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104例)的血清钠、血清钙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42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钠、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31.85±4.39mmol/L,1.99±0.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31±4.12mmol/L,2.3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3个亚组,C级组患者的血清钠及血清钙浓度(分别为129.60±3.08mmol/L,1.90±0.12mmol/L)明显低于A级组(分别为134.87±4.76mmol/L,2.13±0.08mmol/L)和B级组(分别为131.76±4.21mmol/L,1.9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钠和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监测,可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的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有可能诱发低渗透性脑病,甚至在部分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肝肾综合征的出现.笔者在对肝硬化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2-3],并对其成因和危害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与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低钙血症的关系,本文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在本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05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临床十分常见 ,但常未引起重视 ,为提高对其认识 ,现将我院 5年来收治肝硬化低钙血症患者5 6例 ,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肝硬化低钙血症 5 6例 ,男 35例 ,女 2 1例 ,男女之比为1.7:1。年龄 2 7~ 84岁 ,平均 5 5 .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39例、心源性肝硬化 2例、胆汁性肝硬化 2例、酒精性肝硬化 5例 ,不明原因肝硬化 8例。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5 6例患者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 ,均表现有手足抽搐 ,腱反射亢进。 5 6例患者平均血清钙离子浓度为 1.96mmol/L(正常值为 2 .1~ 2 .6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低钙血症的血清钙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80例)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血清钙水平(2.02±0.03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3±0.023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3个亚组,A、B、C级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196±0.154mmol/L,2.02±0.196mmol/L,1.82±0.144mmol/L,C级患者的血钙浓度明显低于A级和B级,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不同年龄段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钙血症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故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监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的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低钙血症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文献追溯及网上查询(www.google.cn)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肝硬化与低钙血症的研究,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3.2版统计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用漏斗图评估.结果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病率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而逐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钙血症与肝功能密切相关,肝损害越重,低钙血症的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分级分为A、B、C3组)的血清钙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钙水平(1.96±0.1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42±0.21)mmol/l(P<0.01),其中肝功能A级、B级、C级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98±0.24)mmol/l,(1.95±0.18)mmol/l,(1.88±0.20)mmol/l,但3个小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但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监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病人并发的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8.
肝硬变患者常存在各种代谢紊乱 ,低钙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离子代谢紊乱。我们对 5 3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观察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3例 ,女 2 0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 5 0 .1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变 4 6例 ,酒精性肝硬变 4例 ,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变 3例。按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法 ,A级 2 2例 ,B级 15例 ,C级 16例。诊断均符合 2 0 0 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另选 5 0例为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 ,排除各种代谢性疾病、慢性肠道疾病和性激素异常者。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95例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出生3天内血清钙浓度测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别.早产儿发生低钙血症的比例明显增高,而且发生时间早,因此对早产儿低钙血症应引起重视,早期给予钙剂治疗,尤其是患病早产儿。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的低钙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把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全过程。通过干预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病痛。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的心理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指导,加强个性化护理。结果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沟通的方法,干预肝硬化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尤其加强个性化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用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辨治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经彩超、肝功等检查,并经中医临床辨证为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强营养、利尿、保肝,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内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尿量的变化情况,肝功能变化情况等,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均有所减少,排尿量有所增多,肝功能均有所改善,腹水均有所消退,但是以治疗组的变化程度更加明显,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功可益气健脾、利湿行水,该方对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症状,降低患者的体重和腹围,提高肝脏的功能,利于患者腹水的消退,凸显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软肝丸治疗肝硬变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肝硬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采用软肝丸和鳖甲煎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超声下肝脾形态变化、肝纤维化血清四项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胁肋刺痛、胁下痞块、蜘蛛痣、舌下脉络、肝功能、TIMP-1水平、超声下肝脾形态变化及肝纤维化血清四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2.50%,对照组有效率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丸治疗肝硬变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碧玉 《中外医疗》2011,30(2):18-19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等都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兔肝硬化动物实验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探讨肝硬化对恶性肿瘤肝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法建立兔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实验组用CCL4溶液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每3周采集兔血和小块肝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HE染色病理学观察。明确肝硬化形成后,分别通过经胃壁、脾脏接种VX2肿瘤细胞,观察肝硬化兔与正常肝脏兔接种VX2肿瘤细胞后肝转移发生率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1)实验9周末HE染色可见肝硬化典型病理变化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模型建立成功。(2)肝硬化组恶性肿瘤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L4溶液皮下注射成功诱导建立了兔肝硬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实验结果提示肝硬化对恶性肿瘤的肝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41例肝硬化患者CD、CD及CD/CD皆显著小于15例非肝硬化患者(P<0.05~0.001),尤其是<65岁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日本东亚SysmexF 80 0型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 1 50例肝炎后肝硬化、1 50例重型肝炎、1 1 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 0 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和 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 4项指标 :血小板计数 (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 (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结果显示 :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BPC和PCT值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 ,特别是 2组中的死亡与明显出血者降低更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血小板的 4项指标除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 ,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 0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Warthin Starry银染色及抗HP IgG的测定来判断HP感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为 6 6 6 7% ,高于同期检查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UD)患者HP感染率 (4 1 6 7% ,P <0 0 5 ) ,但低于慢性胃炎患者 (82 5 % ,P <0 0 5 )。 (2 )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 87 5 % ,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 5 9 0 9% ,P <0 0 5 ;轻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 71 4 3% ,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 37 5 % ,P <0 0 5 )。 (3)HP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无关。结论 :(1)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 ;(2 )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有关 ,与患者肝功能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合并感染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 ,评价CRP作为肝硬化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检测 5 8例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感染前后及感染控制后血清CRP浓度。结果 肝硬化并发感染前后及感染控制前后血清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发感染后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感染前 ,而感染控制后血清CRP浓度则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CRP水平变化与有无感染密切相关 ,动态观察血清CRP水平 ,有助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抗感染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