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以及以往运用较为广泛的兰州会议这三个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异同。方法 :对 1997年至 2 0 0 0年体检发现空腹血糖 (FPG)≥ 6 .1mmol/L和部分空腹血糖正常者共2 34例 ,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按WHO、ADA以及兰州会议诊断标准划分不同的血糖水平人群 ,并比较分析人群分布异同 ,同时对各诊断标准划分的糖尿病人群的FPG、餐后 2h血糖 (PG2h)的频数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WHO与兰州会议标准诊断糖尿病 (DM )人群的分布频数几乎一样 ,FPG≥ 7.0mmol/L者近 6 5 % ,而FPG≥ 7.8mmol/L者仅占 45 %。兰州会议标准诊断DM组PG2h≥ 11.1mmol/L者占 85 %以上 ,ADA标准诊断DM组PG2h≥ 11.1mmol/L者在 75 %以上。与WHO标准比较 ,兰州会议标准组的符合率正常人群 10 0 %、DM 87.5 % ,而ADA标准组的符合率NGT6 4.71%、DM 80 %。与ADA标准比较 ,兰州会议标准组的符合率NGT6 2 .0 7%、DM 6 2 .5 0 % ;WHO标准组的符合率NGT5 6 .41% ,DM 6 2 .75 %。兰州会议标准组的NGT无一例被WHO或ADA标准诊为DM ,以WHO、ADA标准诊断的NGT或正常人群正常空腹血糖 (NFG)者各有 8例被对方诊断为DM ,占该人群的 10 %~ 12 %。结论 :诊断DM时将FPG的标准由原≥ 7.8mmol/L降至≥ 7.0mmol/L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新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的诊断以血糖水平为标准 ,根据微血管并发症迅速上升的血糖界值作为依据 ,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和WHO专家委员会分别于 1997年 7月和 1998年对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改 ,1999年 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决定采用该标准。糖调节受损 (IGR)指的是糖耐量降低 (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2 0 0 3年专家委员会又对IFG诊断标准进行了调整[1] 。本文综述这些进展。1 诊断糖尿病的血浆葡萄糖水平的切点仍是空腹血糖 (FPG )≥ 12 6mg/dL (7 0mmol/L)或 2h血糖 (2h PG )≥ 2 0 0mg/dL(11 1mmol/L)  确定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姬宪民  张穗华 《检验医学》2006,21(2):140-142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新诊断标准中以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g/L)取代FPG≥7.8mmol/L(≥1.40g/L)这一变动是否符合本地区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门诊438例检查血糖的患者用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后,利用2种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出DM患者159例,其中男83例,女76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FPG≥7.8mmol/L和FPG≥7.0mmol/L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FPG≥7.8mmo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和99%;而FPG≥7.0mmo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卵%。结论 FPG≥7.0mmol/L因其特异性达97%,而敏感性又高于FPG≥7.8mmol/L,适合于本地区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在糖尿病(DM )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经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诊断为DM的318例空腹血糖、HbA1c结果,比较空腹血糖(FBG )、HbA1c在诊断DM 方面的差异。结果318例患者中,FBG ≥7.0 mmol/L有257例,61例仅仅2h血糖(PG)≥11.1 mmol/l;HbA1c≥6.5%有269例,49例HbA1c<6.5%;如果以FBG≥7.0 mmol/L或HbA1c≥6.5%作为DM诊断标准,则有306(96.2%)可诊断为DM。结论将HbA1c联合FBG可显著提高DM的诊断,减少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社区反应性低血糖者的情况并分析。方法选取社区无糖尿病症状人员439例,测定空腹血糖(FPG)与口服75 g 葡萄糖的餐后2 h 血糖,根据资料分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3组,每组又按 FPG 值分为血糖正常(3.9~6.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6.11~7.0 mmol/L)和2型糖尿病(DM,≥7.0 mmol/L)3个亚组。结果439例受试者共筛查出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121例,包括 IFG 17例、DM 6例,其中餐后2 h 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 0例、餐后2 h 血糖低于2.8 mmol/L 5例,最低达1.78 mmol/L。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组与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组间 FP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应性的低血糖对于 DM 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引起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FPG≤6.1mmol/L为正常;FPG≥6.1mmol/L但〈7.0mmol/L为IGT(糖耐异常);FPG≥7.0mmol/L为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OGTT)诊断标准为:PG2h〈7.8mmol/L为正常,PG2h≥7.8mmol/L但〈11.10mmol/L为IGT(糖耐量异常),PG2h≥11.10mmol/L为糖尿病。来探讨若做葡萄糖耐量试(OGTT)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减少漏诊的重要性。方法对来自我院门诊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的380例中老年人群的资料进行分析早期糖尿病漏诊情况。结果在(OGTT)的诊断标准下,可减少漏诊增加对早期糖尿病人的发现,可加强糖尿病早期诊断防治。结论开展好糖尿病(DM)判定标准和高危因素人群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早期糖尿病的发现有着重要教育意义,可提前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中老年糖调节受45(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切点。方法3219例50岁以上台州农村人群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空腹测毛细血管血糖。若FPG5.6mmol/L做OGTF检查。结果IFG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10.15%,按原切点6.1mmol/L为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55,P〈0.05);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6.14%.按原切点6.1mmol/L为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P〈0.05)。计算不同FPG切点诊断IGR的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FPG为5.7mmol/l。结论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非DM中老年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7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方法 对为明确DM诊断而初次就诊的高危人群73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其空腹血糖(FPG)和服用75 g葡萄糖2h后血糖(2 h PG),同时测定HbAlc,根据WHO(1999年)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进行分组,研究人群糖耐量正常(NGT) 61例,空腹血糖受损(IFG) 46例,糖耐量减低(IGT) 84例,糖调节受损(IGR) 130例,糖尿病(DM) 548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结果 NGT组的HbA1c为(5.7±0.6)%,DM组为(9.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P<0.01);如以FPG≥7.0 mmol/L,或以2 hPG≥11.1 mmol/L,或以FPG≥7.0 mmol/L且2 hPG≥11.1mmol/L,或以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HbAlc切点均为6.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1,0.980,0.990和0.973.结论 高危人群糖尿病诊断的HbAlc切点为6.5%,HbAlc不适用于糖调节受损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高危人群筛查适宜而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首钢四个社区的16 056例T2DM普查人群,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值(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筛查T2DM患者及高危人群。结果 (1)以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 mmol/L,2 h PG≥11.1 mmol/L,筛出T2DM患者2 011例(12.52%),T2DM高危人群4 334例(26.99%)。(2)按2010年ADA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T2DM患者:单检测Hb A1c≥6.5%灵敏度为53.41%,漏诊46.59%;单检测FPG≥7.0 mmol/L灵敏度为49.98%,漏诊率50.02%。糖尿病高危人群:Hb A1c≥6.0%或FPG≥6.0 mmol/L灵敏度为69.4%。(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与OGTT诊断糖尿病相关的FPG最佳切点为6.1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和90.3%;Hb A1c最佳切点为6.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4.5%。与OGTT诊断T2DM及高危人群相关的FPG最佳切点为5.7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和87.2%,Hb A1c最佳切点为6.0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3%和77.4%。(4)若采用联合筛查T2DM以FPG≥6.1 mmol/L或Hb A1c≥6.2%作为标准,灵敏度可达到85.3%,同时有较好的特异度78.9%;以FPG≥5.6 mmol/L或Hb A1c≥6.1%联合筛查T2DM及高危人群作为标准,灵敏度74.4%,特异度71.5%。结论 Hb A1c与FPG联合测定是一种筛查诊断T2DM及糖尿病高危人群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建议对5.6 mmol/L≤FPG≤7 mmol/L或Hb A1c≥6.1%的人群应行OGTT,以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绮  童南伟  张磊 《华西医学》2002,17(2):203-204
目的:探讨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660例连续的内分泌门诊病人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其血浆葡萄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660例中,2856例(61.3%)2h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622例(21.8%)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小于7.0mmol/L;2319例(49.8%)F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85例(3.7%)2hPG小于11.1mmol/L。1710例FPG小于6.1mmol/L,其中274例(16%)2h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631例FPG大鼠或等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以2hPG标准判断达糖尿病标准者348例(55%),糖耐量减低(IGT)213例(34%),空腹高血糖(IFG)70例(11%)。结论:2hPG诊断糖尿病敏感性高于FPG标准,且漏诊率也低于FPG标准,2hPG标准和FPG标准不能相互取代。FPG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FPG大于或等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者,必须核查OGTT,以了解是否为糖尿病或IG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新诊断标准中以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g/L)取代FPG≥7.8mmol/L(≥1.40 g/L)这一变动是否符合本地区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内分泌门诊438例检查血糖的患者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后,利用2种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检出DM患者159例,其中男83例,女76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FPG≥7.8 mmol/L和FPG≥7.0 mmol/L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FPG≥7.8 mmo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和99%;而FPG≥7.0 mmo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97%。结论FPG≥7.0 mmol/L因其特异性达97%,而敏感性又高于FPG≥7.8mmol/L,适合于本地区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DM、IGT、IFG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 (FPG) <7.0mmol/L ,OGTT试验诊断糖尿病 (DM )、糖耐量减低 (IGT)及空腹血糖损害 (IFG)的价值。方法 挑选经体检确认FPG >7.0mmol/L人群作为观察对象 ,经馒头餐后 2h PG≥ 6.7mmol/L人员 ,施以OGTT ,根据 1999年WHO标准分为三组 :DM组、IGT组及IFG组。给每一组人员检查 2 4h尿微量白蛋白 (UmALB)。结果 DM、IGT及IFG男性检出率分别为 6.6%、10 .5 %及 5 .1% ,女性为 5 .1%、12 .5 %及 3 .3 % ,男性DM及IFG检出率高于女性 (P <0 .0 5 ) ,女性IGT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2 4hUmALB ,FPG诊断DM组为 43 .2± 14 .3mg、OGTT诊断DM组为 3 0 .4± 15 .3mg、IGT组为 2 1.7± 8.5mg、IFG组为 7.7± 3 .6mg、正常对照组 7.5± 4.6mg ,DM组、IGT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FG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FPG <7.0mmol/L者 ,应以OGTT试验来筛查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差异,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级康复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47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77;10)h的血糖监测。结果:正常人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平均血糖水平[(5.3&;#177;0.5)mmol/L比(12.2&;#177;2.6)mmol/L],日内血糖最高值【(7.8&;#177;1.4)mmol/L比(18.5&;#177;2.7)mmol/L】,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3.9&;#177;1.6)mmol/L比(11.2&;#177;2.8)mmol/L],两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血糖值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正常人组血糖漂移于2.8~7.8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9%(87%~100%);而2型糖尿病组血糖&;gt;7.8mmol/L及11.1mmol/L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5%(28%~100%)和62%(6%~100%)。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5,P均&;lt;0.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为详细地显示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对糖尿病的防治及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运香  马金秀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84-2286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是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的两种状态之一,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s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制定的IGT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mmol/L;葡萄糖耐量实验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OGTT2hPG)≥7.8mmol/L,且〈11.1mmol/L。  相似文献   

15.
张彦彬  张耀芬 《临床荟萃》2011,26(24):2130-2131,2136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后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共入选40例T2DM患者,随机给予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结果治疗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的HbA1c和FPG均有明显下降(P〈0.01),FPG分别由11.41mmol/L和11.36mmol/L降至6.31mmol/L和6.54mmol/L,HbA1c分别由8.75%和9.17%降至7.41%和7.76%;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的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30±1.82)kg和(2.20±2.84)kg(P〈0.05)。两组各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均为5.0%。结论OAD治疗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具有相似的血糖控制,但地特胰岛素组体质量增加少。  相似文献   

16.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DM初筛患者535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水平。根据OGTT结果把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血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NGT组和IGR组并称为非糖尿病组(non-DM)。用ROC曲线分析HbA1c、空腹血糖(FPG)诊断DM及IGR的能力。 结果:DM组患者、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HbA1c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1);上述指标IGR组亦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DM组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P<0.01)。HbA1c 的cut off值为6.1%时,诊断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49,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78.4%,与7.0 mmol/L FPG的诊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2者联合应用显著提高诊断能力,AUCROC=0.885,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88.0%。以HbA1c 5.7%为cut-off值,诊断IGR(AUCV=0.66)能力显著低于FPG(AUCROC=0.787),P<0.01。 结论:HbA1c的cut off值为6.1%时可用于诊断DM,与7.0 mmol/L FPG 联合应用可增加诊断DM的能力,但5.7% HbA1c对IGR的筛查能力较弱,不及5.6 mmol/L FPG。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体验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以寻求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教育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前两组患者FPG、PG2h、Hb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体验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FPG(8.1±2.18)mmol/L、PG2h(12.02±3.120)mmol/L、HbA.C(7.5±1.2)%,均低于对照组(9.82±3.594)mmol/L,(14.36±4.236)mmol/L,(8.68±1.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3.08,3.96;P〈0701)。结论从两种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看,体验式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91-2693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T2DM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Hb A1c与FPG、2h PG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T2DM组Hb A1c、FPG、2h PG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 A1c水平与FPG、2h PG、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r=0.69,0.57,0.62,P0.05)。与血糖检测相比,血Hb A1c水平与FPG和2h PG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对2型糖尿病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FPG)偏高患者的糖代谢及糖耐量情况。方法对68例曾经进行 FPG 检查且FPG 结果在5.6~7.0 mmol/L 的患者,进行口服葡糖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68例 FPG 偏高受检者进行OGTT 后,其中10例正常糖耐量;10例 FPG 受损;20例餐后2 h 血糖(2 h PG)≥11.1mmol/L,为糖尿病;28例葡糖糖耐量减低(IGT)。在68例受检者中有42例餐后1 h 血糖(1 h PG)≥11.1 mmol/L,其中在糖耐量正常者中有4例1 h PG≥11.1 mmol/L,空服血糖受损(IFG)者中10例1 h PG 均超过11.1 mmol/L。结论对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FPG 偏高等高危患者进行 OGTT 试验,能够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对 IFG、IGT 和1 h 高血糖(1hHG)患者应尽早进行治疗干预,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预防 IGT 和1hHG 向糖尿病的转变。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并及早进行干预,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WHO有关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FPG)〈6.1mmol/L,餐后2h血糖(2hppG)≥7.8mmoL/L称为糖耐量减低。对于单纯的2hppG升高的糖耐量减低病人约有5%-10%转成Ⅱ型糖尿病,本文对这类人群育龄妇女血脂参考值变化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