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小涎腺肌上皮癌非常少见 ,发生于颊部小涎腺则更罕见 ,我科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 ,3 9岁 ,汕尾市人 ,发现左颊部小手指头大小不明原因肿物 1年 ,肿物生长缓慢 ,无任何自觉症状。检查见 :左上颌第一、二、三磨牙相应颊部可扪及约 3cm× 3cm肿物 ,质  相似文献   

2.
涎腺肌上皮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涎腺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carcinoma)又称为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myoepithelioma,MME),WHO在1991的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是与涎腺肌上皮瘤(beniganmyoepithelioma,BME)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1]。以前人们对瘤组织中肌上皮细胞形态变异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也称混合瘤,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与粘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临床上以腮腺最多见,其次为颌下腺,小涎腺中以腭部腺瘤较多见,而发生于颊部小涎腺的多形性腺瘤极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治1例发生于右侧颊部小涎腺的多形性腺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46岁,因右侧腭部肿物渐进性增大20余年就诊。临床检查:右侧上颌磨牙区及右侧腭部可见一肿物,前界位于第一前磨牙远中,后界位于软腭翼下颌皱襞处,外界位于磨牙颊侧牙龈粘膜转折处,内界距腭中缝1cm,表面糜烂,中央凹陷,边缘突起,暗红色,碰触后易出血,疼痛明显。CT检查提示:右上颌部占位性病变,硬腭骨质膨胀性吸收破环,肿块内可见钙化小结,瘤体突入右侧上颌窦内,  相似文献   

5.
6.
涎腺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
用透射电镜观察8例涎腺肌上皮瘤和癌的各种癌细胞,结果发现,每种瘤细胞具有部分或全部下列结构:肌丝、中间丝、张力丝、桥粒、基板等,表现出与正常涎腺肌上皮细胞相似的上皮和间叶双重结构及特征。本文对各种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小涎腺涎石症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1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2011年5月因发现右上唇肿块1年余就诊。患者5年前左上唇黏膜处发现有一肿块,约蚕豆大小,质地偏硬,无明显疼痛肿胀等自觉症状,后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肿块摘除,具体诊断不详。1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右上唇  相似文献   

9.
上皮 -肌上皮癌 (epithelial myoepithelialcarcinoma)是一种极少见的双细胞型、低度恶性涎腺肿瘤[1] ,目前对其临床学研究尚少 ,对其生物学行为认识不甚明了。本文就我院诊疗的 5例涎腺上皮 -肌上皮癌的临床资料 ,进行临床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的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  相似文献   

10.
涎腺肌上皮癌(附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肌上皮癌发病率低,以腮腺最常见,其次为腭部小涎腺及颌下腺;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晚期可侵犯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但血行转移率较高;生物学行为属高度恶性,预后差;早期局限性病灶及时手术可获得较好疗效,晚期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正>颌下腺导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具有侵 犯性生长特点,易早期发生区域性及远处转移。 "颌下腺导管癌"由Kleinsasser等1968年首先报道, 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老年男性病 人多发。国内外对颌下腺导管癌的研究报告较 少,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诊治经验较少。本文对 1 例颌下腺导管癌的误诊进行临床分析,供大家借 鉴。  相似文献   

13.
上皮 -肌上皮癌 (epithelial myoepithelialcarcinoma ,EMC)在文献中曾有不同名称出现 ,临床上较少见 ,80年代初国外文献开始报道 ,90年代起国内陆续有少量报道。作者 6年前收治 1例 ,现将治疗随访情况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6 5岁 ,农民 ,1995年 3月因左腮腺无痛性肿块半年并迅速增大就诊于我科。入院常规体检全身状况良好 ,左腮腺隆起 ,可触及一 4cm× 4cm× 2cm大小的肿块 ,质硬、境界不清、固定、无触痛、无面瘫。既往曾于 15年前因左腮腺肿瘤在本科行腮腺肿瘤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  相似文献   

14.
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1985~2008年期间确诊的3例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5例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P63和maspin)做比较观察。结果:两种肿瘤几乎全部由透明细胞构成,在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可见少量梭形细胞,透明细胞癌中可见少量含有嗜酸性胞浆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3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S100,vimentin,P63和maspin,2例阳性表达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透明细胞癌中,5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P63和maspin,而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结论: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都很罕见,二者可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鉴别。由于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可呈现不同的肌源性分化,因此联合运用多种提示肌上皮源性的标志物如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对二者鉴别诊断有帮助。P63和maspin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涎腺大嗜酸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应用HE,PAS,PTAH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对7例涎腺大嗜酸粒细胞癌进行观察。结果:7例涎腺大嗜酸粒癌位于腮腺3例,颌下腺和舌下腺各1例,腭部2例。组织学上检查见7例均具特征性的大嗜酸粒细胞,细胞异形性明显,核分裂易见并呈浸润性生长等。免疫组化结果发现,5种标记蛋白在正常腺上皮和腺淋巴瘤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涎腺大嗜酸粒细胞癌中α1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以"双侧腮腺区无痛性肿块1个月"为主诉入院,专科查体见肿块位于双侧耳垂下方,直径约3 cm,动度差,质地硬,压之无疼痛,无面瘫表现。于2009-06-04全麻下行"双侧腮腺肿块切除术"。手术按类"S"形切口设计,切开皮肤皮下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例腮腺皮脂腺癌。患者男67岁,右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1年。专科检查右腮腺区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1.5 cm肿物。CT检查右侧腮腺浅部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模糊。病理镜下见透亮细胞、泡沫样细胞呈巢状、腺样或片状排列,免疫组化示:ACTIN(-)、CK(+)、GFAP(-)、P63(+)、S-100(-)、Vinmentin(-)。诊断为腮腺皮脂腺癌。  相似文献   

19.
20.
<正>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高度恶性而临床上不多见的涎腺肿瘤。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SD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