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京市来自6个行业体检人群血尿酸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和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至2016年南京市4家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07478例体检者,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份的HUA发病率;按照血尿酸值分为正常组和HUA组,比较两组代谢指标、年龄,计算不同行业体检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HUA发病危险OR值。结果:HUA总体患病率为14.9%,男性HUA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0.5%比2.5%,χ2=5850.1,P<0.01),女性HUA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0~29、30~39、40~49、50~59、60~69和≥70岁组的HUA患病率分别为1.0%、0.7%、0.9%、2.7%、3.8%和9.6%;趋势P<0.01)。HUA组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及体重指数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卫生行业人群血尿酸水平[(298±91)μmol/L]和HUA患病率(10.4%)最低,公安行业的血尿酸水平[(342±82)μmol/L]和HUA患病率最高(16.5%)。血尿酸水平与血脂、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肥胖、职业类别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相关。结论:南京地区体检人群中男性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HUA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卫生行业体检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和HUA患病率最低,而公安职业类别人群最高。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职业类别与HU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成人患者血尿酸测定值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8年6月共47 100例18岁以上检测人群的血尿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 091例,女性20 009例。研究不同性别、部门、年龄段的血尿酸数值及分布情况。结果:HUA总检出率20.26%,其中男性检出率22.82%,女性检出率16.88%。男性、50岁及以下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均P<0.05);5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HUA最高发年龄段男性为18~30岁,女性为71岁以上(均P<0.05),高发部门前3位依次为肾脏病区、门诊心外科、门诊高血压。结论:HUA检出率较高,男性总体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男性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血尿酸水平呈先降后升趋势。根据上述HUA数据分布特点,可针对易感人群加强宣教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42927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人口学指标(性别、年龄),慢性病史及用药史,测定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身高(height,H)、体重(weight,W)、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a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oporotein cholesterol,HDL-C)、UA。采用Spearma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与UA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18.85%,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27.28%vs 7.87%,P0.01)。代谢综合征总检出率11.71%,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16.64%vs 5.30%,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SBP、DBP、TG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女性血UA与年龄、FBG呈正相关,而男性血UA与年龄、FBG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后,随血UA水平升高,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风险增加。以UA水平第1四分位数作为参照组,第2、3、4四分位数UA水平区间人群MS患病风险(OR=1.71~4.61,P0.01)。结论血清UA水平与MS及其重要组成(肥胖、血脂紊乱及血糖异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0-03-2011-09某单位体检人群血压水平分布,分析影响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流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人群高血压和控制其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安排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体检,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资料完整者14 041人。体检内容包含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无问卷调查资料。采用专用体检记录电脑软件录入体检者资料,体检全部结束后导出数据,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血压水平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体检人群达高血压水平者35.76%。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血压分级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后舒张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6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40岁以后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后脉压差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比例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肥胖者高血压达62.3%。多因素分析示,血压水平与年龄、BMI、空腹血糖(FPG)、血清尿酸(UA)、TC、TG、LDL正相关,与HDL、性别负相关。结论:体检人群达高血压水平的比率显著高于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别和年龄差异,与年龄、BMI、FPG、UA、TC、TG、LDL呈正相关,与HDL、性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京市来自6个行业体检人群血尿酸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和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至2016年南京市4家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07 478例体检者,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份的HUA发病率;按照血尿酸值分为正常组和HUA组,比较两组代谢指标、年龄,计算不同行业体检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HUA发病危险OR值。结果 HUA总体患病率为14.9%,男性HUA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0.5%比2.5%, χ2=5 850.1,P<0.01),女性HUA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0~29、30~39、40~49、50~59、60~69和≥70岁组的HUA患病率分别为1.0%、0.7%、0.9%、2.7%、3.8%和9.6%;趋势P<0.01)。HUA组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及体重指数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卫生行业人群血尿酸水平[(298±91)μmol/L]和HUA患病率(10.4%)最低,公安行业的血尿酸水平[(342±82) μmol/L]和HUA患病率最高(16.5%)。...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与血尿酸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Lu P  Hu D  Lu J  Wang W  Chen B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8):526-529
目的 确定血尿酸是否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以及是否与性别有关。方法  35 5例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的患者分为两组 ,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吸烟量、高血压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多重危险因素及冠脉评分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女性以血尿酸的四等分计算每组的冠脉评分 ,显示血尿酸越高 ,冠脉评分越高 ,而男性无此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吸烟等级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P值均 <0 0 5 ) ,年龄与冠心病有独立相关的趋势 (P =0 0 5 6 ) ,血尿酸与冠心病无独立相关 (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性别、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与冠脉评分独立相关 (P值均 <0 0 5 ) ,血尿酸与冠脉评分无独立相关 (P >0 0 5 )。以女性病人专门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冠脉评分均无独立相关。结论 女性血尿酸越高 ,冠脉评分越高 ,但无论男女 ,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无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浙江舟山普陀渔区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普通内科、高血压门诊及渔区2个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岁)为研究对象,共180例(男96例,女84例),平均年龄(60.42±6.4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CCB(钙离子拮抗剂)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新鲜海鱼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空腹血糖(FPG)、血脂(LDL-c、HDL-c、TG)、血尿酸(sUA)等。筛选出可能影响微量白蛋白尿的有关因素,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文化程度、体重指数、CCB和ACEI联合、血尿酸、空腹血糖、TG、LDL-c、HDL-c共9个指标与MAU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高血压患者MAU发生的危险因素有SBP(P<0.01),FPG(P<0.01),sUA(P<0.01);CCB和ACEI联合(P<0.01)是保护因素。新鲜海鱼(Z=4.24,P<0.01)是MAU保护因素。结论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水平异常是渔区高血压患者MAU的危险因素;CCB和ACEI联合用药以及新鲜海鱼则可视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老年组(60~79岁)、中老年组(40~59岁)、中青年组(<40岁),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结果夜间血压负荷增高患者的年龄较大(P<0.01)。老年组及高龄老年组的夜间收缩压(SBP)较高,夜间舒张压(DBP)较低(P<0.01)。平均动脉压(MAP)昼夜差值百分比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2,P<0.01)。女性患者的夜间DBP较低;夜间血压负荷增高的女性患者夜间SBP较高,夜间DBP较低;非杓型女性患者的夜间SBP、夜间脉压较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年龄、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省沿海地区30岁以上人群3343例,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地区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34.6%和10.0%,男性超重率显著高于女性(40.4%比30.7%,P0.05);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在70岁以前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显著增高,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体重人群比较,青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显著升高(P均0.01);中老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TC、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和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1,0.218,0.238,0.068,0.120,0.135,P均0.01),与TG和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均=-0.069,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性别、年龄、DBP、HDL-C、FBG显著相关。控制年龄、性别、血糖等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283,95%CI 1.915~2.721)和肥胖(OR=4.419,95%CI 3.329~5.865)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超重(OR=1.356,95%CI 1.160~1.584),肥胖(OR=1.691,95%CI 1.319~2.167)],P均0.01。结论: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显著增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白裤瑶族中老年人群的血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485例白裤瑶族中老年人群的血压、饮食和生活方式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另选501例当地的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白裤瑶族人群的体力活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高于汉族人群,而受教育水平、身高、腰围、体重、体重指数、总能量、总脂肪、蛋白质、胆固醇和钠盐摄入量则低于汉族人群;白裤瑶族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汉族人群(P<0.05,P<0.01)。两民族人群高血压与年龄、体力活动、体重指数、腰围、总能量,总脂肪和钠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与教育水平和总食物纤维摄入量呈负相关(P<0.05,P<0.01);此外,白裤瑶族人群高血压还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汉族人群高血压与饮酒呈正相关(P<0.05)。结论白裤瑶族和汉族人群的血压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可能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钠盐摄入和遗传因素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浓度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记录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 965人的性别、年龄,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检测他们的血清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浓度。进一步分析血清尿酸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宁波市人群血清尿酸浓度(312.01±89.26)μmol/L,男性血清尿酸值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9.71±75.71)μmol/L vs.(244.95±58.40)μmol/L,P0.001]。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与血清尿酸浓度进行偏相关分析:年龄(r=0.0272,P0.001)、体质量指数(r=0.191,P0.001)、舒张压(r=0.130,P0.001)、总胆固醇(r=0.047,P0.001)、三酰甘油(r=0.025,P0.001),均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而空腹血糖(r=-0.081,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45,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10,P0.001)均与血清尿酸浓度呈负相关;收缩压与血清尿酸浓度无相关性(r=-0.001,P0.857)。结论本院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浓度较高,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男性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与血清尿酸浓度的相关性。方法:218例维吾尔组男性冠心病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三组,LVEF≥50%组(对照组,72例)、40%〈LVEF〈50%组(71例)、LvEF≤40%组(75例),比较三组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所有患者心功能再参照NYHA分级分为Ⅰ级组(37例)、Ⅱ级组(80例)、Ⅲ级组(67例)、Ⅳ级组(34例),比较四组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按冠脉粥样斑块的稳定型再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1例)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117例)组,比较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及血尿酸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LVEF≥50%组、40%〈LVEF〈50%组、LVEF≤40%组三组血清尿酸浓度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尿酸与LVEF呈负相关(r=-0.408,P〈0.01)。按NYHA分级分组,心功能Ⅳ级组血尿酸高于其余三组.心功能Ⅲ级组血尿酸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心功能Ⅱ级组与心功Ⅰ级组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P=0.62);ACS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LVEF呈负相关(r=-0.408,P〈0.01)。结论:血清尿酸增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也是心血管急性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8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管腔狭窄≥50%)的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术前检查血尿酸水平。对比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结果289例患者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58±0.102)w(0.379±0.112)VS(0.366±0.112),P〉O.05],不同Gensini积分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0.100)坩(0.375±0.119)w(0.369±0.100)w(0.370±0.123),P〉0.05],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38±24.934)w(41.887±35.294),P〉0.05]。单独分析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Gensini积分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尚缺乏证据证明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肾功能损伤不同阶段高尿酸血症[SUA男性〉417μmol/L(7.0mg/m1),女性〉357μmol/L(6.0mg/m1)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eGFR值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患者的血尿酸值、临床特点、血清肌酐、炎症因子和其他一些代谢相关变量;根据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脏疾病定义为eGFR〈60ml/(min·1.73m2)3个月以上,有或无肾脏损伤;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CKD患者占38.3%(82例)。eGFR与冠脉狭窄程度负相关(r=-0.536,P〈0.001);而CKD患者中血尿酸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26,P=0.001)。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UA水平(OR=1.22,95%CI1.09~1.37,P〈0.001)、年龄(OR=1.11,95%CI1.10~1.14,P〈0.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OR=0.83,95%C10.79~0.85,P〈0.001)与高血压病史(OR=1.90,95%CI1.40~2.60,P〈0.001)。结论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且在肾脏病的不同阶段均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230例(高血压组)及健康体检者202例(对照组)。根据血尿酸水平,按四分位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288 μmol/L分位108例、289~333 μmol/L分位109例、334~386 μmol/L分位108例、≥387 μmol/L分位107例。分析血尿酸与高血压患病率及部分高血压危险因素是否有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P0.01);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与血尿酸水平同步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和体重指数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06.95% CI:1.002~1.009,P0.05;OR=1.1 66,95% CI:1.047~1.298,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多种高血压危险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62例NVAF住院患者,按有无血栓栓塞事件分为栓塞组(n=63)和无栓塞组(n=399),比较组间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结果栓塞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龄≥75岁者占比,血尿酸、hs- 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栓塞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hs- CRP呈显著正相关(r=0.787,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NVAF患者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OR1.05,95%CI1.02-1.17,P<0.05)。结论血清尿酸升高与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2DM患者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 方法 纳入T2DM患者1411例,根据有无CAS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因变量,以其他指标为自变量对合并后两组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A组IMT、SUA、TG水平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与IMT增厚相关(r=0.131,OR:1.021,95%CI:1.003~1.205).结论 T2DM患者SUA水平升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目的了解老年人(≥60岁)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情况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出现老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在我院进行查体的15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在Bek-m an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尿酸,以血尿酸440μm ol/L为界限,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的临床指标。对影响高尿酸水平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血尿酸增高患者的比例为17.6%(264/1500)。尿酸增高组的男女比例为256∶8。随各年龄组年龄的增大,血尿酸增高患者的比例、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及甘油三酯平均值均逐渐增高。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脂肪肝、肥胖症及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5),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氮质血症或肾功能不全及痛风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1),平均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也明显增高(P均<0.01),血清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增高(前者P<0.05,后三者P均<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和肌酐水平是影响血尿酸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与多种心血管或代谢性疾病相关,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和肌酐水平是影响老年人血尿酸升高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人我院高血压住院患者254例,测定患昔血尿酸(LAl水平许将患者分为A组(高尿酸血症组,共86例)和B组(血尿酸正常组,共168例)。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向蛋白,肌酐比值(尿A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观察指标.结果l、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B两组患者在性别卡句成E有统计学差异.男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比例高于女性(35.1%VS.32.8%,P=0.019);A、B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有统计学差异.A组明显高于B组(27.92±4.03.26.14±3.83.P=0.001)A、B两组之间年龄、收缩压、脉压、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2、A、B两组之间LVMI有统计学差异,且A组高于B组(106.13±22.65,99.99±24.94.P=0.048):A、B两组之间IMT无差异(P:0.867):A、B两组之间尿ACR无统计学差异(P=0.094).A、B两组之间的(:rr有统计学差异,H.A组叫显低下B组(75.21±37.40.88.11±32.92.P=O.008)。3、在LVMI的多元回归方程里,年龄(r=O.159.P=0.010)、收缩压(r=0.179.P=0.004)、尿酸(r=O.156,P=O.011)均有意义,且与LVMI呈正相关:在Cer的多元回归方程里,仅年龄(r=-0.706.P〈O.001)、尿酸(r=-O.122,P=O.006)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er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且在血压水平较高的老年患扦中更勾明硅;血尿酸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尤其在较年老的患者中更为明显;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ACR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未发现与血尿酸水平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 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 (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 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