椎动脉狭窄 6例在DSA下行颈椎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6例均成功植入支架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DSA影像学显示血管形态恢复 ,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 ,严密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科常规及血管支架内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35例经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自内科常规或血管内支架成形置入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IA)或脑梗塞。术中采用球囊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充盈球囊至5至6个大气压,支架释放后造影确认展开良好,回撤球囊。结果:所有病人都完成内科常规治疗或支架置入,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有14例,有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支架置入治疗后TI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行急诊动脉溶栓1例,未成功,患者死亡出院。内科常规治疗随访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发脑梗塞。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安全的方法,而内科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但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其远期疗效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植入术被证明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趋势。本研究分析了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3月-2005年5月121例颅内外脑血管狭窄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总结出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对确保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缺血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其并发症预防.[方法]收集92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及术中并发症的关系.[结果]92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管狭窄等72例,阳性检出率78.3%.其中3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淤血,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致可逆性失明.[结论]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对脑缺血性事件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常规DSA造影,其中76例因发现病变或病变部分血管显示欠佳,行3D—DSA检查。结果76例造影中,28例3D—DSA与常规DSA无显著差异,48例不同程度丰富或改变影像学诊断。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3D—DSA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对常规DSA造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总结19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 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长度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期限6个月.发生肺部感染1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继发性脑出血1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结论 通过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护理经验。通过全面的病情评估,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全程中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进行健康指导。8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86例患者术后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均30%。本组1例患者术后沙袋移位穿刺点渗血,因发现及时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2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多巴胺治疗后恢复正常。认为全面的病情评估,精心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针对性健康指导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常规DSA造影,其中76例因发现病变或病变部分血管显示欠佳,行3D-DSA检查。结果 76例造影中,28例3D-DSA与常规DSA无显著差异,48例不同程度丰富或改变影像学诊断。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3D-DSA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对常规DSA造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30例小儿脑血管病IADSA,其中AVM9例,Mosamoga病4例,广泛性脑血管闭塞6例,颅内动脉瘤及脑深部肿瘤各4例,脑动脉炎3例。18例同时作了CT扫描.文章讨论动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小儿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临床意义,小儿脑血管造影剂的使用及麻醉方法等问题,并对CT诊断脑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选择性全脑血管DSA,是确诊小儿脑血管病必不可少的方法,可清晰地显示靶血管,有利于发现小血管及小病变;可判断供血动脉的先天变异和异常供血;还能较好地显示病交部位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静脉系统;另对引流流脉及静脉系统移…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粥样硬化性狭窄在颅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发生率,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对脑动脉狭窄的检测,多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双功能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很少有金标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三维颈动脉超声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共54条血管),首先行DSA检查及常规颈动脉超声,再利用三维颈动脉超声扫描系统进行扫查,并进行颈动脉三维重建,测量斑块数目及管腔狭窄率,与DSA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致性.结果 三维颈动脉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的斑块检出率高于DSA.对于颈动脉直径狭窄率超过70%的重度狭窄,三维超声与DSA检查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08,提示三维超声结果可靠.结论 三维颈动脉超声无创、无放射性,可直观显示颈动脉颅外段详细的三维解剖结构,斑块形态及位置,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长度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除1例脑血管急性闭塞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余11例均治疗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积极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