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特点,总结了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在低温、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下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全部采用静脉芬太尼复合吸入氨氟醚麻醉。结果:诱导前3例发生心动过速,CPB前,后超过半数病人需用血管活性药,术后护送途中,1例出现严重低血压,全组无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瓣膜病麻醉处理的关键在合理应用麻醉药及血管活性药,在围术期,尤其CPB前尽保护各种代偿机制,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CO),同时,加强围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灌注的经验。方法:110例心脏不停跳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病人,麻醉前给予东莨菪碱0.3mg、哌替啶1mg/kg肌注,采用芬太尼、维库溴铵为主,辅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及异氟醚进行麻醉,体外循环以浅低温、高流量灌注,主动脉阻断后行逆行灌注维持心脏跳动。结果;麻醉诱导期及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及严重心律失常,恢复良好。结论:该麻醉和体外循环灌注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毒症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特点。方法对22例尿毒症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过程顺利,麻醉时间153~281 min,平均(171±34.26)min,转流时间(101±4.2)min。8例经1~2次电击除颤复跳,其余自动复跳。术后6~8 h拔管14例,10~24 h拔管8例;术后10~14 h行血液透析10例,18~24 h行血液透析6例,1周内行一次血液透析6例。22例尿毒症合并瓣膜病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近期死亡病例。结论尿毒症伴心脏瓣膜病置换术的麻醉只要做到术前有效血液透析,术中维持循环稳定,良好的电解质、血气检测水平,合理用药,并且术中体外循环超滤,术后根据患者肾功能及血钾情况及时再行血液透析,此类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快通道”麻醉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快通道”麻醉在重症瓣膜置换术中的处理经验。方法:本组48例患者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加异丙酚持续静脉微泵维持“快通道”麻醉。结果:48例患者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2例,经电击除颤后复跳16例。其中安装起搏器19例。41例治愈出院。7例死亡(5例死于术后并发症,2例死于术中复苏失败),死亡率为14.58%。结论:“快通道”麻醉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2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0.1 mg/kg、依托咪酯0.1~0.3 mg/kg、哌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5~10μg/kg,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哌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并以异氟烷0.5%~1.5%吸入、丙泊酚0.5~2.0μg/ml静脉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后3 min、转机前和术毕血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P<0.01),而对心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16例,自动复跳率61.5%。全组均安全转至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围术期尽量保护各种代偿机制,以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总结该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观察组)在我院以及100例(对照组)在乡镇卫生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具有针对性适当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管理。选取H T 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主动脉根部阻断时间为71~155min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自动复跳82例,复跳率高达82%;而对照组自动复跳81例,复跳率为81%,这说明了尽管两组治疗环境、各种设备以及术者水平相差很大,但是2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以及 HT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的体外循环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37例患者中行二尖辩置换术24例,主动脉置换术4例,二尖辩加主动脉双瓣置换术9例。CPB采用中度低温,应用膜式氧合器,心肌保护选用4:1(血:晶体)高钾(20mmol/L)停跳液,主张不管温度.尽早开放升主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开放升主动脉前常规应用100mg利多卡因。注意术中电解质特别是钾离子.镁离子的补义。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超滤、抑肽酶、乌司他丁、白蛋白等。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8~28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190min。术中平均灌注压45~95mmHg。自动复跳32例,占86%。围术期死亡1例。结论为提高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质量,我们认为:①选用膜式氧合器.以保证长时间转流。②有效的心肌保护以提高自动复跳率。③其他辅助手段的配套使用可加强术中器官保护,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赵宇  薛强 《中外医疗》2012,31(17):18-19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了218例在2010年12月-2011年8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109例实验组(七氟醚麻醉组)和109例对照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和复跳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和复跳情况以及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醚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好,能很好的保护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正常心肌功能,并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建议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ECC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跳液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56-2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73min,心脏停跳时间48-179min,术中灌注压50—80mmHg,心脏自动复跳22例,电击复跳6例,死亡3例,死亡率10.7%。结论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综合性的心肌保护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我院46例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自2008年1月至6月,施行瓣膜置换手术46例.全组病人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术中监测心电图、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鼻咽温、直肠温、尿量及血气、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结果 全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58-240(138.30±44.0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6-180(29.33±11.41)min,心脏自动复跳40例,占87%,无麻醉死亡.结论 妥善的麻醉处理、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合理的心脏功能支持、加强各种指标的监测是瓣膜置换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选择26例择期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所有病人于围术期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结果:病人在低温及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有5例在术中使用了多巴胺,3例从机器给利多卡因100-200mg,3例HR>90次/min,9例开放升主动脉后出现室颤,经20-30ws电击除颤后复跳,余自动复跳。认为:对该种病人手术麻醉的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维持好围术期心率和血压的关系。麻醉药以芬太尼为主,镇静药选用对心肌有保护作用的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少量分次间隔给予。  相似文献   

12.
[背景]探讨婴幼儿右心室双出口纠正术麻醉处理方法.[病例报告]监测9例在全身麻醉并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双出口纠正术患儿的围手术期血压、心电图及氧饱和度等.患儿麻醉诱导及手术过程顺利,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者为8例,除颤后复跳者为1例.3例出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 例使用临时起搏.[讨论]右心室双出口患儿应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韦华  陈海林 《广东医学》2002,23(1):73-74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老年患者换瓣手术的麻醉处理。结果 患者均顺利复跳 ,术后清醒时间 2~ 10 (5 .1± 2 .4)h ,呼吸支持 15~ 92 (3 1.0± 13 .2 )h ,术中并发症主要为高血压、心动过缓、术后低血钾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本组除 1例死亡外都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 ;入室前充分镇静 ,术中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静注复合麻醉方式 ,少用心肌抑制药物 ,做好心肌保护 ;复跳后及早用血管活性药物 ,术后适当延长机械辅助呼吸 ,是老年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关键  相似文献   

14.
潘百强 《华夏医学》2006,19(6):1157-1158
目的探讨Bentall手术围麻醉期和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7例主动脉根部瘤及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并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抑肽酶300万U,预充液加抑肽酶200万U。阻断升主动脉后从左右冠状动脉窦口灌注冷血停搏液,心肌局部冰屑降温,复灌1次/30min。CPB中鼻咽温在30~32℃,MAP50~85mmHg。主动脉阻断时间45~80min。结果松阻断钳后自动复跳1例,除颤1次复跳5例,2次复跳1例。复跳后用增强心肌收缩力药及扩张血管药维持循环稳定。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诱导及术中维持平稳的麻醉,平稳的CPB以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而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则是预防吻合口出血、使患者顺利康复的另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研究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体外循环下的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在体外循环的预充液中加进左-卡尼汀2g,余和对照组的预充成分一样,观察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的自动复跳率的情况,并在中心静脉中采血测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所得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在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多巴胺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总结46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体会。方法:收集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婴儿先心病46例,其中12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本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40~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110min。42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分别电击1~2次复跳。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手术期间应加强心肌保护,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对心肌抑制较重的药物,加强呼吸及体外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复跳前行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筛选96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心瓣膜置换术。试验组48例患者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对照组48例患者按照常规处理,不使用硝酸甘油灌注。观察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多巴胺药物使用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7.91%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肾上腺素使用量、多巴胺使用量、心脏复跳后CPB(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在心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并且配合心肌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促进术后恢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研究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体外循环下的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在体外循环的预充液中加进左-卡尼汀2g,余和对照组的预充成分一样,观察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的自动复跳率的情况,并在中心静脉中采血测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所得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在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多巴胺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低体重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合并重症肺高压的麻醉处理,选择102例低体重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择期行先心病矫治手术的患儿,所有患者围术期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结果,患者在低温心脏停跳下或浅低温搏动下行缺损修补术,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有65例阻断升主动脉,余未阻断。开放升主动脉后56例自动复跳,9例经除颤复跳,有3例在修补完缺损后因无法停机,最终强行停机于术后数小时死亡,有1例术后因肾衰而放弃治疗出院,余痊愈出院。认为对该种病人应及早手术,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维持适度的体循环压力,注意避免使用对心肌抑制较重和引起肺血管收缩的药物,加强呼吸及体外循环管理,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20.
深低温停循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5例深低温停循环情况下施行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深低温停循环并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时间分别为28,32,52,108,123min,前4例在复温后心脏自动复跳,术后无明显神经并发症或肾功能衰竭;第5例复温后反复室颤而难以建立自主循环,术毕使用离心泵左心辅助返回ICU,术后死亡。术中失血量800~2600ml,术中输入异体血500~2000ml、自体洗涤红细胞200~800ml、冷沉淀4~10u、机采血小板共4u。输液1250~1750ml,尿量200~600ml,体外循环超滤量800~1600ml。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瘤手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术前准备、麻醉诱导平稳、循环功能的稳定、心脑等多脏器系统的保护和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